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中班主任,每接新一級學生最愁心的事情之一就是如何讓學生形成良好自修習慣。
以下是我的一個以點帶面的案例:
新生教育:西方國家的學校重視紀律嗎?通過介紹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的校紀校規(guī),及摘閱德國薩勒姆王宮中學校長的著作《有紀律的孩子更優(yōu)秀》,讓學生明白西方學校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么隨意。
召開小主題班會:為什么要有班規(guī)?通過介紹“瓊瑪卡若線”的故事,讓學生明白班規(guī)就像公路上的標識線,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該直行?什么時候該轉(zhuǎn)向?是否可以提速?是否應該減速?哪里不能踩壓?哪里不能跨越?這樣,才能保證不出事故,順利前行。
建立班規(guī),重點加大自修課違紀扣分力度。
確定小組捆綁考核辦法。
建立班干部自修值班制度,確定“友情提醒,嚴格記錄”的值班原則。
一段時間后,小F“嶄露頭角”自修紀律方面扣分最多。
平和地找小F談話,教導他必須改變不良的學習習慣:一邊兒學,一邊兒拉呱扯閑,不會學得牢;一會兒學,一會兒望這瞧那,不會悟得深。
小F仍我行我素。
嚴厲批評小F,他那怯怯而冷冷的眼神給我印象深刻。
在班上明示對待犯錯學生的原則:就像我國對待跟我們有領(lǐng)土或領(lǐng)海爭端的國家一樣,盡量不能因為有爭端而影響大局合作。錯歸錯,人歸人,無論誰犯了錯,老師針對的只是“錯”,絕不會因為誰犯錯而不待見他。
小F上課表現(xiàn)積極,及時表揚他。
然而,小F仍舊認為自修課討論問題無可厚非。
在班級介紹高中的學習經(jīng)驗:課上專心才會高效,自修自主才能有效。課上是“犁地”,自修是“整地”;課上要提高“咀嚼力”,自修要提高“胃動力”。
月考后公布小組捆綁考核結(jié)果,小F所在小組的部分同學受其牽累而被取消了評優(yōu)資格。
小F不在乎。
讓小F見識一下“民意”:讓全班學生書面反映自修課情況。
小F被較多同學反映自修紀律差,單獨告知他,他有所觸動。
發(fā)現(xiàn)小F非常喜歡主動給同學講題。
該怎樣對待一名有熱心,但眼神卻是怯怯而冷冷的孩子呢?我深深地陷入思考……
課后,我把他喊出教室,他習慣性的進入“挨批狀態(tài)”——眼神仍是怯怯而冷冷的。于是我首先要求他改掉這種“不良的自覺性”,學會正視自己。然后告訴他不要認為我會因為他的一點不是而否定他的全部,其實我對他的聰明、積極、熱心早已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逐漸地,他的眼神讓我感覺到了一絲暖意。
悄悄地指示值班班干部不要過分“關(guān)注”小F,要對他稍微寬容一點。
告誡小F再不有所收斂,就會給同學們留下一個定勢化的負面印象,再改就難了。小F表現(xiàn)積極,剛下課他就跑到黑板前追問問題,問完后我鼓勵他“你一定會成為一名好孩子,因為你本質(zhì)上就是一名好孩子”。
期中考試后,通過成績分析,學生們認識到隨意的自修課的害處,趁機我推出自修管理辦法:班干部負責小組自修紀律,每組每周輪流確定兩人負責本組自修紀律,然后由這兩人給全班同學本周的自修表現(xiàn)量化打分。
班級自修紀律改善較大,小F也改善較大。
但是,前兩周小F的自修量化成績卻仍然較低。
為了給小F鼓鼓勁。第三周開始,我在班上要求學生們要不計前嫌地公平公正地評價別人。
第三周的自修紀律量化成績出來了,小F終于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
我又找到小F,勉勵他不能光自修紀律有所改善,其它方面也應該積極進取,并跟他約定兩周后我要向各位任課老師了解他的表現(xiàn)。
…….
通過值班班干部記錄的“班級日志”得知,昨天第一節(jié)晚自修學生到閱覽室上閱讀課,第二三節(jié)晚自修學生回到教室后一直沒安定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