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注唐詩
陳鵬舉
卷七 五言絕句
1、王維《鹿柴》
-------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影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注:鹿柴是輞川一景。輞川在終南山下,王維得到宋之問的別墅,就住在了那里。輞川,是王維在塵世可以找到的最后的家園,他的寂靜的心的最后家園。上一聯(lián),透露出王維時時感覺身在紅塵的情境。下一聯(lián),寫出一種寂寞和幽靜的狀態(tài)。這是天地的狀態(tài),也是王維獨獨沉浸的狀態(tài)。王維用畫畫的手法寫詩,在更多的時候,是因為這詩沒法畫出來。這首詩的音律也奇特。“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一句對第四句,第二句對第三句,全詩音色清越。王維精通音律,這么個寫法,應(yīng)該是有意的。
2、王維《竹里館》
--------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注:竹里館也是輞川一景。王維寫他一個人的動靜,差不多是在寫日記。王維的時候,月亮是夜晚最偉大的光亮。只有它,在深深的夜,靜靜地來臨,照亮深深的竹林,照亮一個人的寂寞的彈唱。王維四十歲的時候,就住在輞川了。他的妻子去世了,他也沒有孩子。還出入廟堂,可這輞川的夜晚,是他更明白的生活。月亮總是把輞川的夜晚,照成白晝。
3、王維《送別》
-------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注:送別詩大抵寫在送別的時候,寫給送別的人。這首詩卻是寫在送別之后,寫給了自己。上一聯(lián),王維流露了一個茫然的背影。“山中”和“日暮”,王維在輞川停留的心情,已見蒼老。下一聯(lián),是王維的自問。當(dāng)時的路途是用舟馬,甚至是用腳板去丈量的。走遠了,要回來,就是雙倍的生命開支。走的原因,就王維的朋友來說,更多是因為功名。功名的路途,可能更沒了歸期。“年年綠”有作“明年綠”的,含有了年輕得多的心情。而“年年綠”和“歸不歸”在了一起,是王維感覺“歸”的可能性不大了。
4、王維《相思》
-------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注:這是王維的名作。寫人的一種思念,人對美好的人、美好的情誼的思念。王維寫出了這種思念的溫暖、圓潤和美滿的感覺。王維是用畫筆寫出這種感覺的。紅豆的姿態(tài),每個讀她的人,都在心里留下了。這里的一個“春”字,有作“秋”的。內(nèi)心蕭條的王維可能會用“秋”字。不過這么個大詩人,他的心里一定藏著愛,所以“春”字是人間的一個大情懷。春是不可阻擋的。人間所有的美好,還有痛苦,其實都是值得去思念的。
5、王維《雜詩》
-------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一個浪跡他鄉(xiāng)的人,遇見了同鄉(xiāng),開口問的是,自己家里的寒梅是不是開花了,可見歲暮不歸的人,心是寒冷的。他想象里的妻子,還像花一樣燦爛,可內(nèi)心一定也很寒冷,就像寒梅。這首詩原題有三首,這是第二首。前一首是“家在孟津河,門對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焙笠皇资恰耙岩姾钒l(fā),復(fù)聞啼鳥聲。愁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边@三首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王維的一個思維過程。故事總有個結(jié)尾,思維總有了漸進的過程,未免拖累了詩的精力。單看第二首,就精彩了。上一聯(lián)破空而來,后一聯(lián)驀然而止,內(nèi)中的心意,只有心去溝通了。
6、裴迪《送崔九》
--------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莫學(xué)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注:裴迪是王維在輞川的密友。他是很喜歡隱居生活的。崔九是王維的內(nèi)弟崔興宗,那時也在輞川。輞川在終南山麓,終南山就在長安城外,天子腳下。當(dāng)時有人以在終南山隱居為由,讓自己隱士的名聲,傳到天子那里,然后入朝做官,這叫做“終南捷徑”。這首詩,字面是講山水留人,和對桃源的向往,其實是講一種格調(diào),是在終南山的另一種人的人生審美。
