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劇老戲中,有關(guān)“馬“的故事真不少。值此新一輪馬年開始的機會,與戲友們聊聊有關(guān)“馬”的京劇,從中看看古人與馬的關(guān)系,倒也有趣。
“店主東帶過了黃驃馬”——《秦瓊賣馬》中秦瓊的這段[西皮慢板]唱腔,由京劇大王譚鑫培灌制成唱片后,廣為流傳。據(jù)說,當年北京的大街小巷都能聽到人們哼唱此段唱,簡直就是當時的流行歌曲了。窘迫的秦瓊為了還店主東的店飯錢,萬般無奈,只得將自己心愛的黃驃馬交給店主去變賣。此戲中,秦瓊只是賣自己的一匹馬而已,《販馬記》中的李奇卻是專職的馬販子,經(jīng)他手買進賣出的馬匹不計其數(shù)。不過販馬并不是此劇的主題,全劇講的是販馬人李奇一家受冤屈又得昭雪的曲折故事,如果叫“販馬人蒙冤昭雪記”就名符其實了?!镀骐p會》是全本《販馬記》中的一折,因梅蘭芳常演而為廣大觀眾所熟悉。不細看《奇雙會》是不容易明白全劇跟“馬”有什么關(guān)系的。細心聽《奇雙會·寫狀》,梅蘭芳飾演的桂枝唱的一句吹腔“我爹爹西陵販馬四川貨賣”就已經(jīng)道出了其父原本是以販馬為生的“販馬人”。
《馬前潑水》演的是書生朱買臣家貧如洗,妻崔氏不耐清貧,逼夫?qū)懶輹?,改嫁暴發(fā)戶張三。朱發(fā)憤苦讀,中第,任會稽太守。赴任時,已淪為丐婦的崔氏跪于馬前,請求收留。朱命人取盆水潑于地,言:若崔將復(fù)水收回盆內(nèi),即可收留。崔知其意絕,羞愧撞死。實際上,潑在地上的水當然是收不回來的,與馬何干?此劇劇名雖然有馬字,劇情卻與馬并無關(guān)系。
《秦瓊賣馬》里的黃驃馬原是“兵部堂王大人”作為禮物“相贈”的。無獨有偶,《連環(huán)套·盜御馬》中太尉梁九公的“日月追風千里駒”是皇帝老爺欽賜的??梢姡诠糯民R是常作為禮物送人的。
《清官冊·審潘洪》雖然劇名中不含“馬”字,卻也有一段關(guān)于“馬”當禮物送人的故事。劇中的寇準奉旨審問“潘楊兩家之事”,后宮潘娘娘差人送來一份厚禮并放話說:“少時審問太師(潘洪),要你諒情一二”,“只要太師在,不要太師壞”。當寇準拿著禮單請示八賢王(楊六郎之內(nèi)兄)時,八賢王深感作為官司一方的潘家送了厚禮而自己是官司另一方楊家的內(nèi)親,卻沒什么東西可送。于是,將其叔王所賜的“白龍御馬”,“送與卿家乘騎”。而且,八賢王還嫌“內(nèi)侍帶馬不中用,本御親自帶白龍”,要親自為寇準帶馬。受寵若驚的寇準立即跪地,唱[二黃散板]:“自盤古哪有 君與臣帶馬”,當年楊寶森飾演的寇準每唱此句必獲滿堂好。
八賢王為寇準帶馬是自愿的,可是在《元帥帶馬》(又名《胭脂虎》)中,元帥為妓女帶馬卻是迫于無奈的。此劇中賊寇龐勛襲擊會稽城,在眾將均不能敵的危急關(guān)頭,曾險被元帥斬殺的揚州妓女石中玉表示自己能擒龐勛,惟須元帥為之帶馬,方愿出陣。元帥不得已,只好唯唯聽命,俯首受其奚落。最后,石中玉果然施計將龐勛擒獲
關(guān)公戲《贈袍賜馬》(又名《灞橋挑袍》)中曹操送給關(guān)羽的“赤兔馬”可謂大有來頭,當初是董卓從西涼帶來的寶馬。據(jù)《三國演義》描寫,此馬“渾身上下火炭般赤,無半根雜毛,從頭至尾長一丈,從蹄至項高八尺,嘶喊咆哮,有騰空入海之狀。后人有詩單道赤兔馬曰:奔騰千里蕩塵埃,渡水登山紫霧開。掣斷絲韁搖玉轡,火龍飛下九天來?!睘榱死瓟n武藝高強的小將呂布,董卓把這匹寶馬送給了他。《虎牢關(guān)》劇中,劉、關(guān)、張三英戰(zhàn)呂布時,呂布胯下所騎正是此馬。