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說“英雄出少年”,其實在文壇里,年紀輕輕就寫出經(jīng)典詩作的不少!最出名的當然是“初唐四杰”之一駱賓王寫下的那首《詠鵝》,“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將那白毛紅掌的鵝寫得當真是惟妙惟肖,以至到了1000多年今天仍是小學一年級必背古詩,而寫這首詩的時候駱賓王才7歲。
第二個要說的文壇少年英雄則是白居易,當年他寫下“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時候16歲,這是詩王的成名作,也是他流傳最廣的經(jīng)典之一;最后一位是王維,寫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經(jīng)典名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時,王維17歲。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另一首大師童年所作經(jīng)典,名叫《牧童詩》,來自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黃庭堅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論寫詩為文,他是“江西詩派”的鼻祖,是文壇當時有名一代宗師;論書法,他寫得一手出神入化的行書和草書,開拓了我國草書的新境界。這首《牧童詩》是黃庭堅7歲時所作,小小年紀他膽子挺大,在詩中諷刺起大人來,可謂十分有趣。
《牧童詩》
北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
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
機關(guān)用盡不如君。
寫這首詩時,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正和幾個好友在家中談詩論賦,黃庭堅好奇地圍觀,席中有人故意逗黃庶,說早聽說他兒子少年有才,不如讓他作一首給大家助興,于是7歲的黃庭堅便當場吟出了這首詩。詩的大意是:牧童騎著牛遠遠地走來,他緩緩地經(jīng)過前村,輕風徐徐,從田壟間吹來陣陣笛聲。長安城里多少追名逐利之人,一生機關(guān)算盡,卻也不如你這般自在快樂。
詩的一、二兩句寫景,僅用14個字,就將牧童、牛、村莊、笛聲完美結(jié)合,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普通牧童怡然自得的田園生活,他騎著牛吹著笛子,看似難登大雅,卻灑脫而快意,似乎人間的種種是非都和他全然沒有關(guān)。
詩的三、四兩句小詩人借題發(fā)揮,詩人將自己抽離成一個旁觀者,看到牧童吹笛的場景,發(fā)出了這兩句的感慨。與牧童的恬靜不爭相比,那些“長安名利客”無論是在官場還是生活里,都勾心斗角,機關(guān)算計,想占盡天下好處,卻終究沒獲得真正的安寧和快樂。
小小年紀的黃庭堅能通過這樣的對比,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追求,令人贊嘆。而他的膽量也令人稱奇,要知道父親黃庶也是一位朝中官員,在場多位叔伯不少或許就是他口中的“長安名利客”,不知道聽完他的詩會作何感想?對此詩大家有什么想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