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
是東方藝術(shù)中一種特別鐘愛運用的手法,
在中國繪畫、文學以及日本繪畫和文學中,
都有大量的使用。
可以說,
“留白”這事上,
玩得最轉(zhuǎn)的就是我們東方人。
而留白的美學價值究竟在哪里,
能讓我們的文人墨客藝術(shù)家們?nèi)绱讼矚g呢?
來,
小玉簡單和大家聊聊這事。
1.留白,符合東方人的生活美學。
馬遠《寒江獨釣圖》局部畫
馬遠《寒江獨釣圖》完整畫
通過這幅經(jīng)典中國畫的局部和完整部分對比來看,
雖然局部畫聚焦了“寒江釣魚”的寫實畫面,
但是在完整的作品中更能凸顯這個“獨”——
偌大的畫面只有寥寥數(shù)筆,
一葉扁舟,一個背影,幾圈水紋。
寥寥幾筆并未把水波紋畫出太多,
但看畫之人卻能感受到漁船之外是那浩淼煙波。
那種寂靜、那種淡泊、那種遺世獨立,
更符合這幅畫的創(chuàng)作和觀賞心境。
這是留白技法,
帶給人的美學和生命意味。
西方風景畫,滿
東方山水畫,留白
中式家裝也講究留白的淡雅
2.留白,帶給人更多想象空間。
如果說東方的繪畫追求留白,
那東方的文學也格外的鐘情這種手法。
日本經(jīng)典文學《源氏物語》劇照
《源氏物語》作為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
堪稱日本古典文學界巔峰之作。
描繪了平安中期社會圖景的黑暗,
以風流倜儻最后因果報應的光源公子為代表,
展現(xiàn)了皇權(quán)貴族們?nèi)珧蒡觥八朴幸嗳鐭o”一樣醉生夢死的生活以及舊時女性的典型悲劇命運。
而整個小說中的神來一筆是第四十一貼“云隱”,
只有題目卻沒有文章。
根據(jù)前后的故事內(nèi)容來看,
光源氏就是在這一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這等留白大概也只有東方人能體會的到,
那是一種話不說透更大的想象空間,
那也是一種留給后人去想象的超凡脫俗。
留白這一詞,顧名思義,就是在作品中留出相應的空白。
留白可以用在很多得地方,比如書畫,比如文章,比如音樂,比如建筑,比如攝影,它的用途很廣泛,也沒有過多的局限。
留白可謂是用在哪處便有哪處的精彩,但由于留白屬于一種高難度的藝術(shù)技巧,所以在用的時候要妥善處理,如果用的好了,則會使作品產(chǎn)生意境,引人入勝。若是用的不好話,則會起到反作用。
你可以這樣想,想象力是無窮的,那么留白就是在創(chuàng)作中為使整個作品畫面、章法更為協(xié)調(diào)精美而有意留下相應的空白,營造一個留有想像的空間。
這個空間之說可以大,也可以小,在感官上形成一個良好的局面,要知道古往今來,凡是留白用的好的,都是大師。
眾所周知在書畫藝術(shù)中,相輔相成極為重要,書法也是如此,一張宣紙是白的,墨汁是黑的,白紙黑字,一種以來是中國書法的表現(xiàn)形式。白為黑之憑,黑為白之藉,黑白之間,相輔相成。
古人說書法講究“疏密”,這里的“疏”,就是簡練,就是留白,字的結(jié)構(gòu)和通篇的布局一定要有疏密,這樣杜絕平板,形成彼此有起伏、有對比,但是既矛盾又和諧,達到一種美的體驗。
留白的美就在于此,畫作也是一樣,比如說南宋馬遠的《寒江獨釣圖》,便是留白用的好的作品,你看一副畫中,沒有多余的處理,只有一只小舟,一個漁翁在垂釣,但整體的感覺是不是令人感到煙波浩渺,滿幅皆水。
而留白的美學,其實是一門獨到的藝術(shù),在于視覺,意象和感官,留下空白,留下想象力,并非多滿即是好的,疏密并蒂才有美的一面。
