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聲腔板式:西皮附屬板式·西皮滾板
西皮滾板是派生板式,是從西皮散板派生出來的,可以說是散板的另一種變格形式。從唱腔總體上分析,它屬無板無眼類的唱腔。它的表現形式是在自由節(jié)奏的西皮散板中,逐漸加快節(jié)奏,變成局部的“垛唱”形式,再從垛唱逐步放慢,恢復成真正的散板,如濤水一樣滾滾而來又滾滾而去。多用于沉痛悲傷、緊急之時。由于滾板是依附在散板之中的,又常常與哭頭相接,故它也有“哭腔”的別名。滾板是散板唱腔中的局部變化,故滾板的板式名稱常常被忽略。
《英臺抗婚》“平曰里愛兒甚”是程派西皮滾板唱腔。這段唱腔的結構,第一句是散板,從第二句“卻為何”進入滾板,而這句唱詞是個有22個字的“不規(guī)則”唱句。充分體現了西皮滾板的特點。在京劇傳統(tǒng)劇目中,只在旦角行當唱腔里有滾板,其他行當沒有這個板式。
京劇聲腔板式:西皮附屬板式·西皮回龍、回龍腔
西皮回龍與二黃回龍不同,二黃回龍是一個結構獨特的完整唱句,不是下句,就是上句,二黃回龍以下句形式為多,在唱段中占有一句的地位,缺少了它,唱段結構就不完整。而西皮回龍不是一個完整的唱句,字數最多不過4、5字,它本身不是上句也不是上句,是屬于附加性的,如果刪掉它也不影響唱段結構的完整性。雖然也能獨立成段,但常常是附屬在西皮哭頭或散板之后。一種表達委婉、意猶未盡情緒的腔格。字少腔多、旋律迂回婉轉。
《玉堂春》“啊,大人哪”中“大人哪”這三個字的唱腔,就是旦角西皮回龍板式唱腔,它附屬在哭頭“啊”之后,鼓點后用小過門單開唱、獨立存在。唱詞只有三個字的“回龍”,旋律迂回婉轉,字少腔長,意猶未盡。在回龍板式之后再接唱西皮慢板,劇中人再作詳盡的表述。
《荒山淚》“我不免引寒機伴儂坐定”這句“我不免引寒機”不是單開、單收,獨立存在,而是附屬在原板的一個唱句之中的,一個唱句、一個字里的行腔,只是這一句唱詞中的一個長拖腔,腔后即是過門,再接唱,并不停止,也不是單獨存在,不能稱其為板式。從唱腔上分析,它和回龍板式的腔很相象,因此稱之為“回龍腔”。這種回龍腔在旦角的西皮慢板里很常見。
老生行當的回龍腔,傳統(tǒng)戲《擊鼓罵曹》一劇中,在西皮快板和二六中都有附屬回龍腔的出現?!稉艄牧R曹》快板“上坐文武眾群僚”這一段是快板在“我把藍衫來脫掉”的“掉”字上附屬了一個大拖腔。即是西皮回龍腔。
和二黃聲腔一樣,在西皮聲腔系統(tǒng)中也有冠名的回龍腔。下面給介紹回龍腔“九連環(huán)”。西皮聲腔中的九連環(huán)回龍腔,與二黃中的基本相同。略有不同的是,二黃九連環(huán)一般都是附屬在上句唱腔的尾部,是以附加句、重疊分句的形式出現的,而西皮九連環(huán)則是用在上句的第三分句,并不是以重疊的附加句形式出現的。如《轅門斬子》中“見老娘施一禮躬身下拜”。
《大登殿》“三人同掌昭陽院,學一個”這段唱腔是劇中人王寶釧和代戰(zhàn)公主,在上殿聽封后,合唱的“十三咳”專用唱腔。表現了劇中人得到封賞后喜悅、活潑的情緒,由唱腔的結構、節(jié)奏變化和旋律特色所決定,演唱效果十分顯著。
西皮附屬板式與二黃的附屬板式基本相同。首先介紹西皮導板。
西皮導板是西皮散板的延伸和發(fā)展,導板只有上句形式。它是大唱段的起始句,常用于劇中人感情激越奔放之時。
西皮導板用特定的鑼鼓開唱,這個鑼經的名字也叫“導板”,因為它是導板的頭,很多人就把它叫作了“導板頭”,這與散板的開唱鑼鼓“鳳點頭”、“扭絲”、“撞金鐘”是明顯不同的。
導板的過門和唱腔比散板更寧重、更延伸、比散板的音域更高,導板的旋律比散板更長和更具有終止感。
花臉的西皮導板與老生的西皮導板,開唱鑼鼓、大過門起唱、唱腔結構等方面,基本相同,行當有別韻味不同是自然的。導板的句尾落音與散板上句的落音基本相同。不過老生、花臉的西皮導板落音是落2、3音的較多,西皮散板也是這些落音,老生老旦嘎調式的高音域導板很常見?!案抡{”唱法才落5、和高音1。
