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市實驗中學
名師有兩類。
一類是相對名師,一類是絕對名師。前者徒有其名,后者名副其實。主要原因就在于在成長之路上前者走的是相對成長之路,后者走的是絕對成長之路。相對成長自然造就相對名師,絕對成長自然造就絕對名師。
盡管二者都有驕人的榮譽,卻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
相對成長是短暫,絕對成長是永恒;
相對成長是拔苗助長,絕對成長是破繭成蝶;
相對成長眼里是自己,絕對成長心里是學生。
為何?
因為相對成長是一種對榮譽、職稱、權(quán)利、地位的等利益的訴求,一旦其欲望得到滿足,就不再發(fā)展了。而絕對成長是不僅僅是為了這些,還有為了“讓教育因我的存在而幸福”的發(fā)展觀,持續(xù)發(fā)展,不斷地自我否定,自我反省,自我成長。
有些“名師不鳴”就源于相對成長,是眾人捧起來的。他成名的背后有一個智囊團——每逢評優(yōu)選能時,智囊團中的成員有帶隊的、有備課的、有制作課件的、甚至還有幫忙打扮的……
絕對成長的教師,不一定是官,也不一定有榮譽,但他有教育心、他有愛、有責任。為了教育,為了孩子,他好學、善問、勤思……他可能暫時沒有獲得提拔的機會,他也可能暫時沒有榮獲嘉獎,但他獲得了家長的認可,他所教的孩子的家長在校門口接孩子時,會對其他班的孩子說:“我家娃娃攤上了一個好老師!”他所教的孩子會對其他班的孩子說:“我老師,好棒?。 ?/span>
那怎樣做才是絕對成長,才能造就絕對名師呢?
李鎮(zhèn)西老師其實早就告訴過我們絕對成長的密碼,那就是他提出的“五個一”工程。
每天上好一堂課;
每天至少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
每天思考一個教育或社會問題;
每天讀書不少于一萬字;
每天寫一篇教育日記。
李鎮(zhèn)西老師在解釋“五個一”工程的時候說:“一件事,你堅持做一年,就會有效果;如果你堅持做三五年,就會很優(yōu)秀;如果能夠堅持十年,想不杰出,都難!只要你不停地讀,不停地想,不停地寫,不停地做?!?/span>
無意中讀到的一條微博更是道出其中的玄機——在迷茫的時候堅持!在絕望的時候堅持!在自卑的時候堅持!實在堅持不住的時候再咬牙堅持一會!堅持,堅持,再堅持!有一天,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你將成為那個領(lǐng)域的頂尖人物。你將成為命運的主宰。這時所有的噪音都會消失,迎接你的是幸福的生活。
教育是一項需要靜下心來做的事業(yè)!
我記得李老師勉勵某位年輕教師時,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一個普通的教師,只要理想遠大,視野開闊,而又踏實勤勉,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達到教育的佳境,走向教育科研的高峰,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span>
讓學生跟著讀書人學習
近年常有同行和我討論,究竟什么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關(guān)鍵,什么是學校管理工作中的難題,等等,這些都是老問題,讓我感到比較麻煩。但我簡而言之,總是說,只要教師和校長肯讀書,就好辦?!@像是在說笑話,在一個號稱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家,當著受教育者的面,來討論“教師讀書問題”,是有些難堪的。然而我們不得不正視這樣的困境,中小學教師的閱讀量過低,影響了他們對教育教學的認識,也影響了學生對學習的認識。
關(guān)于教師閱讀的重要性,沒有必要再彈老調(diào)。不愿讀書的,不想讀書的,不肯讀書的,都能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這是教師個人志趣選擇,無法干預(yù)。我甚至認為無須干預(yù),任何勸說都無濟于事,因為我們的社會目前仍然缺乏一個公平有效的淘汰機制。
學生最終要走上社會,創(chuàng)造未來,讓學生成為善于學習的人,教師首先必須是個讀書人。教師能想到職業(yè)責任,就會自覺地讀書學習。教師不但要讀專業(yè)書,還應(yīng)當跨越學科,讀得雜一些,一個善于思考,有辨析能力的教師,他能從任何讀物中獲得有益于教育教學的啟示。教師的知識背景宏大遼闊,學生就能在他的課堂看到星空。
人的文明差異與受教育程度有關(guān),一般而言,這個判斷是不錯的;但不必夸大教育的作用,很多人并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卻能有很強的觀察和判斷能力,這和他通過閱讀形成的經(jīng)驗有關(guān)。一個人受教育的程度和他的閱讀史可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學歷高,不代表閱讀水準高。在當下社會,學歷教育不過是“標準化”的教育,只要“達標”,就能獲得某種學歷,這與一個人對閱讀的依重或熱愛不是一回事。我們常能看到,一些大學教授對事理缺乏基本判斷,缺乏獨立見解,原因比較復雜,或者是他的專業(yè)視野比較狹窄,或是他的閱讀趣味不夠高,甚至也有些根本不讀書,沒有“課題費”就不研究問題,憑一本發(fā)黃的教案混日子(或曰“熬資歷”)。我們也能看到,很多富有智慧和經(jīng)驗的人,往往都有長期的閱讀史,他們視野開闊,有趣味有追求,有獨立意志和見解,這些人,即使遭遇社會不幸,被邊緣化,擠壓到“知識文化圈”之外,也能不放棄精神追求。我們從事基礎(chǔ)教育的人,也需要對這類現(xiàn)象作出理智的判斷,而不至于在亂象中喪失職業(yè)追求。
