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備考點津
彭煒
源自《語文報·高中版》2009年第23期
對于古代詩歌鑒賞題,許多同學都感到有困難。其實詩歌鑒賞題的答題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其中,積累詩歌鑒賞必要的知識非常有助于讀懂詩歌。
1.詩歌知識的積累。中國古代詩歌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叫古體詩,或古風,把唐以前的樂府民歌、文人詩,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體式而寫的詩歌,統(tǒng)稱為“古體詩”。另一類叫近體詩,或今體詩,是唐代出現(xiàn)的新體詩,可分為兩種: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分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而且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必須對仗,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另外,根據(jù)詩歌題材的不同大致可分為邊塞詩、山水田園詩、送別詩、詠物詩、詠史懷古詩等。
2.一些常見意象內涵的積累。古人寫詩作詞經常用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特定的事物來表達主題和情感。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特定的事物就有了特定的文化內涵,即“意象”。意象指的是詩歌中寄予著作者情感的物象,領悟意象的內涵。讀者可以以此作為鑒賞詩歌的突破口,這樣就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主旨和情感。常見的意象,如長亭、楊柳、夕陽等表達離愁別緒;如月亮,表達的是思鄉(xiāng)之情、羈旅愁思;又如菊花、梅花、松柏、荷花等表達的是堅貞的品格、崇高的志向節(jié)操;還有梧桐、寒蟬等表達的是感傷之意、傷情之懷。
3.識記相對常用的表達技巧(表現(xiàn)手法)。鑒賞詩歌表達技巧主要是分析使用這種技巧的表達作用和效果,常見的表達技巧有托物言志、象征、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虛實關系、動靜關系、烘托、反襯、聯(lián)想與想象等等。
4.掌握古代詩歌常見的情感。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比較復雜,同學們不可能一一去掌握,但可以憑借自己的積累,把詩歌的情感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①經邦濟世之志。古人強調積極入世,大都有建功立業(yè)的渴望和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如王昌齡的《從軍行》,但也表現(xiàn)出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如杜甫的《春望》。
②懷才不遇之苦。古人雖積極入世,但由于種種原因,往往報國無門,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所以詩歌也常常表現(xiàn)出這種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陸游的《書憤》。
③思鄉(xiāng)懷人之愁。主要表現(xiàn)的是對家人、朋友的思念和漂泊無依的感慨以及羈旅愁思,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④寄情山水之樂。主要表現(xiàn)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與閑適之情,如王維的《山居秋暝》。
5.熟知古代詩歌常見的語言風格。詩歌常見的語言風格有清新、平淡自然、委婉含蓄、簡潔洗練、質樸無華等等。雖然語言風格是詩人在詩歌中一貫形成的特色,很難把握,但可以從一兩首詩歌中初見端倪。像陶淵明的平淡自然,把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思想用樸素的語言說出來,富有人情味。還有李白的飄逸清新,杜甫的沉郁頓挫,白居易的通俗平易等等。
(11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