旦角的西皮導板落高音1的最多,當然也可落 6?!队裉么骸贰坝裉么汗蛑猎诙疾煸骸笔且粋€很具有代表性的旦角西皮導板。旦角西皮散板的上句沒有落高音“1”的, 散板上句一般落“6”,也有落“2”的,旦角的西皮導板在散板的基礎上擴展延伸,從平常狀態(tài)的旋律發(fā)展為高音域、加長旋律和拖音,尾音落在高音“1”上,便富有相對終止感,和更具有激情。
不管是什么行當的西皮導板,這個起始句后,可以與任何板式的唱腔相接。如導板后可以接回龍、原板、也可以接慢板,可以接二六、流水、也可以接快板、散板等等。
京劇聲腔板式:西皮搖板
“西皮搖板”和“西皮散板”的唱法基本相同,兩個板式的根本區(qū)別不在于演唱而在于伴奏:“散板”是散拉散唱,“搖板”是緊拉慢唱(或稱緊打慢唱)。演唱是自由節(jié)奏,而伴奏西皮搖板則是1/4的節(jié)拍形式,鼓和胡琴是“緊打緊拉”式的。
西皮搖板與散板的開唱鑼鼓、過門不同,搖板在唱句之間也不用加鑼。伴奏主樂鼓板和京胡是緊打、緊拉形式的,1/4節(jié)拍的京胡和全體弦樂器,他們的左手要奏出與演唱同步的旋律,而拉弦樂右手的運弓、彈撥樂器的彈點則要與板擊的節(jié)奏同步,京劇器樂行內有一個共同的認識,說“搖板是伴奏上難度最大的板式”“是檢驗伴奏員水平能力的標尺”。演唱是從容的自由節(jié)奏,唱腔的結構,上、下句落音與散板完全相同。
西皮散板和搖板一般不作為劇中的重點唱腔,但它們的用途廣泛,可用于平靜狀態(tài)下的一般敘述、對話,也可用于感情激動之時,可用于喜悅歡樂情緒的表達,也可用于悲痛傷感情緒的表現。
京劇聲腔板式·西皮快板、散板
《四郎探母》‘見弟’一場“家住山后磁州郡”這段老生西皮快板充分體現了它的板式特點,快速節(jié)奏,比《三家店》中的老生西皮流水板要快一倍以上。起唱鑼鼓和流水板的不同,這個快板是用三鑼起唱的,不用過門,非常緊張。
快板也可以用過門起唱,快板過門的旋律同流水板的過門一樣,而且在過門的任何部位都可以開唱,只要演唱者緩好了氣,無論在什么地方開唱,胡琴必須馬上到位、伴隨嚴緊。這么快的節(jié)奏,當然是1/4的節(jié)拍。完全是一拍音符一字,甚至是一拍兩個字的唱法,有字沒腔。
《四郎探母》‘坐宮’一場“我和你好夫妻恩德非淺”是老生、旦角接唱的西皮快板。這段快板的前半部是一般唱法,快板的后半部,老生與旦角接唱的形式,叫“魚咬尾”式唱法。即老生、旦角在接唱時,唱詞的第一個字要搶先一拍,與上句的最后一個字重疊在一板里演唱,被比喻為魚頭咬住了魚尾的生動形象,體現了劇中人急于表述、爭論激烈的劇情。
《鍘美案》“駙馬爺進前看端詳”這一段花臉快板是家喻戶的京劇唱段,從節(jié)奏上說它比老生的快板速度要慢一些,絕大部分唱句都是板上起唱,只有最后一句“將狀紙壓至在大堂上”是過板起唱。這種安排使劇中人義正辭嚴的唱詞更顯堅定、果斷。
散板是用鑼鼓接過門起唱的,上、下句的落音同原板一樣:上句落2、3、6,(嘎調可落5和高音 1)下句落5 1。伴奏和演唱一樣,都是自由節(jié)奏的,屬散拉、散唱形式。上、下句之間要加一鑼,在小分句之間,“過門”可有可無,不做硬行規(guī)定。要根據演唱者氣囗停頓的大小,由琴師來掌握用不用加過門。
旦角的西皮散板與老生散板的特點相同,只是旋律上有別。因為旦角的西皮散板是從旦角的西皮原板演化而耒的,因此旦角散板的唱腔結構,上、下句落音都與旦角的西皮原板相同。把《宇宙鋒》一劇中的西皮散板用旦角西皮原板的格式演唱,便可體會到,散板就是拆散了的原板。
京劇聲腔板式·西皮流水
西皮流水板的特征是:1/4節(jié)拍的形式、有板無眼。中快速節(jié)奏。唱腔的第一句從板上起唱。下邊的其余唱句,在板上開唱和過板開唱都可以,但其它唱句過板開唱的較多。因流水板是有板無眼的形式,所謂“過板開唱”,就是從后半拍起唱。每句唱腔的最后一個字要落在板上。
西皮流水板的敘述性強,適合表現慷慨激昂的情緒,《打龍袍》“一見皇兒跪埃塵”這段老旦西皮流水,是劇中人李后,在看到自已的親生兒子、當今的皇上跪在自已面前后,十分激動的用這一段西皮流水板,傾訴了她二十年的冤枉。唱腔結構與上面欣賞過的老生西皮流水相同。
《李逵下山》“在山寨宋大哥對我言講”這段花臉行當的西皮流水板,從板式結構上看,與老生的相同,但演唱的風格韻味不同。根據劇情、唱詞的需要,在較為平淡的流水板中作了一些適合于人物性格的藝術處理。
