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一生,由萬人之上的皇帝到受盡侮辱的亡國之君,深刻體會了人生的變化無常,所以他的詞「眼界始大」,他的詞「感慨遂深」,他后期詞的內(nèi)容,從他自身的亡國之痛出發(fā),上升到對所有人類變化無常的悲哀!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李煜最后一首詞,寫于他被毒死的前夕,相當(dāng)于他的「絕命詞」。
這首《虞美人》,通過永恒的自然與無常的生命的對比,抒寫了一曲人生的悲歌。前六句,每兩句是一組永恒與無常的對舉。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是永恒的,「往事」是無常的。年年有春花開,年年有秋月圓,而曾經(jīng)的一切,都不在了!
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東風(fēng)」是永恒的,「故國」是無常的。昨天夜里,小樓又吹起了春風(fēng),時光再一次輪回,明月當(dāng)空,曾經(jīng)的故國卻不堪回首。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雕欄玉砌」是永恒的,「朱顏」是無常的。曾經(jīng)故國的精雕細(xì)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yīng)該還在,而曾經(jīng)生活在那里的人,容顏已改。
面對這樣的人生無常,要問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在這里,李煜寫的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已的亡國之痛,而是將所有人類的無常凝聚在這首詞中。
誰的人生不是無常的?誰的往事依然在,誰的曾經(jīng)可回首,誰的容顏不曾改?永恒的只有春花秋月,永恒的只有春去秋來,永恒的只有山河日月。在這永恒的宇宙中,每個生命個體都將承受無常的痛苦。
所以,每個多情的人,讀到「春花秋月何時了」時,如何能不感慨萬千呢?
文 | 謝小樓
每天一首古詩詞:李煜《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