“讓學生跟著讀書人學習”,僅僅是個一般要求,我想“地平線”的附中人能做到。
平凡又偉大的4條教育原則
1、魚缸法則
養(yǎng)在魚缸中的熱帶金魚,三寸來長,不管養(yǎng)多長時間,始終不見金魚生長。然而將這種金魚放到水池中,兩個月的時間,原本三寸的金魚可以長到一尺。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而父母的保護就像魚缸一樣,孩子在父母的魚缸中永遠難以長成大魚。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父母應(yīng)克制自己的想法和沖動,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2、狼性法則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強的動物,它們總是會對周圍的環(huán)境產(chǎn)生興趣,因而它們能不斷在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食物,了解危險,從而有力地生存下來。因此要培養(yǎng)孩子超強的學習能力,一定要培養(yǎng)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讓他仔細觀察生活,用興趣來作為孩子學習的老師。這樣的孩子才能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不斷對工作有新創(chuàng)見和新靈感。
3、南風效應(yīng)
北風與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脫掉。北風無論怎樣猛烈,行人只是將衣服越裹越緊;而南風只是輕輕拂動,人們就熱得敞開大衣。南風效應(yīng)告訴人們寬容是一種強于懲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樣如此,那些一味批評孩子的父母,最終會發(fā)現(xiàn)孩子越來越聽不進他們的話。每個孩子都有可能犯錯誤,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點,客觀、理智、科學地處理日常生活中孩子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
4、羅森塔爾效應(yīng)
羅森塔爾是美國心理學家,1966年他做了一項關(guān)于學生對成績期望的試驗。他在一個班上進行測驗,結(jié)束后將一份“最有前途者”名單交給校長。校長將這份名單交給了這個班的班主任。8個月后,羅森塔爾再次來到這個班上時,名單上的學生成績大幅度提高。成績提高的秘訣很簡單,因為老師更多地關(guān)注了他們。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非凡天才,但這種可能的實現(xiàn),取決于父母和老師能不能像對待天才那樣去愛戴、期望、珍惜這些孩子。簡單說,你期望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孩子就有可能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1.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該出現(xiàn)的人。
這意味,沒有人是因為偶然進入我們的生命。每個在我們周圍,和我們有互動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許要教會我們什么,也許要協(xié)助我們改善眼前的一個情況。
2.無論發(fā)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會發(fā)生的事。我們所經(jīng)歷的事,不可能以其它的方式發(fā)生,即便是最不重要的細節(jié)也不會。無論發(fā)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會發(fā)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樣發(fā)生,才能讓我們學到經(jīng)驗以便繼續(xù)前進。生命中,我們經(jīng)驗的每一種情境都是絕對完美的,即便它不符我們的理解與自尊。
3.不管事情開始于哪個時刻,都是對的時刻。每一件事都正好是在對的時刻開始的,不早也不晚。當我們準備好,準備經(jīng)歷生命中的新奇時刻,它就在哪里,隨時準備開始。
4.已經(jīng)結(jié)束的,就已經(jīng)結(jié)束了。這是如此簡單。當生命中有些事情結(jié)束,它會幫助我們進化。這是為什么,要完整享受已然發(fā)生的事,最好是放下并持續(xù)前進。你坐在這里,讀著這些文字,我相信絕非巧合。如果這些文字觸動你的心弦,那是因為你的因緣成熟。你明白,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會因為意外落在錯的地方。善待自己!愛你的存在!讓自己幸??鞓?!
