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內(nèi)克,200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獲諾貝爾文學獎對于一個作家來說,是一生的至高榮耀,在諾貝爾文學獎領(lǐng)域,以男作家居多,能獲獎的女作家,不能不稱其為才女。
1、西爾瑪·拉格洛夫(1858-1940年),瑞典作家,1909年的作品《騎鵝旅行記》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作品中特有的高貴的理想主義、豐富的想象力、平易而優(yōu)美的風格。
2、格拉齊亞·黛萊達(1871-1936年),意大利作家,1926年的作品《邪惡之路》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為了表揚她由理想主義所激發(fā)的作品,以渾柔的透徹描繪了她所生長的島嶼上的生活;在洞察人類一般問題上,表現(xiàn)的深度與憐憫。
3、西格里德·溫塞特(1882-1949年),挪威作家,1928年的作品《新娘—主人—十字架》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主要是由于她對中世紀北歐生活之有力描繪。
4、賽珍珠(1892-1973年),美國作家,1938年的作品《大地》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對于中國農(nóng)民生活的豐富和真正史詩氣概的描述,以及她自傳性的杰作。
5、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1889-1957年),智利詩人,1945年的作品《柔情》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由強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詩,已經(jīng)使她的名字成為整個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征。
6、奈莉·薩克斯(1891-1970年),瑞典詩人,1966年的作品《逃亡》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杰出的抒情與戲劇作品,以感人的力量闡述了以色列的命運。
7、內(nèi)丁·戈迪默,1923年出生,南非作家,1991年的作品《七月的人民》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以強烈而直接的筆觸,描寫周圍復雜的人際與社會關(guān)系,其史詩般壯麗的作品,對人類大有裨益。
8、托尼·莫里森,1931年出生,美國作家,199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作品想象力豐富,富有詩意,顯示了美國現(xiàn)實生活的重要方面。
9、希姆博爾斯卡,1923出生,波蘭詩人,199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在詩歌藝術(shù)中精妙的反諷,挖掘出人類一點一滴的現(xiàn)實生活背后的歷史更迭與生物演化的深意。
10、耶利內(nèi)克,1946年出生,奧地利作家,200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以超凡的語言以及在小說中表現(xiàn)出的音樂動感,顯示了社會的荒謬以及它們使人屈服的奇異力量。
賽珍珠 美國作家,1938年的作品《大地》獲諾貝爾文學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