7、祖詠《終南望余雪》
----------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注:這首詩據(jù)傳是應(yīng)試詩。按說應(yīng)該是律詩,祖詠寫了這四句就交卷了,理由是意思到了。絕句又名截句,是從律詩截出的意思。終南山在長安城南,“陰嶺”,也就是北坡,正對著長安城。祖詠的文字,就像中國畫山的皴法,樹的勾勒,和墨色、留白,描寫雪停了之后,北坡和白云相連的余雪,山林的素裹銀裝。第四句,是終南余雪的最后奔赴:周天寒氣,浸透了整個長安城。就律詩而言,第二聯(lián)得有全詩必要的大動靜。祖詠在這里做到了??蛇@里的動靜太大,難以為繼了,也就是絕句脫胎的時候了。祖詠有這種生命的感覺,看出了絕句和律詩的分野,他是個不凡的詩人。也因為這首詩,他至今留名。
8、孟浩然《宿建德江》
----------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注:這首詩說的是客愁,其實就是鄉(xiāng)愁。前一聯(lián)說的是這一夜,船停泊在了建德的水面上,忽然心中新添了鄉(xiāng)愁。后一聯(lián),是這一番鄉(xiāng)愁的來由。孟浩然是襄陽人,他的鄉(xiāng)愁,注定是帶水的鄉(xiāng)愁。后一聯(lián)寫的是他在生命中再熟悉不過的水天之間?!暗汀焙汀敖眱蓚€字,歷來被認為是詩眼,又歷來無法直覺它們的閃耀。這兩個字是那么不動聲色,和天、和樹、和水、和月,一樣自然地生成和來臨。這“低”,在詩里是天的姿態(tài),這“近”,是月的踴躍。其實,天和月都沒改變,只是孟浩然在這一刻,感到了眼的
9、孟浩然《春曉》
--------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注:寥寥二十字,讓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前一聯(lián)寫聽到鳥叫,才知道已經(jīng)是早上了。后一聯(lián),是忽然想到,昨晚是在風(fēng)雨聲里睡下的,整整一夜了,還不知多少春花被摧落了去。不管經(jīng)歷過什么,來在了花鳥之間,人心都會出落得很純粹,更何況在一個被風(fēng)雨洗過的清晨。孟浩然竟然還能把這樣的詩,寫得像花鳥和清晨一樣清新流轉(zhuǎn)。他把詩的內(nèi)心勘破了。再過一千年,這首詩也是好詩。
10、李白《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注:這首詩是最本真的唐詩。這首詩讓一代代的中國人,從孩提時代就認識了唐詩,認識了李白。這首詩寫的是中國人的鄉(xiāng)思。鄉(xiāng)思和鄉(xiāng)愁不同。鄉(xiāng)思的底色是溫暖的、寧靜的。鄉(xiāng)愁是一部分人的心情,而鄉(xiāng)思是所有人的心情。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故鄉(xiāng)。故鄉(xiāng)是什么?故鄉(xiāng)是來處,是出處,是原來的狀態(tài)。故鄉(xiāng)是一口井,是母親,還是永遠在心上的夢,永遠在頭上的明月。“床”是井沿的意思,“月光”在中國古代總像鋪滿大地的秋霜。說是“疑是”,是說今晚的心被月光驚動了。這首詩又名“靜夜思”,原是樂府的歌名,寫了沒譜曲,就是絕句了。人生有白天有晚上,白天是外表的時光,晚上是內(nèi)心的光陰。所以靜夜思,所以有鄉(xiāng)思。鄉(xiāng)思沒有悲傷,鄉(xiāng)思是一種莊嚴感和寂寞感,李白寫出了這種感覺。這首詩的景象、氣量、目光和心跳,永遠屬于每個中國人。這首詩首句一作“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一作“舉頭望山月”。
11、李白《怨情》
