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野老,杜甫自謂。有人以為是杜甫贈江頭野老詩,不確。杜甫《絕句四首》有“門泊東吳萬里船”句,則其門前實(shí)為漁人估客集中之地。
[2] 江岸纖回,而門遂江開,故不正。
[3] 二句江間景。下是下網(wǎng)。黃生說:“日西落則倒景于東,船自西來,若隨之然?!边@兩句是上三下四句法。
[4] 此以下四句寫淳泊之感。這句是說想北歸秦中。歸路甚長,而最關(guān)心的則在劍閣,因劍閣 最險,又常為亂軍所據(jù),故悲其難越。
[5] 這句是說不愿留在成都,景中含情。片云,猶孤云,杜甫自喻(《江漢》詩“片云天共遠(yuǎn)”,也是寫景而兼自喻的)。自家不愿,卻怪及片云,詩人往往如此。何意一作何事。成都有琴臺(現(xiàn)存遺址),傳說為司馬相如與文君貰酒處,在浣花溪北。杜甫有《琴合》詩。
[6] 上元元年 (七六○)六月田神功破史恩明于鄭州,但東京與諸郡猶豐收復(fù)。正說明不得不 留在成都之故。
[7] 這里的城閥指成都。至德二載升成都府為南京,故得稱城閥。畫角,古軍樂,長五尺,形如竹筒,外加彩繪,故日畫角,其聲哀厲高亢,軍中吹之,以警昏曉。
客 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1]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2]
盤饗市遠(yuǎn)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3]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4]
* 杜甫自注:“喜崔明府相過?!泵鞲?,是言人對縣令的一種尊稱。崔名不詳。把這首詩和上《賓至》一首對照著讀很有意思。張蜒說:“前賓至詩,有敬之(按當(dāng)云敬而遠(yuǎn)之)之意,此有親之之意?!标惽锾镎f:“賓至,是貴介之賓,客,是相知之客,與前詩各見用意所在?!边@些話都很對。這也就是前詩為什么不注明那位來賓貴姓大名的原因。
[1] 但見二字,暗含諷意,見得只有群鷗不嫌棄。交游冷談,自在言外。
[2] 二句流水對。寫喜客之至。黃生云:“花徑不曾緣客掃,今始緣君掃,蓬門不曾為客開, 今始為君開,上下兩意交互成對?!?br>
[3] 客來了就得款待,二句寫侍客。兼味猶重味,無兼味,謙言菜太少,醅音培,即指酒。黃生云:“盤飧因市遠(yuǎn),故無兼味;樽酒因家貧,只是舊醅。市遠(yuǎn)、家貧二字,從旁插入。”按古人好飲新酒,故杜甫以舊醅待客為歉。如白居易《問劉十九》詩:“綠蟻新酪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即可證。
[4] 杜甫自己是肯而且歡喜與野老田父相對飲的,但不知崔明府是否肯,所以徵求他的同意。
遣 興
干戈猶未定,弟妹各何之![1]
拭淚沾襟血,梳頭滿面絲。[2]
地卑荒野大,天遠(yuǎn)暮江遲。[3]
衰疾那能久,應(yīng)無見汝期。[4]
[1] 各何之,都到哪兒去了。
[2] 二句沉痛。上句言思念弟妹,沾襟:見血淚之多。下旬言自乞衰老。滿面絲,見頭發(fā)盡 白,為下“衰疾”句之根。
[3] 成都地勢本不低,因四遠(yuǎn)皆山,故云卑。遠(yuǎn)望天邊,故覺江流遲緩。這兩句寫望弟妹時所見之景,有“念吾一身,飄然曠野”之感。
[4] 又老又病,又流寓荒野,哪能久于人世呢?大概沒有見你們的日子了。
題壁上韋偃畫馬歌
韋侯別我有所適[1],知我憐君畫無敵。[2]
戲拈禿筆掃驊騮[3],欻見麒磷出東壁。[4]
