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酷好奇書
【原文】
仲昭又言(1),其游有二奇,性酷好奇書,客中見未見書,即囊無遺錢(2),亦解衣市之(3),自背負而歸。今充棟盈箱(4),幾比四庫(5),半得之游地者;性又好奇人,遇冠蓋必避(6),遇都市必趨(7),有相向慕者(8),即草履叩扉(9),袖中出半刺投之(10),一揖登堂,便相傾倒。若贈言則受,投貺即辭(11),次日不告行矣。以余聞之江上諸友人所稱述。
(選自陳函輝《徐霞客墓志銘》)
【注釋】
(1)仲昭:徐仲昭,名遵湯,以字行。徐霞客的族兄,常和徐霞客一起外出旅游。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中應天副車。好游、能詩,與徐霞客最契。下面這段話是徐仲昭告訴陳函輝的。
(2)囊:口袋。遺:留下的。
(3)市:買。
(4)充棟:書一直頂到大梁,表示書很多。棟:大梁,代指“屋子”。成語:汗牛充棟。
(5)四庫:四庫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清朝編有《四庫全書》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部官修叢書,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徐霞客時代,還沒有清代《四庫全書》這回事。
(6)冠蓋,舊指仕官的冠服和車蓋。
(7)都市:城市。
(8)相向慕者:彼此欽慕的人。
(9)草履:動詞,穿草鞋。表示很隨意。叩扉:敲門。
(10)刺:名片。
(11)貺(kuànɡ):財物。
【譯文】
徐霞客的哥哥仲昭說過,徐霞客游歷有兩個奇怪的特點:一個是他特別愛好奇書。他在旅途中只要發(fā)現過去沒有見到的書,即使裝錢的布袋里沒有留下錢,他也會把衣服脫下來典當了,把這‘奇書’買下來,而且親自把它背回家。因此,他家的房屋,所有的書箱,都盛得滿滿的,藏書之多幾乎比得上朝廷(國家)藏書的庫房,其中一半是來自他在游歷的地方。另一個特點,是他特別好結交奇人。在旅途中,凡是遇到衣著闊綽、乘坐裝飾華麗的車馬的達官貴人,總是躲避得遠遠的;可是,遇到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卻總要去走一遭。凡是他認為品格高尚、有一技之長、值得仰慕的人,必定立即穿上鞋,前去登門拜訪,到那里取出名片遞給主人,然后拱手施禮便走進正房,好像故友相見一樣暢談開來。人家如送贈言,她就收下來,人家如果送他財物,則堅決不收。第二天也不和人家告別就上路了。這些都是從江上有人那里聽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