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記:李頎,盛唐時期邊塞詩人,不僅七言歌行寫得好,而且七言律詩也寫的不錯,代表作品就是這首《送魏萬之京》。
送魏萬之京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李頎的詩歌,《全唐詩》存詩三卷,十之八九是五七言歌行體詩歌,七言律詩只有七首。雖然篇幅不多,但是明清時期的詩論家在選錄其詩歌的同時,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明清時期的詩人對唐詩尤其推崇,因此唐詩選本數(shù)量很大,其中比較著名的唐詩選本有明代高棅《唐詩品匯》、李攀龍《唐詩選》、鐘惺、譚元春《唐詩歸》,清代王士禎《唐賢三昧集》、王夫之《唐詩評選》、沈德潛《唐詩別裁集》等。在這些選本中,對李頎的七言律詩評價很高。明代明代高棅認為其七言律詩“聲調最遠,品格最高”,“足為萬世法程”。李攀龍認為:“七言律體,諸家所難,王維、李頎頗致其妙,即子美篇什雖眾,憒焉自放矣。”清人王士禎則認為:“唐人七言律,以李東川、王右丞為正宗,杜工部為大家,劉文房為接武。”清人沈德潛認為:“王維、李頎、崔曙、張渭、高適、岑參諸人,品格既高,復饒遠韻,故為正聲。”
李頎的七言律詩寫得都很不錯,其中《送魏萬之京》為其代表作,我們一起來簡單的賞析一下這首詩歌的妙處。
從詩歌的題目來看,這是首送別詩,是李頎送友人魏萬到京城長安時所作。魏萬,生平事跡不詳,從零星的歷史記載中得知:他是李頎的晚輩,隱居于王屋山,后改名魏顥,唐肅宗上元元年(760)進士。他仰慕李白,南下到吳、越一帶訪尋,最后在廣陵與李白相遇。李白對他很是贊賞,稱其日后必定名聞天下,并且將自己的詩文交給他,讓他編成集子,臨行賦詩一首《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度圃姟番F(xiàn)存詩一首,《金陵酬李翰林謫仙子》。
根據(jù)魏萬的生平推斷,這首詩歌應該作于李頎晚年。李頎晚年隱居嵩山、少室山一帶的“東川別業(yè)”,慕神仙,服餌丹砂,明輕舉之道,結好塵喧之外。魏萬曾隱居王屋山(地處河南),愛慕神仙之術,自然兩人一見如故,結為忘年交。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這兩句的意思是:清晨時分,聽到游子在唱那悲傷的離歌;昨天晚上,天氣微霜,你剛度過黃河。
“游子”,這里指指魏萬;“離歌”,離別的歌,歌聲中充滿憂傷;“微霜”,點明季節(jié)是深秋,營造別離之時蕭瑟的場景。這兩句詩歌,正常的順序是:昨天晚上,你才渡過黃河與我相見,今天早上我們就要分別。詩人之所以采用倒敘的敘述手法,就是為了突出相聚之短暫,離別之匆匆,別離之悲傷的情緒,同時點破詩題,奠定全詩的情感基調。
“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況是客中過。”這兩句的意思是:正值離別之時,心里滿懷愁緒,不忍聽到鴻雁的陣陣哀鳴聲;深秋時分,云霧蒙蒙的深山,草木凋零,一片衰煞,更何況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呢。
“鴻雁”,在深秋時分,鴻雁南飛,遠離棲息之地,在空中飛過,發(fā)出凄厲的哀鳴聲?!安豢啊保遣荒苋淌艿囊馑?。游子就像這鴻雁一般,遠離家鄉(xiāng)親朋,漂泊無依,此刻聽到這鴻雁的哀鳴,不免聽聲傷情,倍感凄涼,頓生相思之情。
“云山”,云霧蒙蒙的大山,時值深秋,黃葉飄零,萬物衰敗,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看到這種景象,心情更加惆悵迷茫。