《三國演義》上說呂布:“弓箭隨身可體,手持畫桿方天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人馬之中,漢末兩絕?!邱R左右盤旋,往來馳騁?!薄栋组T樓》劇中,赤兔馬連同方天畫戟一并被部將侯成等盜走,這也是呂布被擒的一個重要原因。呂布被曹操處死后,馬自然就落到了曹操手中?!顿浥圪n馬》中曹操賞賜關(guān)羽的就是這匹赤兔馬。《白馬坡》中關(guān)公斬顏良正是得力于此馬。關(guān)羽掛印封金辭別曹操時,金銀財寶均不帶走,唯獨騎走了這匹赤兔馬。
《連環(huán)套·盜御馬》中竇爾敦盜馬是為了栽贓于黃三太,而另一出盜馬戲《孟良盜馬》(又名《翠黛山》)中,孟良盜馬卻不是做缺德事。孟良本來是受楊五郎之命,為赴檀州解救楊延昭與遼兵作戰(zhàn)所需而向八賢王借取好馬“萬里云”的。因八賢王不肯,孟良就先盜其“千里駒”,誘八王來追,再乘勢盜走“萬里云”,赴檀州解圍。另外,李洪春編演過《真假關(guān)公》又名《姚斌盜馬》,講的是姚彬盜取關(guān)羽的赤兔馬為其母治病的故事,論動機也不是壞事。
名馬一般都有某些特殊的本領(lǐng)。《馬跳檀溪》中,劉表之妻弟蔡瑁設(shè)伏兵擬于宴間殺害劉備。劉備借更衣至后園跨馬逃逸。蔡瑁親自領(lǐng)軍追逐。前有檀溪阻隔,劉備所乘之馬,名曰“的盧”。在這生死關(guān)頭,劉備加鞭疾呼“的盧!的盧……”此馬驟然縱身而起,一躍三丈,飛抵對岸。劉備因此脫難。劇中劉備唱[西皮原板轉(zhuǎn)二六]:
“西門以外有檀溪險,
既無橋梁又無渡船。
幸有的盧好坐戰(zhàn),
一躍跳過了檀溪邊。
想是有鬼神暗助俺,
理當焚香謝蒼天?!?/font>
(明明是馬的功勞,卻去謝老天爺!?)這種特異本領(lǐng)亦并非“的盧”的專利。
《御果園》中尉遲敬德有句[二黃原板]唱道:“降馬打死了宋金玉”。這里尉遲恭所降服的寶馬名曰“抱月烏龍駒”。據(jù)小說《興唐傳》描寫:此馬“頭至尾夠丈二,蹄至背八尺五,……威武驃悍。除了肚子當間有滾圓的一個白月光,渾身一抹黑,油亮油亮的,跟三尺三大緞子面一樣?!彼谓鹩窬褪菫榱藫寠Z此馬而與尉遲恭比武致死的。尉遲恭不僅依仗此馬跑得快(創(chuàng)造了“日搶三關(guān)、夜奪八寨”的記錄),而且能跳得高——從地面直接躍上敵方的城樓,跳得遠——為追趕秦王李世民而越過三、四丈寬的“虹霓澗(又作“紅泥澗”)?!队麍@》尉遲恭唱[二黃原板]“到如今學什么三跳澗”一句的“三跳澗”即是指李世民、尉遲恭、秦瓊?cè)讼群罂v馬跳過虹霓澗的故事。李世民和秦瓊的坐騎分別是“玉鬃”和“呼雷豹”(見《隋唐兩朝志傳·第五十三回 美良川秦王三跳澗》)。呼雷豹原來是尚師徒的坐騎,《南陽關(guān)》伍云昭城樓上唱的[西皮原板]“手扶著垛口往下瞧,……尚師徒胯下呼雷豹”可為佐證。
據(jù)《說唐·第三十七回叔寶戲戰(zhàn)尚師徒》,秦瓊原來的黃驃馬是在與尚師徒交戰(zhàn)時,跳澗未成,跌落石橋而亡的。隨后秦瓊又施計奪走了尚師徒的呼雷豹。最后,尚師徒在又一次失敗后拔劍自刎而死,呼雷豹自然歸秦瓊所有。
《霸王別姬》一劇在著重描寫霸王與虞姬的生離死別的情景之外,還有人與馬的情感描述。在聽到烏騅的嘶鳴聲時,項羽吩咐將烏騅牽到身旁,說道:“烏騅呀烏騅!想你跟隨孤家,東征西討,百戰(zhàn)百勝。今日被困垓下,就是你……咳!也無用武之地了!”感嘆道:
“[西皮散板]烏騅它竟知大勢去矣,
因此上在帳下咆哮聲嘶!”
