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坡之東
[原詩]
舟中讀元九詩
把君詩卷燈前讀,詩盡燈殘?zhí)煳疵鳌?/span>
眼痛滅燈猶暗坐,逆風(fēng)吹浪打船聲。
〖賞析〗
此詩作于815年,白居易由長安貶往江州的途中。
茫茫水途,寂寞難耐,身為謫客,其心情更是一片灰暗。也許只有好友的
詩作才能打消這旅途的寂寞無奈。在漂泊的舟中,在昏暗的燈下,詩人打
開元稹的詩卷,一讀就是半夜,他似乎陷入了元稹詩作的意境之中,雖然
“詩盡燈殘?zhí)煳疵鳌?,他還是不能入睡,獨自坐在船上,諦聽著“逆風(fēng)吹
浪打船聲”。詩人心中究竟想了些什么,他沒有直說,但我們通過他所呈
示的一系列意象,可以明白他的暗示,猜度出他的心思,也許他在為自己
的無理被謫感到屈辱,也許他在為朝廷的腐敗感到擔(dān)憂,也許他在為好友
的曲折命運而傷神,也許他在為自己的前途渺茫而惆悵……
此詩的妙處全在于最后一句“逆風(fēng)吹浪打船聲”,它包孕極廣,讓人浮想
聯(lián)翩,但如若沒有前三句的鋪墊,沒有“詩盡”、“燈殘”、“眼痛”、
“暗坐”等凄苦之詞的反復(fù)渲染,這句詩就不可能創(chuàng)造出如此悲涼的意境,
不可能取得如此牽人心魄的效果。
有趣的是,比白居易早謫五個月的元稹,在通州聽到了白居易被謫的消息,
也寫了一首《聞樂天左降江州》,詩云:“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
與此詩相近,即使我們不從二人深摯的友情來看,而僅從他們的詩風(fēng)著眼,
也可看出世人為何把他們并稱為“元白”。白居易在江州接到此詩后,深
為感動,說:“此句他人尚不可聞,況仆心哉!至今每吟,猶惻惻耳?!?/span>
其實他是自謙,早在去江州的途中,他就寫下了這首異曲同工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