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
不知今昔的很多年前
貧寒的故鄉(xiāng)
如她背陰深處殘留的薄雪
我在低矮的祖墳上叩了三個響頭
我說;
肩負行囊我作別家鄉(xiāng)
江湖多年
我并未聲色犬馬衣錦還鄉(xiāng)
坐在炕沿
我不得不向父親低頭認罪;
去年清明
又回到墳上
麥子返青大樹后無雪
我把成箱的酒澆上他們的墳頭
澆在燃著的紙錢上
火苗呼呼
我聽不懂他們天堂的語言
臨罷
我叩了三個響頭
說;爹祖宗們
這酒 這錢這青石燙金的墓碑
全是拿詩換來的
純凈的象你們種植的麥田
你們什么時侯想喝
沒有必要只在今天
包括中秋重陽 以及過年
若要不夠
麻煩您老們給我托個夢來
雪野《流年》,酒話連篇
讀了雪野的《流年》,我曾多次想放棄讀詩,兩周了,竟然一直沒辦法為它寫點東西?;蛟S,我想,一首真正的好詩,根本用不著給它寫任何東西,哪怕一個“好”字也是多余,改用湯養(yǎng)宗的詩句就是:“有些‘詩歌’你凌辱不了她”。這或許正應(yīng)了老子的話:“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然而,蘇洵并不這么認為,他說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兩位都是大師,我不知聽了誰的好。唉,管它呢,“一瓶水不響、半瓶水哐當(dāng)”,讀了喜歡,哐當(dāng)一下又有何妨?
雪野自稱為酒王,我覺得并不是因為酒量大,而是因為酒話多。
山西人好客,見了朋友高興就喝兩盅,喝到似醉非醉時,就滿口吐酒話,一句一句,一吐出來就成了詩句。
《流年》就是滿篇的酒話。那可不是和朋友應(yīng)酬出來的,那是獨飲出來的,至多是和青花瓷干杯干出來的,每一杯看上去都是那么的輕松和詼諧,但每一杯又是如此的情感飽滿和心事重重。
我并不相信他真的“在低矮的祖墳上叩了三個響頭”,但他一定“背叛”過“井水”,“單槍匹馬去闖蕩世界”;我不并相信他真的“向父親低頭認罪”,但他一定象“高梁一樣正直”并且“多年在外我一直在寫詩”;我并不相信“這酒這錢這青石燙金的墓碑/全是拿詩換來的”,但它們一定“純凈的象你們種植的麥田”。
在這些酒話中,語言早已成了天外之音,塵世的耳朵是聽不見的,只有象詩人一樣純凈的心靈才能聽見。酒話里的情感如酒一樣濃烈,又象酒一樣混濁不清。
你說雪野在追憶往昔?是,又不盡是。
你說雪野在思念故親,是,又不盡是。
你說雪野在傾訴坎坷的生世,是,又不盡是。他的語言里摻雜了太多的酒味,唯有詩歌才能把它一一分清。詩歌是純凈的,純凈得猶如古玩,古板而好玩,但江湖多險惡,要當(dāng)詩人就必須學(xué)會冒險,就不能掛著牌子跪下來,“我寫詩我有罪”!哦,感謝雪野“一直在寫詩”,感謝這連篇的酒話!
補記:今讀清-張潮的《幽夢影》,有云:“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間大不平,非劍不能消也?!庇?,“能詩者必好酒,而好酒者未必盡屬能詩?!彪y怪詩人雪野要自稱酒王,或許與李白之“借酒消愁”相似,胸中有豪氣、詩中有酒氣,隨時有劍拔弩張之勢。生在太平盛世,對于詩人來說,是一大幸事,但是,也不可以說不是一種憾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