-------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注:這首是宮詞?!熬碇楹煛薄ⅰ帮A蛾眉”,“淚痕濕”,女子由盼望到失望到生恨的心跡,在李白筆下,產(chǎn)生了美麗的姿態(tài)和情形。末一句好得出奇。恨是被積蓄了起來,可誰是該恨的人呢?有說是:故意設(shè)問,其實很明了。大概不是。她怎么會明白,盼望是這么艱難。也不敢去弄明白,為什么會失望。也因此,她不能明白,應(yīng)該是恨對方,還是恨自己?兩者由她選擇的話,她是更可能選擇恨她自己的。因為“不知”,這首詩,美麗起來了。也因為“不知”,這首詩,稱得上是李白的詩。
12、杜甫《八陣圖》
--------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
注:這首詩寫在夔州。夔州的永安宮前,有諸葛亮排布的石頭陣,就是名留青史的八陣圖。這首詩末句,歷來說法多樣。蘇東坡說是因蜀失策吞吳而恨,還有說是因沒能阻止劉備伐吳而恨,說是因不能吞吳而恨,說是因沒用上八陣圖就已喪師而恨。這些說法可能都想多了。詩的形象總是大于思維,可詩的指向其實都很精確。這首詩的前一聯(lián),十個字像精兵列隊,說的是諸葛亮的功名和威名。這首詩題目是“八陣圖”,自然是主講諸葛亮的威名的。八陣圖,威名顯赫,本意只是防吳。戰(zhàn)爭既然挑起,沒用上八陣圖就已喪師,當(dāng)然是遺恨。相傳陸遜曾進了八陣圖,后來被諸葛亮的丈人指引逃出,這大概也可以成立作為詩人杜甫的遺恨。這首詩是五律下半首的形式。杜甫的絕句,大抵是這么個做法。
13、王之渙《登鸛雀樓》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注:王之渙是盛唐的大詩人。他的詩像他人一樣,可以包容天地。這首詩,說人的境界。因為說得深入人心,每個識字的中國人大概都能背誦了。鸛雀樓舊址在現(xiàn)在的山西永濟。后來被河水沖沒。鸛雀樓有三層,面對中條山,腳下是黃河。這首詩兩聯(lián)對仗天然,沒有人力的痕跡。前一聯(lián)從中條山、黃河下筆。面對的中條山,消溶了太陽,可見相距很遠。腳下的黃河,可以奔向大海,可見站得很高。后一聯(lián)說人了。說人其實還可以看得更遠,站得更高。還說這更遠更高的境界,人的力量是可以到達的。
14、劉長卿《送靈澈》
---------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guī)标枺嗌姜殮w遠。
注:詩和畫一樣,是形象的東西。譬如這首詩,抽象了出來,無非是依次說地點、時間、人物和事情。成了畫,可以是山水畫或者是人物畫。詩也一樣,可以寫山水,中間人物三二粒,也可以寫人物,山水是淡淡的背景了。這首詩是劉長卿寫人物。第三句是那個背著斗笠站在夕陽里的靈澈和尚,即將遠行的神色,很動人。竹林寺舊址在現(xiàn)在的江蘇丹徒。
15、劉長卿《彈琴》
--------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fēng)寒。古調(diào)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注:這首詩,劉長卿寫自己內(nèi)心的清涼和孤單。古時候琴有七弦,傳說是神農(nóng)初創(chuàng)五弦,文王加了二弦。《風(fēng)入松》是魏晉時嵇康的名曲。前一聯(lián),說聽到了古調(diào)《風(fēng)入松》。在這清越的琴音里,穿越松林的風(fēng),很清涼。后一聯(lián),順勢說出了真心情,那就是,自己和這古調(diào)一樣,在今世已經(jīng)活得很孤單。這首詩歷來有讀者,因為這樣的心情,歷來都會有。也因此,這首詩流傳到了今天。
16、劉長卿《送上人》
---------
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注:這首詩也是寫給靈澈和尚的。和“荷笠?guī)标枴蹦鞘住端挽`澈》不同,這里是直訴心胸了,勸他別住沃洲山。說超凡的人,是不住在人堆里的。沃洲山,晉時高僧支遁曾在那里放鶴,后來出名了,就不是出塵的地方了。靈澈和尚和張祜、權(quán)德輿、劉禹錫等人都有交往,這些人還都有詩送他,而且都提到了沃洲山??梢婌`澈和尚還真住了沃洲山。
17、韋應(yīng)物《秋夜寄丘員外》
------------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空山松子落,幽人應(yīng)未眠。
注:原是一個人的秋夜,可邂逅秋夜的人,還該有此心相通的丘丹。后一聯(lián),韋應(yīng)物確信丘丹也不會去睡,同樣幽靜的心,還會聽到松子墜地的聲音。這里,就是內(nèi)心靜定的韋應(yīng)物。這里,還有一個做過官,此時正在臨平山學(xué)道的丘丹。這首詩字面沒有明說,可所有的舉止和想象,分明都沉浸在了秋夜的清光里。韋應(yīng)物的內(nèi)心很敏感,也很光明、高潔。整首詩有一種清幽和溫潤感。正如前人所說,這是唐詩的正格。