并且深情地吟唱:“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全本《霸王別姬》的最后一場,項羽在烏江邊對迎接他的人說:“孤家殺得大敗,有何臉面去見江東父老。將孤的戰(zhàn)馬送過江去,任它而行?!辈涣蠟躜K馬跳入江中自盡。項羽嘆道:“[西皮散板]馬知戀主好烈性,愧煞忘恩負義人?!?/font>
馬不僅用于作戰(zhàn),更是古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所以,京劇幾乎處處有關(guān)于馬的唱詞。如《伍子胥》中的每一折里都能找到與馬有關(guān)的戲詞:《戰(zhàn)樊城》中伍尚讀家書時唱[西皮原板]“駿馬十疋莫留停”,臨行前唱[西皮搖板]“含悲忍淚足踏鐙”,伍員唱[西皮快板]“兄長上馬兩淚淋”,迎敵前伍員唱[西皮散板]“家將與爺備絲韁,……帶槍帶馬陣頭上;<文昭關(guān)》中伍員內(nèi)白“馬來!”[西皮散板]“伍員馬上怒氣沖”;《浣紗記》里伍員唱[西皮導(dǎo)板]“豪杰打馬奔吳國”,[西皮搖板]“伍員拉馬溪邊過”;《魚腸劍》里伍員唱[西皮導(dǎo)板]“匹馬單槍棄楚藩”,[西皮原板]“馬到長江無渡船”,[西皮散板]“報仇心急馬加鞭”。
《紅鬃烈馬》是京劇中少有的純粹以馬的名字為劇名的重頭大戲。嚴格地說,《紅鬃烈馬》不是“一出”戲,而是一系列戲的總稱。凡是有關(guān)王寶釧和薛平貴的戲,都屬于這個系列。一般歸結(jié)為十三出戲,分別為《花園贈金》、《彩樓配》、《三擊掌》、《鬧窯降馬》、《別窯投軍》、《誤卯三打》、《母女會(探寒窯)》、《鴻雁修書》、《趕三關(guān)》、《武家坡》、《算軍糧》、《銀空山》、《大登殿》。(另外,也有“王八出”和“薛八出”之分:王八出,就是以王寶釧為主要故事線索的八出戲,包括:《花園贈金》、《彩樓配》、《三擊掌》、《平貴別窯》、《探寒窯》、《武家坡》、《算糧》、《大登殿》。薛八出是以薛平貴為主要故事線索的八出戲包括:《花園贈金》《彩樓配》《平貴別窯》《誤卯三打》《趕三關(guān)》《武家坡》《算糧》《大登殿》。)其實這十三出戲中,真正與紅鬃烈馬有密切關(guān)系的只有《鬧窯降馬》。如今舞臺上已經(jīng)見不到這出戲了,筆者也尋不到此戲的劇本,只能從民間傳說中推測此戲的情節(jié)。原來紅鬃烈馬是西涼國的一匹寶馬,此馬性情剛烈,常人難以駕馭。西涼國王決定把這匹寶馬進貢與大唐,以觀察大唐能駕馭這匹寶馬的人數(shù)。馬到了唐朝一度無人能降服之,唐王下旨若誰能降服此紅鬃烈馬就破格封為神威將軍。結(jié)果薛平貴沖破種種阻撓來到比武場并且成功地降服了紅鬃烈馬。由于王允的干預(yù)唐王未能兌現(xiàn)封官的承諾而只讓薛平貴做了個馬前先行。這些情節(jié)在《武家坡》薛平貴的唱詞中有所交待:
“[西皮原板]自從降了紅鬃戰(zhàn),
唐王駕前去討官。
官封我后軍都督府,
你的父上殿把本參……
[流水板]薛平貴倒作了先行官?!?/font>
《汾河灣》雖然從劇名到劇情都跟馬沒什么關(guān)系,可是當薛仁貴哄柳迎春說他在軍中當了一名“馬頭軍”與人看馬時,柳迎春竟說出了一連串馬的用具:
“薛仁貴(白)柳氏不要啼哭,我與你帶來一件好物件來了!
