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初學聲樂的學生,在歌唱中存在著很多毛病。練習中往往帶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久而久之形成一些不良的歌唱習慣,不但歌唱水平不能提高,而且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糾正學生歌唱中的毛病是非常重要的。這里談幾種常見的毛病及糾正方法:
1.喉音
喉音是歌唱中最常見的一種毛病。喉音聽懂起來很不自然,歌唱時好像口里含著什么東西,因而造成吐字不清、聲音發(fā)悶、缺乏色彩。
克服方法:糾正喉音首先必須解放舌根,使下腭放松,將軟腭自然向上抬起,防止喉嚨的下部用力下壓致使喉嚨撐大。同時必須用正確的呼吸支持聲音。在中聲區(qū)范圍內(nèi)可選用舌尖和雙唇著力的聲母和在前半口腔著力的韻母結(jié)合起來練習,如“ai、mai mei u mang 等,用閉口的哼唱來練習,對克服喉音也很有幫助。
2.鼻音
鼻音是歌唱中常見的毛病之一,鼻音音色灰暗,沒有光彩,聲音好像悶在鼻子里面一樣,很不悅耳,如不及時糾正,聲音將會越來越暗,甚至會唱不成聲。
鼻音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種,其一,將鼻音與鼻腔共鳴混同起來,因此有意無意地將聲音往鼻腔里灌,并認為這是聲音集中的表現(xiàn),從而導致鼻音,這是在是一種誤解。
其二,歌唱時,軟腭無力地塌下,舌的中部提高,使軟腭與咽壁空間加大,音波流入鼻腔而失去口腔、咽腔共鳴,從而形成鼻音。
克服方法:
(1)避免用鼻韻母的字練唱,可暫時不用如:an (安)en (恩)ang(昂)eng (哼)等韻母,也應(yīng)停止用ma (媽)mi (咪)等字,因為這幾個聲母本身已帶有鼻音的成份,最好用純a或la(啦)li(哩)等字來練,唱ia(呀)對克服鼻音也很有幫助。
(2)為了糾正鼻音,練唱時要求聲音直接從口腔送出來,不要有意識 地將聲音往鼻腔里推,上、下腭之間要打開,保持一定距離,聲音的位置要更靠前一些,把聲音打向硬腭處,使硬腭有著力之感。
(3)檢驗是否有鼻音,可在發(fā)聲時,用手輕輕將鼻捏起來,如果聲音沒有發(fā)生顯著的變化,說明沒有鼻音,如果聲音變了,就說明鼻音的毛病依然存在,還需不斷努力糾正。
3.白聲
白聲是一種近乎于喊叫的聲音,聲音主要在口腔里,與頭腔、胸腔的共鳴完全脫節(jié)。這種聲音失去了自然優(yōu)美的色彩,變得淺薄、粗糙、生硬、甚至而發(fā)生嘶啞,是一種蒼白而又無共鳴色彩的沒有表現(xiàn)力的聲音。
克服方法:一是盡量將聲音唱得柔和動聽,音量不宜過強,用“o"和"u"元音在中聲區(qū)范圍來練習。二是采用哼唱練習,將三個聲區(qū)連接統(tǒng)一起來,練習時必須注意要建立有支點的呼吸、使呼吸、喉頭聲帶和共鳴三個方面協(xié)調(diào)動作,用較緩慢的音階來練習最好,切忌大聲喊唱和用快速句。
4.羊聲
羊聲是指發(fā)出的聲音像羊的叫聲,發(fā)聲時聲道細而短,,喉頭與咽壁都缺乏應(yīng)有的控制,咽部共鳴管空間狹小,因而聲音尖細刺耳,蒼白單薄,同時還帶有許多不自然的細碎的抖動,類似養(yǎng)鳴,所以根本談不上聲音的美感。
克服方法:(1) 學習打開喉嚨歌唱,加強用吸氣狀態(tài)發(fā)聲的欲望,可多用打哈欠的狀態(tài)去體會,找到喉咽部力量向下的感覺,使咽腔共鳴空間廣大,形成良好的咽腔共鳴
(2)建立正確的歌唱呼吸方法,變淺胸式的呼吸為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有了呼吸支持,可以解除喉部肌肉的過分緊張,使發(fā)聲器官能協(xié)調(diào)動作,以適應(yīng)歌唱的需要。
(3)可采用一些下行的短音練習,字音 可用雙唇音,如苗、埋等,例如”5 0 4 0 3 0 2 0 | 1 - - -
苗 苗 苗 苗 苗
5. 漏氣這種毛病的特點是聲音不明亮,沙啞空虛,氣少,暗淡。原因一是聲帶閉合不好,氣息大量沖擊,其二是由于控制氣息的橫膈膜,腹肌軟弱無力,不可能很好的控制氣息,使呼出的氣息流量太大,而導致喉頭聲帶和氣息沒有及時協(xié)調(diào),氣流沒有遇到完全閉合的聲帶,氣息和聲帶振動沒有完全接觸上就漏掉了。
克服方法:通過大量的練習跳音,通過跳躍的音來使聲帶閉合,不漏氣,氣息在腹部有一定支點,或者屏住氣息,然后盡量慢的速度訓練發(fā)聲來訓練長時間的送氣??傊瑲庀⒁欢ㄒ钌下曇?,聲音也一定要搭上氣息,只有二者緊密的結(jié)合,才能夠克服漏氣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