一匹龁草一匹嘶, 坐看千里當(dāng)霜蹄。[5]
時危安得真致此? 與人同生亦同死![6]
* 仇注引朱景玄《畫斷》:“韋偃,京兆(長安)人,寓居于蜀。常以越筆點(diǎn)簇鞍馬,千變?nèi)f態(tài)?!蝾^一點(diǎn),或尾一抹,巧妙離奇,韓斡之匹也?!碧迫撕迷趬Ρ谏献鳟嫽蝾}詩,這里的壁,就是草堂的墻壁。
[1] 別我,向我告別。有所適,要到其一地方去。安史之亂,造成“天下學(xué)士亦奔波”的局面,名畫家也四處漂泊。韋偃離開成都,大概也是為了謀生。
[2] 憐,愛。韋偃知壯甫愛他的畫,故一來告別,二來作畫留跡。
[3] 這句是加一倍寫法??鬃诱f“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xiàn)在韋偃畫千里馬卻只用禿筆。說“戲拈”,寫韋造詣之高。畫來全不費(fèi)力,只如游戲。
[4] 欻見,即忽見。寫其神速。麒麟,傳說是一種瑞獸,也善走,故以喻良馬?!俺觥弊峙c《丹青引》“須臾九正真龍出”同妙。以假為真。
[5] 坐看,猶眼看。當(dāng),對也。這句專寫一首長嗚的那匹馬,大概在這匹馬的面前展開一條長道。句意謂千里之遙,眼看就要消失在它的霜蹄之下??膳c“所向無空闊”(《房兵曹胡馬》)一句互參。《莊子:馬蹄篇》:“馬蹄可以踐霜雪。”故謂馬蹄為霜蹄。亦猶松柏耐霜雪,故稱松根為“霜根”。
[6] 杜甫總是念念不忘國家的災(zāi)難,那怕是一些題同的詩也往往流露出這種愛國精神。因此,浦仁龍說:”結(jié)聯(lián),見公本色。”
恨 別
洛城一別四千里, 胡騎長驅(qū)五六年。[1]
草木變衰行劍外[2], 兵戈阻絕老江邊。[3]
思家步月清宵立, 憶弟蕾云白日眠。[4]
聞道河陽近乘勝, 司徒急為破幽燕![5]
* 上元無年(七六○)夏成部作。由于叛亂未定,以至長別家園,故熱望祖國早日復(fù)興。句句不說恨,卻句句都是恨。
[1] 首二句對起,極自然。四千里,恨別之遠(yuǎn);五六年,恨別之久。胡騎,指安史之亂。白天寶十四載(七五五)至此凡五六年。這是別恨的根源。
[2] 劍外,猶劍南。稱劍門之南為劍外,與稱洞庭湖之南為“湖外”同例。杜甫是十二月來到四川的,草本變衰,指來時之景,非作詩時之景。
[3] 江邊,錦江邊,草堂所在地。
[4] 宵立晝眠,顛倒錯亂,不能自主,通過日常生活細(xì)節(jié)來表達(dá)思家億弟的深情,極具體,極深刻。
[5] 司徒,李光弼,時光弼為檢校司徒?!锻ㄨb》卷二百二十一:“上元元年三月光弼破安太情于懷州,夏四月破史思明于河陽西諸?!奔闯藙俚氖穼?shí)。乾元二年(六五九)四月史思明更國號日大燕,以范陽為燕京。幽燕破,則叛亂乎,可以回到洛城。
后 游
寺憶曾游處,橋憐再渡時。[1]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2]
野潤煙光薄,沙喧日色遲。[3]
客愁全為減,舍此復(fù)何之?[4]
* 上元二年(七六一)春,杜甫曾一度至斬津縣,因游修覺寺,有《游修覺寺》詩。這是重游,故題作《啟游》。
[1] 憐,愛。是說第二次過橋時不覺對橋也有了感情。
[2] 這兩句也是杜詩的名句。如有待,好象在等待我之再度登臨。更無私,再沒有一點(diǎn)偏私,凡來游者都可以盡情觀賞。杜甫熱愛生活,也熱愛大自然之美,在他的心目中,江山花柳都顯得有情。
[3] 二句寫景,是倒裝句。熠光薄,故野潤;日色遲,故沙暖。仇注!“日色遲留,是晝景?!?br>
[4] 此,指修覺寺。復(fù)何之,更何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