山東萊蕪市實驗中學
名師有兩類。
一類是相對名師,一類是絕對名師。前者徒有其名,后者名副其實。主要原因就在于在成長之路上前者走的是相對成長之路,后者走的是絕對成長之路。相對成長自然造就相對名師,絕對成長自然造就絕對名師。
盡管二者都有驕人的榮譽,卻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
相對成長是短暫,絕對成長是永恒;
相對成長是拔苗助長,絕對成長是破繭成蝶;
相對成長眼里是自己,絕對成長心里是學生。
為何?
因為相對成長是一種對榮譽、職稱、權(quán)利、地位的等利益的訴求,一旦其欲望得到滿足,就不再發(fā)展了。而絕對成長是不僅僅是為了這些,還有為了“讓教育因我的存在而幸福”的發(fā)展觀,持續(xù)發(fā)展,不斷地自我否定,自我反省,自我成長。
有些“名師不鳴”就源于相對成長,是眾人捧起來的。他成名的背后有一個智囊團——每逢評優(yōu)選能時,智囊團中的成員有帶隊的、有備課的、有制作課件的、甚至還有幫忙打扮的……
絕對成長的教師,不一定是官,也不一定有榮譽,但他有教育心、他有愛、有責任。為了教育,為了孩子,他好學、善問、勤思……他可能暫時沒有獲得提拔的機會,他也可能暫時沒有榮獲嘉獎,但他獲得了家長的認可,他所教的孩子的家長在校門口接孩子時,會對其他班的孩子說:“我家娃娃攤上了一個好老師!”他所教的孩子會對其他班的孩子說:“我老師,好棒?。 ?/span>
那怎樣做才是絕對成長,才能造就絕對名師呢?
李鎮(zhèn)西老師其實早就告訴過我們絕對成長的密碼,那就是他提出的“五個一”工程。
每天上好一堂課;
每天至少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
每天思考一個教育或社會問題;
每天讀書不少于一萬字;
每天寫一篇教育日記。
李鎮(zhèn)西老師在解釋“五個一”工程的時候說:“一件事,你堅持做一年,就會有效果;如果你堅持做三五年,就會很優(yōu)秀;如果能夠堅持十年,想不杰出,都難!只要你不停地讀,不停地想,不停地寫,不停地做?!?/span>
無意中讀到的一條微博更是道出其中的玄機——在迷茫的時候堅持!在絕望的時候堅持!在自卑的時候堅持!實在堅持不住的時候再咬牙堅持一會!堅持,堅持,再堅持!有一天,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你將成為那個領(lǐng)域的頂尖人物。你將成為命運的主宰。這時所有的噪音都會消失,迎接你的是幸福的生活。
教育是一項需要靜下心來做的事業(yè)!
我記得李老師勉勵某位年輕教師時,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一個普通的教師,只要理想遠大,視野開闊,而又踏實勤勉,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達到教育的佳境,走向教育科研的高峰,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讓學生跟著讀書人學習
近年常有同行和我討論,究竟什么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關(guān)鍵,什么是學校管理工作中的難題,等等,這些都是老問題,讓我感到比較麻煩。但我簡而言之,總是說,只要教師和校長肯讀書,就好辦。——這像是在說笑話,在一個號稱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家,當著受教育者的面,來討論“教師讀書問題”,是有些難堪的。然而我們不得不正視這樣的困境,中小學教師的閱讀量過低,影響了他們對教育教學的認識,也影響了學生對學習的認識。
關(guān)于教師閱讀的重要性,沒有必要再彈老調(diào)。不愿讀書的,不想讀書的,不肯讀書的,都能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這是教師個人志趣選擇,無法干預(yù)。我甚至認為無須干預(yù),任何勸說都無濟于事,因為我們的社會目前仍然缺乏一個公平有效的淘汰機制。
學生最終要走上社會,創(chuàng)造未來,讓學生成為善于學習的人,教師首先必須是個讀書人。教師能想到職業(yè)責任,就會自覺地讀書學習。教師不但要讀專業(yè)書,還應(yīng)當跨越學科,讀得雜一些,一個善于思考,有辨析能力的教師,他能從任何讀物中獲得有益于教育教學的啟示。教師的知識背景宏大遼闊,學生就能在他的課堂看到星空。
人的文明差異與受教育程度有關(guān),一般而言,這個判斷是不錯的;但不必夸大教育的作用,很多人并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卻能有很強的觀察和判斷能力,這和他通過閱讀形成的經(jīng)驗有關(guān)。一個人受教育的程度和他的閱讀史可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學歷高,不代表閱讀水準高。在當下社會,學歷教育不過是“標準化”的教育,只要“達標”,就能獲得某種學歷,這與一個人對閱讀的依重或熱愛不是一回事。我們常能看到,一些大學教授對事理缺乏基本判斷,缺乏獨立見解,原因比較復雜,或者是他的專業(yè)視野比較狹窄,或是他的閱讀趣味不夠高,甚至也有些根本不讀書,沒有“課題費”就不研究問題,憑一本發(fā)黃的教案混日子(或曰“熬資歷”)。我們也能看到,很多富有智慧和經(jīng)驗的人,往往都有長期的閱讀史,他們視野開闊,有趣味有追求,有獨立意志和見解,這些人,即使遭遇社會不幸,被邊緣化,擠壓到“知識文化圈”之外,也能不放棄精神追求。我們從事基礎(chǔ)教育的人,也需要對這類現(xiàn)象作出理智的判斷,而不至于在亂象中喪失職業(yè)追求。