留白是中國繪畫特有的表現(xiàn)形式,古人有“計白當黑”一說,意思是在中國畫中白并不一定代表白,在欣賞時可以看成黑色或其它顏色。這在西畫中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在西畫中白就只能代表白色,不可能看成其它顏色。這也正是中國畫高妙的地方。
那么留白在中國畫中究竟有何美學價值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畫中的空白可以使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
一幅繪畫作品能讓人產(chǎn)生美好的聯(lián)想,才可以稱為一幅好的藝術(shù)品。同時聯(lián)想使人思想活躍,可以看到或想到畫面以外的東西或事情,從而使人產(chǎn)生愉悅的美感享受。
二、留白可以畫面達到以少勝多的效果
一幅畫的好壞或美不美,并不是由畫面描繪東西的多少來決定的。往往畫面畫的太滿太實會給欣賞帶來壓迫感,適當?shù)牧舭讌s能讓欣賞著更愉悅。
三、留白比用白色顏料表現(xiàn)對象的顏色,更自然、純度更高。
留白在中國畫中也代替白色顏料來表現(xiàn)對象的顏色,比用白色顏料純度更高、更好。如畫白云只需要用線條勾勒或者用淡墨烘染云塊的形狀,其余留白處理就可以了。留白也可以代表水面、地面、天空等等,讓欣賞者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看了小玉的精彩回答,我就想試試自己能不能說說中國畫的“留白”藝術(shù)。
我是千千千里馬。“留白”這是近代對中國畫特有技法的贊嘆。因為西方油畫是沒有“留白”的,也就是說,油畫上面如果有一小塊兒地方?jīng)]有顏色,那是不可思議的。
但是,中國畫到處都填滿色,那也是極其特例的。
你看張大千這幅山水畫,是不是一種云水迷蒙的超度呢?
留白,就是畫面不去設色的地方。
中國畫把留白作為一種藝術(shù)效果來看的。
比如,天空,不用畫,水,不用畫,雪,不用畫,霧,不用畫,而是留出紙的本色,任憑觀者感覺想象。
而油畫就不行。天空,必須畫,水,要畫,霧,要畫,雪,也要畫出來。
除了云水霧雪不用畫。有時,或者大多數(shù)情況下,中國畫連地也不畫的。
例如唐代著名的繪畫作品《虢國夫人春游圖》就沒有畫天空也沒有畫大地,但是,我們?nèi)匀桓杏X虢國夫人乘馬行走于大地之上的。
這是《五牛圖》中的局部,是不是也沒有畫大地?這就是一種留白的處理。
再比如說,徐悲鴻畫奔馬,也是不畫大地的,但是我們對馬奔跑的想象卻更多了。以為馬或者是天馬行空,或者是奔馳于萬里大地。
至于山水畫中對云霧水的留白,那就更多想象余地了。
這就是中國畫的留白的藝術(shù)。
留白,把主要的形象更突出了,留白,給人想象的空間更多更大。
李可染畫水牛圖,畫家對水牛露出水面的描寫,把水塘水波蕩漾的自然美畫得非常生動,但是一筆水都沒有畫,這就是不著一筆,盡得風流的留白藝術(shù)。
這就是中國畫留白的美學。
除了大面積的留白。中國畫的枯筆和“飛白”也是一種留白藝術(shù)。
通過枯筆飛白,在筆墨之間更有一種透視和“高光”的感覺,這就是中國畫留白的美學。
有了留白,繪畫作品更有生氣。比如,在黑乎乎的墨塊之中有了留白的“氣眼”,作品的精神馬上就活起了。因為那一點小小的“氣眼”卻是打破沉寂一種亮麗。
你看齊白石畫的小櫻桃,如果沒有一個“留白”的小氣眼,是不是櫻桃會沒了神采呢?
再看看那些線條的飛白枯筆,是不是感覺更有光感的生動呢!這就是“留白”的藝術(shù)。
所以中國畫有“計白當黑”的說法。
所謂“計白當黑”就是把沒有畫的地方,也是當做是“畫”來畫的去重視。
例如,山水畫的泉瀑,都是在畫山石的時候留出來的。
為什么,中國畫不是把天空云霧要留出來,而不是畫出來?
