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清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不論是吃穿住行,還是衣冠文物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從細節(jié)處見真章,從生活的每一個方面我們都能管中窺豹體會到中國文化的底蘊。比如俗語,俗語是流傳于百姓口頭中的一種表達方式,雖算卻飽含智慧。俗語就是貼近生活的文化,從俗語,我們就可以涉及方方面面,吃穿住行、衣冠文物都能直觀感受。
有一句俗語叫做“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句話已經(jīng)耳聞已久,而其中的含義或許顧名思義也猜到不少。而下一句“鰥夫房頂炊煙少”卻不是那般有知名度。其實下一句才道盡人生苦楚,當你理解后更是頓覺辛酸,可惜十人九不知!
先來說“寡婦門前是非多”,這話其實就是俗語給我們的啟示作用。在中國文化中,最早婚姻是一夫多妻制,后來才演變?yōu)榱艘环蛞黄拗?。但不論是那種制度,只要有結(jié)合,就會涉及破裂。如果因戰(zhàn)亂意外或是疾病天災(zāi)而失去丈夫,那這個女人就成了寡婦。寡婦一詞最早出于《詩經(jīng)》,《詩·小雅·大田》中有“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這里的寡婦就已經(jīng)是這個意思了。
寡婦也可說是遺孀、未亡人,但由于社會風氣影響,很多人將寡婦一詞變了味,成了諷刺、欺辱性的詞匯。而這句俗語“寡婦門前是非多”,這話是說當一個女人失去了丈夫,她家中就會有很多事。因為寡婦失去依靠成了弱勢群體,所以極容易招惹是非。尤其是在古代,男人是頂梁柱,女人最大的事業(yè)就是嫁個好人家,如果失去夫君庇佑,那真是悲慘至極。
而此話變味是說女人開始守寡后,就成了一個人,很容易招惹是非上門。比如《白鹿原》中塑造的田小娥,因為男人不在身邊,從而惹來了各種是非。即便是在開放的現(xiàn)代社會,一個離異女子再談戀愛或是結(jié)婚都會惹人非議,但其實人家已經(jīng)單身是有自由的?,F(xiàn)代尚且如此,又何況古時候呢?所以老祖宗這話一點毛病都沒。
而下一句鰥夫房頂炊煙少也是如此,在《孟子·梁惠王》中有提及鰥,“老而無妻曰鰥”,但后來的鰥并不僅僅是老而無妻,而是與寡婦相似,失去伴侶的男性就為鰥夫。這句俗語其實這也是中國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男主外女主內(nèi),于是做飯就多為女人的事。男人失去妻子,自然就少了炊煙。
這句話倒不如上句揭示現(xiàn)象,而是表現(xiàn)一種生活:男人喪偶的生活。不過如今男人都會做飯,也不至于失去妻子而餓著肚子了。但若是失去真愛,想必確實也會消沉一段時間,草草應(yīng)付肚子了事吧!其實這兩句俗語都是人生真諦,不管男女,失去愛人都會有很多是非!大家覺得呢?
參考文獻:《中國俗語大辭典》、《孟子》、《詩經(jīng)》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存在侵犯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原創(chuàng)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