“讓學生跟著讀書人學習”,僅僅是個一般要求,我想“地平線”的附中人能做到。
平凡又偉大的4條教育原則
1、魚缸法則
養(yǎng)在魚缸中的熱帶金魚,三寸來長,不管養(yǎng)多長時間,始終不見金魚生長。然而將這種金魚放到水池中,兩個月的時間,原本三寸的金魚可以長到一尺。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而父母的保護就像魚缸一樣,孩子在父母的魚缸中永遠難以長成大魚。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父母應(yīng)克制自己的想法和沖動,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2、狼性法則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強的動物,它們總是會對周圍的環(huán)境產(chǎn)生興趣,因而它們能不斷在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食物,了解危險,從而有力地生存下來。因此要培養(yǎng)孩子超強的學習能力,一定要培養(yǎng)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讓他仔細觀察生活,用興趣來作為孩子學習的老師。這樣的孩子才能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不斷對工作有新創(chuàng)見和新靈感。
3、南風效應(yīng)
北風與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脫掉。北風無論怎樣猛烈,行人只是將衣服越裹越緊;而南風只是輕輕拂動,人們就熱得敞開大衣。南風效應(yīng)告訴人們寬容是一種強于懲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樣如此,那些一味批評孩子的父母,最終會發(fā)現(xiàn)孩子越來越聽不進他們的話。每個孩子都有可能犯錯誤,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點,客觀、理智、科學地處理日常生活中孩子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
4、羅森塔爾效應(yīng)
羅森塔爾是美國心理學家,1966年他做了一項關(guān)于學生對成績期望的試驗。他在一個班上進行測驗,結(jié)束后將一份“最有前途者”名單交給校長。校長將這份名單交給了這個班的班主任。8個月后,羅森塔爾再次來到這個班上時,名單上的學生成績大幅度提高。成績提高的秘訣很簡單,因為老師更多地關(guān)注了他們。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非凡天才,但這種可能的實現(xiàn),取決于父母和老師能不能像對待天才那樣去愛戴、期望、珍惜這些孩子。簡單說,你期望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孩子就有可能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1.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該出現(xiàn)的人。
這意味,沒有人是因為偶然進入我們的生命。每個在我們周圍,和我們有互動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許要教會我們什么,也許要協(xié)助我們改善眼前的一個情況。
2.無論發(fā)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會發(fā)生的事。我們所經(jīng)歷的事,不可能以其它的方式發(fā)生,即便是最不重要的細節(jié)也不會。無論發(fā)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會發(fā)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樣發(fā)生,才能讓我們學到經(jīng)驗以便繼續(xù)前進。生命中,我們經(jīng)驗的每一種情境都是絕對完美的,即便它不符我們的理解與自尊。
3.不管事情開始于哪個時刻,都是對的時刻。每一件事都正好是在對的時刻開始的,不早也不晚。當我們準備好,準備經(jīng)歷生命中的新奇時刻,它就在哪里,隨時準備開始。
4.已經(jīng)結(jié)束的,就已經(jīng)結(jié)束了。這是如此簡單。當生命中有些事情結(jié)束,它會幫助我們進化。這是為什么,要完整享受已然發(fā)生的事,最好是放下并持續(xù)前進。你坐在這里,讀著這些文字,我相信絕非巧合。如果這些文字觸動你的心弦,那是因為你的因緣成熟。你明白,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會因為意外落在錯的地方。善待自己!愛你的存在!讓自己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