這兩句詩,想象友人魏萬入京途中的所聞、所見,用襯托的藝術手法,進一步加深游子內心的憂愁和迷茫。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這兩句的意思是:潼關城頭,樹葉枯黃,催促著寒氣日益臨近加深;長安城里,寒砧聲聲,臨近晚上更加密集。
“關城”,指潼關城,“御苑”,指長安城,想象友人臨近京城,離家越來越遠?!皹渖?,深秋的樹色,樹葉枯黃,表明天氣日益寒冷。“催寒”,用了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樹色的變化帶給人日益寒冷的感覺,使無情的景物情感化,將內心的寒和天氣的寒冷合二為一?!罢杪暋?,長安城的習俗,深秋的夜晚,長安城的女子忙著給親人準備過冬的衣服,因此處處傳來寒砧的聲音。游子客居他鄉(xiāng),遠離家鄉(xiāng)親人,聽到這滿含溫情的寒砧聲,更讓人心生思鄉(xiāng)的幽怨和哀愁。
這兩句詩,想象友人魏萬臨近京城的所見、所聞,一來表明天氣日益寒,離家日益遠,二來抒發(fā)了游子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這兩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長安城是個行樂的地方,以免使寶貴的時光拜拜地被消磨殆盡。
長安城,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繁華熱鬧,游樂場所隨處可見,意志薄弱者,尤其是年輕人,往往容易沉湎酒色,蹉跎歲月。詩人年輕的時候,曾經傾盡家財,耽于行樂,如今暮年,一事無成,悔恨不已。友人魏萬正當青年,難免禁受不住誘惑,所以出于對晚輩的關愛,詩人感到有責任囑咐幾句。反之,長安城也是一個充滿機會、人才聚集之地,你應該抓住時機,結交賢良之人,做出一番成績,不要辜負了這大好的時光。
這兩句詩,是詩人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對友人魏萬的諄諄教誨,告誡魏萬不要沉迷于享樂,浪費時間,而要抓緊時間成就一番事業(yè)。此二句,言辭懇切,語重心長,充滿關愛之情。
這首詩歌,既寫出了離別的憂傷和游子內心的孤苦悲涼,又發(fā)自肺腑地給友人以諄諄教誨和深厚關愛。全詩語句凝練含蓄,運用倒敘、襯托、借景抒情等藝術手法,將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更為人稱道的是,體物言情,恰如其分,情深意摯。
附錄六首七言律詩:
寄司勛盧員外
流澌臘月下河陽,草色新年發(fā)建章。
秦地立春傳太史,漢宮題柱憶仙郎。
歸鴻欲度千門雪,侍女新添五夜香。
早晚薦雄文似者,故人今已賦長楊。
寄綦毋三
新加大邑綬仍黃,近與單車去洛陽。
顧眄一過丞相府,風流三接令公香。
南川粳稻花侵縣,西嶺云霞色滿堂。
共道進賢蒙上賞,看君幾歲作臺郎。
送李回
知君官屬大司農,詔幸驪山職事雄。
歲發(fā)金錢供御府,晝看仙液注離宮。
千巖曙雪旌門上,十月寒花輦路中。
不睹聲明與文物,自傷流滯去關東。
宿瑩公禪房聞梵
花宮仙梵遠微微,月隱高城鐘漏稀。
夜動霜林驚落葉,曉聞天籟發(fā)清機。
蕭條已入寒空靜,颯沓仍隨秋雨飛。
始覺浮生無住著,頓令心地欲皈依。
題璿公山池
遠公遁跡廬山岑,開士幽居祇樹林。
片石孤峰窺色相,清池皓月照禪心。
指揮如意天花落,坐臥閑房春草深。
此外俗塵都不染,惟馀玄度得相尋。
題盧五舊居
物在人亡無見期,閑庭系馬不勝悲。
窗前綠竹生空地,門外青山如舊時。
悵望秋天鳴墜葉,巑岏枯柳宿寒鴟。
憶君淚落東流水,歲歲花開知為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