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全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1)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2),風煙望五津(3)。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4)。
海內存知己(5),天涯若比鄰(6)。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注釋】
(1)少府:唐人稱縣尉為少府,杜少府,名不詳。之:去,動詞。蜀川: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省崇慶縣。
(2)闕:是皇宮前面的望樓。城闕:指長安的城郭宮闕。輔:護持。這里是被動用法,即“輔之以……”之意。三秦:指長安附近關中一帶地方。秦末項羽曾把這一帶地方分為三國,所以后世稱它三秦。輔三秦:即“以三秦為輔”。
(3)五津:指蜀中岷江上的五個大渡口,津:渡口。這是杜少府將經過的地方。
(4)宦游:為做官而奔走。
(5)海內:四海之內。古以為我國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6)天涯:比喻極遠處。比鄰:近鄰。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賞析】
此詩是送別的名作。開頭兩句點明送別的地點是長安,朋友將去的地方是蜀州。一開頭就展開一個壯闊的境界,舉目千里,無限依依,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接下來兩句說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呢?我們同是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啊!離鄉(xiāng)背井,已有一重別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別,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凄惻。第五六兩句,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境界又從狹小轉為宏大,情調從凄惻轉為豪邁。詩人高尚的志趣遠遠超出流俗的常情。結尾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中!”這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流淚沾巾??!點出“送”的主題。
送別的詩,絕大部分是訴說難分難含的心情,是憂愁悲苦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第三聯(lián)“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雖受曹植詩的影響,但并非簡單的沿襲,而是自有獨到之處。
【作者簡介】
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參軍,詩文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并稱“初唐四杰”。他們力求擺脫齊梁艷風,擴大詩歌的題材,表現(xiàn)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憤慨。原有詩散佚,明人輯有《王子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