18、李端《聽箏》
-------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注:李端活得很爛漫。一會兒為官,一會兒隱居,一生有幾個來回。又是詩人,名列大歷十才子。他還是個極為靈敏的人,他的詩也是。閨情詩他寫得更好些。這首詩從一個歌謠化出,歌謠就是三國年代的“曲有誤,周郎顧”,說的是周瑜精通音律。這首詩寫了一個冰雪聰明的女子,為了引起那個人的注意,故意把曲子彈錯。
19、王建《新嫁娘》
--------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注:王建是大歷進士,可一生低微、清寒。他寫過百首《宮詞》,不如他寫的民間閨情詩,這應(yīng)該和他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這首詩是寫新嫁娘的微妙心意。古時候新婚三日,新娘就得下廚房了。這就有了個問題,婆婆的口味是怎樣的呢?這新娘很聰明,她讓小姑先嘗,因為小姑是婆婆身邊人。詩在盛唐是天籟,即使是五絕這么簡短,也同樣風(fēng)云飛揚。中唐之后,詩回到了地上,詩人的眼,甚至心,開始打量周圍。而五絕,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小品,很鮮活,意味深長。
20、權(quán)德輿《玉臺體》
---------
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
注:南朝陳時徐陵編了《玉臺新詠》。中間收錄的古時絕句,多用隱語來寫人間情愛。這首詩仿效這種做法。古諺說,“裙帶解,有酒食。蟢子緣人衣,有喜事”??梢?,前一聯(lián)是說,家有喜事了。“藁砧”都是斬割用的墊具,而斬割用的鍘刀,古時候稱“鈇”,和“夫”同音。所以“藁砧”,也兼了“丈夫”的意思。這首詩一、二、四句,溪流連綿,第三句像是突入一石,增加了清溪的美感。盼到丈夫回來,突然想到自己該打扮一下了,這種思維的過程,原生態(tài)地放進了詩里,應(yīng)該是很美的。權(quán)德輿一生好學(xué),人也很寬容,他的詩句在行進的時候,也帶著他為人的影子。
21、柳宗元《江雪》
--------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注:這首詩是柳宗元的自畫像。他用詩畫出了自己。歷來有人想用畫筆再現(xiàn),一千年了,可惜沒一人成功。因為詩和畫畢竟是兩家。所有的好畫都有詩情,都能催生好詩。而所有的好詩都有畫意,卻是大多不能畫出來。柳宗元是真正的詩人,因為他的詩,有歷史的重負,有男人不屈的意志。那時他被貶在永州。他感覺自己正是寒江釣雪的孤獨的漁父。這首詩壓的是入聲韻?!敖^”、“滅”、“雪”三字,斬釘截鐵,用來說“鳥飛”、說“人蹤”、說自己“孤舟”、“獨釣”的心。這樣的詩,紙上是容不下的,是存在寒江之上,冰雪天地之間的。
22、元稹《行宮》
-------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注:這首是元稹的宮詞。元稹是非常老到之人,他的詩含有縝密的理性,還有對久遠的把握。這首詩元稹寫得很精彩。說行宮,說宮花,一個是“寥落”,一個是“寂寞”。前人說這兩個詞重復(fù)。未必。因為一下子注滿你心頭的,就是這樣的情,這樣的景。就像這短短的二十字里,有三個“宮”字,一點也不挑眼。后一聯(lián),是字字滄桑了。上句是很蘊藉的人影,下句是很蘊藉的往事。開元、天寶,到元稹那時候,大概兩代人的光景。當(dāng)時的小宮女,還在世的,應(yīng)該很老了。能聊些什么呢?還是那個讓她們耽誤了一生的唐玄宗。
23、白居易《問劉十九》
----------
綠螘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注:大手筆寫一杯酒,也會讓這杯酒,享有千秋的生命。前一聯(lián),更是色彩的對仗。上句綠透,下句紅盡。綠是潤澤、是酣暢,紅是踴躍、是溫馨,紅綠向來難相處,白居易寫來像是順應(yīng)天理。在這樣的色彩里,來到了將雪未雪的天氣,白居易問劉十九能否喝一杯?這已不只是友人的邀請,還是綠螘的邀請、紅泥的邀請、將雪未雪天的邀請,一句話,還是詩的邀請了。
