借“數(shù)”構思 快速作文
傅京湘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一些數(shù)字情有獨鐘,人們在寫作中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借用一些數(shù)字的概念來快速構思成文。如文章講究主線單一,即以一人一事一物為中心來貫穿全文,或借助一首詩、一支樂曲、一縷情絲、一幅剪影來作為文章的線索。也有以一個關鍵的句子或詞語來統(tǒng)領全文、勾連成篇的,這個句子或詞語可以是一條格言警句,也可以是一句諺語、俗語、歇后語、成語。還有以一個字作為立言之本的,該字既是全文題旨的引起,也是內容的凝聚和主題的升華,如“勤”“忍”“靜”“樂”“疑”等,這在寫作上稱為“一字立骨法”。
運用二分法、兩點論,一分為二地剖析問題和論述關系,進行矛盾構思和對比論證,也是寫作慣用的手法。如通過今與昔、美與丑、利與弊、成與敗、賞與罰、得與失、苦與樂、勤與儉、榮與辱等,成雙成對地進行正反對照、縱橫比較、破立結合,以達到烘云托月和深化主題的作用。在寫作技法上同樣也講究二元組合,注重虛實、抑揚、動靜、張弛、明暗、點面、繁簡、疏密的結合,這在文章構思上叫做“雙橋并架式”。
“三”給人以周全、勻稱、和諧的感覺。在寫作中巧用“三”來選材構思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如選用三個人物、三個事件、三個場景、三次談話、三幅畫面、三個時段、三個地點、三個小標題、三個分論點,這在寫作上稱為“三水并流”。從三個角度來進行分述和描寫,文章就會顯得豐富多彩,波瀾起伏。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運用三問、三答、三因、三果、三比、三賞來構思全文,使文章結構有回環(huán)之美,讀來委婉曲折,興致盎然。
此外,文章的標題也可直接用“三”來擬制,如“故事三則”“童年三章”“文章三品”“讀書三境”“人生三味”“閱讀三題”等。這樣的標題不僅簡潔明了,還能引發(fā)人們閱讀和探究的興趣。
“四”也是中國人常用的數(shù)字,如“文房四寶”“書法四體”等。寫作時借用“四”這個數(shù)字來構思,如從古今中外、衣食住行、男女老少、春夏秋冬、東南西北、上下左右、利弊得失來進行全方位、多角度思考,或直接命題為“山村四季”“高中生活的喜愁哀樂”“人生的甜酸苦辣”“音樂的東西南北風”等,定能使你的文章豐富多彩,跌宕起伏。
除了內容之外,文章結構運用四個層次來推進,也能取得一波三折的藝術效果,如“起承轉合”“引議聯(lián)接”“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等。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這樣總結:“一”是聚焦思維,“二”是辯證思維,“三”是立體思維,“四”是發(fā)散思維。只要同學們善于借用以上數(shù)字規(guī)律,定能快速構思,并寫出精彩紛呈的佳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