《四郎探母·坐宮》“聽他言嚇得我渾身是汗”這段旦角西皮流水板的節(jié)奏比老生、老旦、花臉的流水板要慢,全段除了第二句“十五載到今日才吐真言”是過板起唱外,其他各句“聽他言”、“原來是”、“思家鄉(xiāng)”、“我這里走向前”、“尊一聲駙馬爺”等各句都是板上起唱。這種在全段中“碰著板唱”多于過板唱的流水板,是比較少見的,一般情況下是過板開唱比碰板開唱要多。
京劇聲腔板式·西皮二六
關于二六板式名稱的來源一種說法是:二六板式由過門而命名,因為這個板式的過門旋律是十二板的長度,十二是由兩個六組成,故稱為“二六”。另有一種說法是這個板式的節(jié)奏不快不慢,屬二流節(jié)奏,叫白了成了二六。
先介紹帶十二板過門的旦角二六唱段。《別姬》“勸君王飲酒聽虞歌”這段二六就是帶大過門的旦角二六板式的唱腔,它沒有高腔,音域較低,從演唱角度講,這種板式的演唱比較輕松省力。
旦角西皮二六板式的上、下句的落音,在保持原板上句落“6”,下句落“5”的前提下,也有所發(fā)展變化。比如《別姬》一劇中的西皮二六,第一句“勸君王”這個上句的落音不是原板常見的落音“6”,而是落在了高音“1”上,從句頭的“勸”字、和“聽”字的中低音區(qū),旋律是向上行進,變化成落高音“1”的,旦角二六的這種唱腔很多見。其他的幾個上句都保留了和西皮原板相同的、上句落“6”的特點。旦角二六的下句落音,和原板一樣是“5”和“1”。
西皮慢板是在西皮原板的基礎上,用延申、加花、擴展手法而形成的板式。與其相反,西皮二六則是用濃縮、簡化、加速的手法,演變出的一個板式。西皮二六這個板式的特點是:和原板一樣也是2/4的節(jié)拍、一板一眼的形式。從總體上看,二六的節(jié)奏雖屬中速節(jié)奏,但比西皮原板緊湊,字多腔少,要快于原板。
西皮二六改變了原板唱腔“眼起板落”的格式規(guī)律。二六板式的唱腔規(guī)律是:第一句不是從眼上起唱,而是“板上起唱”,下面其余的各句才是從眼上起唱,二六板式緊縮了唱腔,演化成了二六板式“唱腔落眼“的基本形態(tài)。
《斬黃袍》“孤王酒醉在桃花宮”是一段節(jié)奏較慢的老生西皮二六,一板一眼,中速的節(jié)奏,上下句落音與原板上句落“2”,下句落“1” 完全相同。第一句“孤王酒醉”是從板上起唱的,面后的各句都是從眼上起唱。每句唱腔的尾音都落在眼上。句與句子之間沒有大過門,只用小墊頭連接下一句唱腔。如果說一段十句唱詞的西皮原板唱段,約用五分鐘時間演唱,而同樣長的唱段若用二六板式演唱,約三分鐘即可完成,因為二六板式的顯著特點是沒有大過門,沒有大拖腔,唱腔簡化,節(jié)奏緊湊。
老生西皮快二六板式的唱腔,與前面欣賞過的,《斬黃袍》一劇中的二六唱段相比較,節(jié)奏明顯不同,快二六比二六幾乎是快了一倍。盡管速度加快,但是從唱腔的結構,小過門,開唱鑼經等諸方面,十分明顯的看出仍是二六的板式特點。
相同板式的唱腔,旦角的唱腔比老生行當的節(jié)奏要慢,比如旦角西皮原板的節(jié)奏、速度,幾乎與老生西皮三眼的節(jié)奏速度相同,旦角的西皮慢板比老生西皮三眼的節(jié)奏要慢得多。因此旦角三眼板式的唱腔,一般都稱為慢板,而不習慣于稱三眼。
《龍鳳呈祥》這出戲,旦角的各流派都曾上演,《龍鳳呈祥》洞房一場,孫尚香的唱段有王派、梅派、程派、張派的唱腔流傳,唱腔的唱詞、長短、旋律和演唱風格各異,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張派旦角的這段西皮慢板,在唱腔結構、“眼起板落”的規(guī)律等方面,與老生相同,但在唱腔的旋律行政進,以及上、下句的落音等方面,有所發(fā)展變化。
老生之外的其它行當,如老旦、花臉、小生等行當的西皮三眼,要盡管是同一板式,在很多劇目中應用,節(jié)奏旋律上也有區(qū)別,但也不再細致的區(qū)分“慢三眼”、“中三眼”、“快三眼”了,一律統(tǒng)稱為西皮三眼,旦角就統(tǒng)稱為西皮慢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