24、張祜《何滿子》
--------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注:唐人五絕的杰作。這首詩,有著唐代文化和歷史的深厚背景。開元時候,滄州歌唱家何滿子,臨刑唱《何滿子》一曲贖死,結(jié)果是死不能免。唐武宗臨終,要孟才人自縊殉葬。孟才人唱了“一聲《何滿子》”,就氣絕身亡了。張祜留下了這支悲歌。前一聯(lián),夢里家山,禁中身世,十個字都已說盡。后一聯(lián),是寫孟才人最后的歌唱。人世間,沒有比最高的權(quán)力處死一個最弱的女子更悲哀的事了,也沒有比弱女子臨死的歌唱更有生命的力量了。張祜不會應(yīng)試,卻有一等的詩心。令狐楚推薦他,元稹否了。元稹說,張祜的詩是小技??磥碓】床欢畯堨铩:髞淼亩拍?,很推崇張祜,還有這首詩,因為杜牧同樣悲天憫人。
25、李商隱《登樂游原》
----------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注:李商隱的文字永遠是那么美,一種晚唐的美,黃昏、夕陽、古原一般的美。這首詩,他直接把這些美的字面,放到一首詩里了。這種美注定無與倫比。后一聯(lián),已經(jīng)被無數(shù)的中國人藏在了心里。夕陽真是美極了,就像李商隱的詩。可惜看到了夕陽,這黃昏也就到了,就像唐詩到了收尾的時候。人的生命也是這樣。到了夕陽、黃昏的時候,已經(jīng)老了。李商隱只是說夕陽、說黃昏,沒說老??伤谇耙宦?lián),說來到樂游原,心情有些難過。他還把上句和下句移位了,把難過的意思放到了上句。因為,這首詩寫的就是心里的難過。下句呢,無足輕重,只是說難過發(fā)生的地點。紀曉嵐發(fā)現(xiàn)了這移位,他覺得這位移得很貼切。
26、賈島《尋隱者不遇》
----------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注:這首詩可說是唐詩的一張名片。一問一答,說了“尋”,也說了“不遇”。“松下”,大抵就在山前了?!安伤帯?,自然是很深的山里了。妙還妙在后一聯(lián),山里的童子說“不知處”。山是很奇妙的地方。山外的人,無法想象山中的道路。山里的人其實也一樣說不清。賈島早年是和尚,一定在山里住過。他說“不知處”,應(yīng)該是有感而發(fā)。煙水供養(yǎng)的隱者,說“尋”、說“不遇”,好像都已多余了。這首詩有說是孫革的《訪夏尊師》。訪的人有了指向,不美。
27、李頻《渡漢江》
--------
嶺外音書絕,經(jīng)冬復(fù)立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注:李頻曾任建州刺史,死后,建州百姓扶柩成殮,還為他立廟??梢娎铑l是個深情的人。這首詩,寫出外的人,對家人揪心的牽掛。離家在外,不通音信。這次快到家了,看到鄉(xiāng)里人,真不敢打聽家里的事。這詩寫得很白,因為是真心直白,所以很美。后一聯(lián),是心悸,也是祈禱,這心悸和祈禱,真的很動人。這首詩也有說是宋之問的,他到過嶺南。
28、金昌緒《春怨》
--------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注:金昌緒,只知道他是浙江人,只留下這一首詩,一首好詩。這首詩是更接近唐詩原生態(tài)的。全詩一個意象,全是鋪墊,最后是抖開包袱。丈夫在遼河那邊,自己去不成。于是想在夢里去。只是路太遠,夢短了怕到不了。窗外的黃鶯,太鬧了,先得把它打走了。好端端的,有花開、有鳥啼的春天,因為丈夫出征,女兒家不得不對它生出怨恨來,所以題目叫“春怨”。這首詩不是說真事,是說一個夢,一個睜著眼睛做的白日夢。
29、西鄙人《哥舒歌》
---------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注:這首詩是民間的歌唱,懷念邊將哥舒翰。“西鄙人”,是指西部邊地的無名氏。天寶年間,安西節(jié)度使哥舒翰,曾經(jīng)以半截槍大敗吐蕃,捍衛(wèi)了西邊的安寧。這首詩前一聯(lián),上句說堅定不移的北斗七星,下句說徹夜帶刀的邊將豐采,很美。人和天很勻稱。人力和天力很均衡。臨洮是秦長城的西端,歷來是胡騎侵擾的地方。后一聯(lián),可以當(dāng)民諺看,是邊民內(nèi)心的自豪,和永久的向往。大匠無名。人間天籟,大抵不是有名分的詩人所作。
30、崔顥《長干行·其一》
