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
【原文】
孟子幼時,其舍近墓①,常嬉為墓間之事②。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③?!彼爝w居市旁④。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⑤。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處子也?!睆歪憔訉W宮旁⑥。孟子乃嬉為俎豆揖讓進退之事⑦,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彼炀友散?。
(選自劉向《列女傳·卷一·母儀》)
【注釋】
①舍:住屋。②嬉:玩耍。③所以:用來。處吾子:安頓我的兒子。④市:市場。⑤賈人:商人。炫賣:邊喊邊賣。⑥學宮:學校。⑦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兩種盛器,此指祭祀儀式。揖讓進退:即打躬作揖,進退朝堂等古代賓主相見的禮儀。⑧焉:“于之”的合音,在那里。
【翻譯】
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喪葬、痛哭這樣的事。母親想:“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本碗x開了,將家搬到街上鬧市處,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又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庇謱⒓野岬綄W校旁邊。夏歷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本驮谶@里定居下來了。
【讀書故事】
孟子名柯,字子輿,小的時候家里面很窮,家里只有幾畝薄田,父親激公宜在孟子三歲時就外出謀生計,以后就音訊皆無了,家里全靠母親仉氏紡線織布生活。孟子家住今天山東省鄒縣鄉(xiāng)下的一個小村莊,莊外不遠處是一片墳地,總有送葬出殯的人家在那里吹吹打打。孟子好學,看了以后回來就學人出殯打幡、哭喪祭拜。孟母非常擔憂,小孩子從小就學這些事,將來怎么得了呢?于是決定搬家,給孟子換個環(huán)境。
孟家遷到了廟戶營(今山東鄒縣縣城西北),這里是個大鎮(zhèn)甸,母親的原意是讓孟子多長一些見識,開闊眼界。但這里十天趕兩個集場,喧鬧異常。孟子倒是興高采烈,看了回來不是用棍子挑兩塊石頭學賣菜,就是用木頭作刀子比比劃劃地學殺豬。孟母覺得不對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樣下去怎么能行呢?于是決定再次搬家。
這一次孟家搬到了因利渠畔(今鄒縣縣城南關)隔壁是個學堂,周圍都是讀書人。孟子每天都看到上學的人舉止文雅、落落大方,也學著讀書演禮,孟母這才放下心來。
這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叭北硎尽岸啻巍钡囊馑?。這則故事又叫“孟母擇鄰”、“慈母擇鄰”??鬃诱J為:“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論語·里仁》)這和“孟母三遷”故事一樣,都強調了選擇居住環(huán)境的重要性。
“孟母三遷”故事為歷代所稱述。如東漢趙岐《孟子題辭》“孟子生有淑質,夙喪其父,幼被慈母三遷之教”、宋代蘇軾《崔文學甲攜文見過》“自言總角歲,慈母為擇鄰”、元代關漢卿《蝴蝶夢》“想當年孟母教子,居心擇鄰;陶母教子,剪發(fā)待賓”等。“孟母三遷”成為后世母親重視子女教育的典型,影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