這就是中國畫的智慧,意象的表現(xiàn),詩意的抒發(fā)。
謝邀!喜愛中國畫的朋友,一起聊聊中國畫的話題,提出留白的美學價值是什么,縱觀中國畫傳統(tǒng)發(fā)展史,還是橫看當代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現(xiàn)狀,大家在品讀中國畫作品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國畫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過程中,有運用留白的藝術(shù)手段,在作品出現(xiàn)留白的藝術(shù)現(xiàn)象,和西化的中國藝術(shù)院校,進行西方藝術(shù)理論和藝術(shù)審美標準的教學授課影響下,創(chuàng)作出非中非西的所謂創(chuàng)新的國畫,可以作出比較進行理解一下,兩者的藝術(shù)追求上的主要關鍵點不同,這些所謂的創(chuàng)新的國畫,實行標準化的素描基礎上,對寫生的客觀對象,進行求真的標準化的描繪,而且,展現(xiàn)在畫面上,也是創(chuàng)作主體對創(chuàng)作客體和客觀對象的標準化的復制,求全求滿的布局上,創(chuàng)作主體客觀上將客觀對象,再現(xiàn)為有限的創(chuàng)作客體,而傳統(tǒng)的中國畫的留白,反映中華民族的文化智慧和藝術(shù)創(chuàng)新,發(fā)明出來留白的藝術(shù)技巧,實行個性化的筆墨基礎上,對寫生的客觀對象,進行求美的個性化的寫意,而且,展現(xiàn)在畫面上,不僅僅是創(chuàng)作主體對創(chuàng)作客體和客觀對象的個性化的提煉,而且,知白守黑的布局上,主觀上將客觀對象,表現(xiàn)為無限的創(chuàng)作客體,這樣說明傳統(tǒng)中國畫更具有藝術(shù)性,也就是更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留白就起到最重要的作用,借助中國詩歌傳統(tǒng)的藝術(shù)理論和美學觀念,開拓中國畫中的詩化的意象和意境,留白的美學價值就是將有限的畫內(nèi)引向無限的畫外,也就是有限客觀對象轉(zhuǎn)化到無限意象,有限的客觀景境轉(zhuǎn)化到無限的意境,不僅僅是畫內(nèi)的意象和意境,象中象,境中境,更是追求達到象外象,境外境,創(chuàng)作出更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無限的意象和意境。例如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作品,面對客觀對象,創(chuàng)作主體為了追求傳神和寫意,無論是山水、人物、花鳥,創(chuàng)作客體和客觀對象的轉(zhuǎn)化,不是追求面面?zhèn)樀?,就是中國畫傳統(tǒng)藝術(shù)理論中的謹毛失貌,還有虛實相生,并且,通過作品的天空、云水、氛圍等虛白處,將畫面通過有限畫內(nèi)的意象和意境,引向畫外無限的意象和意境,也就是有限時空到無限時空。(附:中國畫的山水代表性傅抱石作品中的云氣、人物代表性梁楷作品中的背景、花鳥代表性齊白石作品中的水,以及通過天空、李白、蝦引向無限畫外延伸擴展。)

感謝你盛情邀請,留白是中國畫里的一個專有名詞,它是指畫家在描繪對象的時候有意識留下來的一片或多片空白。我也不想用大家的作品來說明,人們見得太多了。在中國畫的花鳥,山水,人物畫里都有。它的美學價值在于給人們留有更多的想象空間,如下圖
這是我過去作的一副國畫作品《樓觀臺情思》,曾發(fā)表在《咸陽地稅》及中央電視臺網(wǎng)站上,我當年去陜西周至樓觀臺寫生后創(chuàng)作的國畫。作品右下角的竹子林我用留白代替。
上一副國畫作品《連年有余》,我留白了水,沒畫水,只畫了蓮菜和金魚,給人感覺有水,簡潔而更生動。(我這副作品曾獲國家教育部全國教師書畫大賽專業(yè)組二等獎,證書我沒有給網(wǎng)友發(fā)出來,由河北省教育廳承辦。
以上這副國畫小品《水仙》2016年應國家文聯(lián),北京中外名人藝術(shù)院邀請之作,我把背景全部留白,美學價值還在于生動,給人真實鮮活感覺。至于同西方油畫表現(xiàn)形式不一,則不是本題討論范圍,我不再解答。謝謝您的邀請。祝你們快樂!
首先一句:空納萬物。
也就是題者所說的留白。。中國人講究絢爛之極,歸于平淡。中國人的詩詞,繪畫作品,園林建設無不提現(xiàn)一二,“空”便有了畫面的通脫透氣的畫面效果,使畫面有了獨具匠心的“留白”手法。
留白的重點在于“留”,我認為它是主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并非無意識的偶然。古往今來,好多國畫作品里都有留白的手法,使畫面充滿了空靈的意境,蘊含著無限的情懷。
留白不僅意味著國畫筆墨技法的生成,而且促成了其獨有的自身語言。有著虛實的辯證關系,也和中國獨有的哲學思想相輔相成。老子說過:天下萬物無生于有,有生于無。
時間有限,略談一點,然并不能盡詳。諒。
道家講有、無,留白須無中生有。表現(xiàn)云、水、雪都是即白當黑。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