-----------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
注:南朝樂府舊題,多寫秦淮河南長干里一帶船婦的情感生活。崔顥寫了一組四首。這首寫女子主動發(fā)問,沒等回答,就自報家門。接著又趕忙解釋,說只是覺得對方可能是同鄉(xiāng)。到這里,女子羞澀的愛意,已經(jīng)很明白。這詩寫得流轉(zhuǎn)、靈氣,因為女子的心已經(jīng)很美滿。濃情蜜意,常常會露出美麗的破綻,而美麗的破綻,正是情詩的景色。
31、崔顥《長干行·其二》
-----------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cè)。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
注:這是崔顥一組四首的第二首。這是那個男子的回話了。顯然他感覺到了女子的愛意,他很興奮。他反復(fù)確認兩人是同鄉(xiāng),很遺憾以前沒認識。愛情突然來了,常常會語無倫次。而語無倫次,往往是情詩的本相,崔顥是大詩人,他寫出了情詩的本相。
32、李白《玉階怨》
--------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注:李白是個樂天的人,又在盛唐。他的心里,花枝春滿,天心月圓。他的歌詞,是永遠的華麗,永遠的蘊藉?!坝耠A怨”是南齊謝朓始創(chuàng)的樂府舊題,李白用來寫宮怨。說露水濕了襪子,才發(fā)覺夜深了。回屋放下了簾子,還隔簾望著秋月。詩中沒一字說怨,卻是全詩怨透?!鞍茁丁?、“羅襪”、“水晶簾”、“玲瓏秋月”,是李白的華麗,李白的蘊藉,也是李白說的宮怨。一個人癡癡望月的秋夜,一個怨字,還有必要再說嗎?
33、李益《江南曲》
--------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注:“江南曲”的來源是江南的戀歌。這首是一個女子的心里話。這女子該是呆在了江邊,又一次不見丈夫回家的人影。她丈夫是長江上往來的商人,誰能按時回家呢?她看見眼前的潮水,還有弄潮的人。于是這女子感覺很怨,一口氣說出了這番話。李益寫的歌詞,當(dāng)時就在教坊競相傳唱。這一首的比興出人意外,應(yīng)該是傳唱的好詞。
34、盧綸《塞下曲·其一》
-----------
鷲翎金仆姑,燕尾繡蝥弧。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注:“塞下曲”是唐代詩人寫得很多的樂府舊題。盧綸的這一組共六首,有說是題目應(yīng)為《和張仆射塞下曲》。這是第一首,寫下令進軍。前一聯(lián),上句說矢箭,下句說旌旗。后一聯(lián)說將軍振臂一呼,全軍響應(yīng)。二十字,一個同仇敵愾的場面,寫來氣定神閑。
35、盧綸《塞下曲·其二》
-----------
林暗草驚風(fēng),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注:這一首,用了漢將李廣原本詩化的事跡。李廣當(dāng)年夜行,看見樹林中有老虎,就開弓射箭。天亮了,走近一看,這箭射進了一塊大石頭。唐人寫詩,喜歡用漢代的往事。這也是一例。這首詩放在了組詩里,應(yīng)該是說唐代邊將的英武。這二十字,說盡李廣神力。從此李廣的名字,和這首詩并傳。
36、盧綸《塞下曲·其三》
-----------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注:這首是寫戰(zhàn)斗了。盧綸寫得字字開張。以致前人說,這首詩的氣魄、音調(diào),是中唐所沒有的。前一聯(lián),上句為天,下句為地,天上月黑雁飛,地上單于遁逃,寫出了人間的大動靜。后一聯(lián)是一個聚焦,寫追兵的弓刀,積滿了雪。說明雪大,也讓這首詩的豹尾,省略了追和不追的抉擇。
37、盧綸《塞下曲·其四》
-----------
野幕敞瓊筵,羌戎賀勞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注:這首是寫凱旋慶筵了。值得注意的是,詩里說到這慶筵有“羌戎”光臨,就是說當(dāng)時的戰(zhàn)爭,也得到了眾多少數(shù)民族的支持。后一聯(lián)說歡慶的場面。將軍身披黃金甲,醉中狂舞,而鼓聲雷動,和第一首的“千營共一呼”,頭尾相映,是組詩的做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