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詩詞名句,寫景,春天,細雨,植物花卉,海棠
【名句】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出處】
宋·陳與義《春寒》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譯注】
嬌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鮮紅的花朵,挺身獨立在寒風冷雨中開放著。
【說明】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xiàn)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賞析】
這首絕句題為春寒,實際詠的是海棠,也是作者的自我寫照。一般詩詞中的海棠都是嬌弱無力的,像是弱柳扶風的美人,而此詩中的海棠卻是美麗而堅強的。二月的時候,春寒正料峭,園子里的許多花草都耐不住嚴寒,以至于“談‘寒’色變”,而海棠卻不以為意,它依舊在寒風冷雨中綻放?!昂L牟幌щ僦?,獨立蒙蒙細雨中”,濛濛的細雨會打濕花瓣,久而久之就沖淡了花的絢麗之色,而海棠卻“不惜”,是說海棠傲視風雨,挺立于嚴寒中,以自己的美麗妝點人間春色,哪怕減損了自己的美麗,也在所不惜。
作者筆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時自身的寫照。因此,詩中的“風”“寒”就不僅僅是自然界的風寒,更是社會的戰(zhàn)亂與侵擾。國家“山河破碎風飄絮”,承受的正是來自入侵者的凄風苦雨。而作者正如風雨嚴寒中的海棠一樣,他不屈不撓,傲視風雨打擊。詩人將自己的風骨、品格、雅致融入對海棠的描寫中,使這首詩成為詠物上乘之作。
(責任編輯:夏素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