柳迎春(白)你還有什么好物件,無非是馬刷子、馬嚼子、馬鞭子、馬蹬子!
薛仁貴(白)不要在馬的身上打攪,……”
古人除乘騎用馬外,還要用馬來拉犁耕地?!洞蟊窏畈ㄗ啾緯r為了說明戰(zhàn)爭對百姓造成的災(zāi)難,有句[二黃三眼]唱道:“直殺得有田有馬無人耕地”。
由于馬和人的生活關(guān)系密切,所以許多地名與馬有關(guān),這也反映在戲名上如《馬鞍山》、《馬嵬坡》、《駱馬湖》、《馬陵道》等。據(jù)說馬陵道旁與馬有關(guān)的地名、村名很多,如:馬場、龐涓一次上馬石、龐涓二次上馬石、跑馬嶺等。
有時馬也會給人惹禍的。《戰(zhàn)宛城·馬踏青苗》中曹操因為馬踩踏了百姓地里的青苗只得割發(fā)代罰,算是給百姓一個交待。
馬雖然有時給人惹禍,但關(guān)鍵時候沒有牠是要難死人的。《長坂坡》趙云本來是要救糜夫人,劇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趙 云(白)主母不必悲痛,請騎戰(zhàn)馬,待云步戰(zhàn),殺出重圍,保定主母,去見主公要緊。
糜夫人(白)千萬不可以我為念,速保此子去見他父,就是劉氏的祖先,也感你的大恩。況且大將交鋒,豈可無馬?
趙云(白)主母快請上馬,那曹兵殺來,豈不兩誤?
糜夫人(白)將軍?。。ㄎ髌ど澹?/font>
自古大將無戰(zhàn)馬,
怎能交鋒把陣臨。”
正因為三人只有一騎馬,而“大將交鋒,不可無馬”,糜夫人為了把馬騰給趙云才投井自盡的。
除了作為牲畜之“馬”外,“馬”還是中國人的一大姓氏。以姓馬的人名為劇名的京劇有《馬昭儀》(又名《武昭關(guān)》)、《馬義救主》、《路遙知馬力》等。
提到姓氏之馬,京劇愛好者不會忘記一位京劇大師——馬連良。作為身兼前后兩任“四大須生”的“馬派”創(chuàng)始人,他對京劇藝術(shù)的貢獻絕非拙文所能描述。在此只想借此聊“馬”的機會再聊一聊筆者親眼所見的有關(guān)馬連良的“馬”。上世紀五十年代,馬連良劇團到青島演出。筆者當年才十二、三歲,雖還不懂戲,卻也是個小戲迷了。家里人去看馬連良忘記給我買票,我就要了兩萬元自己去永安大戲院買票看戲。當年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馬”——大幕一開,馬劇團的守舊不同于一般,展現(xiàn)在觀眾眼前的舞臺背景是古樸典雅的古代車馬人圖案,與馬連良的表演相映成趣,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馬派戲流傳下來的倒不少,可是這與馬派風格十分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的車馬人守舊卻很難見到。馬年到了,筆者根據(jù)兒時的印象,把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到的車馬人畫轉(zhuǎn)于此,以表示對馬連良先生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