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出現(xiàn)了許多有名的詩人,最出名的當屬詩仙李白。其實,唐朝還有幾個很出名的詩人,比如說今天我們要說的主人公白居易,白居易和杜甫一樣都是當時比較現(xiàn)實的詩人,當然名聲也是非常響亮,被后來的人尊稱為“詩魔”。
白居易的命運比杜甫要好一些,貞觀十六年,28歲的白居易就中了科舉,這是人生的一件幸事,對于白居易來說這是很重要的一年。在這之后的很多年,雖然他也曾遭受過挫折,但是官運亨通,曾經(jīng)擔任過翰林學士這樣的職位。
白居易作為臣子,想為自己的皇上分憂,他經(jīng)常寫奏折反應朝堂上的一些利弊,甚至直接說出皇上的不足,希望皇上能夠及時改正,如果一次兩次的說皇上也就算了,因為他寫的奏折實在是太多了,皇上也感覺不太行,想大臣抱怨道:白居易這小子真的是厲害啊,我又拿他沒有什么辦法。
白居易得罪自己一起做官的人已經(jīng)算了,他竟然把皇上都得罪了,后果是非常嚴重的,后來有人去彈劾白居易,皇上借這個機會想要敲打他一下,把他從京城貶職了江州做司馬,那首非常著名的《琵琶行》就是在這段期間寫出來的。
其中有一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讓人感到非常深的意境,在貶官之后,白居易心中是十分失落的,一有時間就會到附近的小河和叢林里面游玩,有一天白居易十分清閑,一個人在房間里沒有什么意思,獨自去不遠處的寺廟。
白居易并不是為了燒香拜佛,而是能夠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看到寺廟的周圍非常漂亮,他就寫出了一首經(jīng)典絕句,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話,但是開篇的七個字,就讓大家欽慕的《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從這首詩的題目就可以看出,白居易游玩的寺廟是大林寺,這首詩的第一句寫出了游玩的時間,大約在農(nóng)歷的四月份,春天剛剛過去,那些盛開的花也開始慢慢的凋零,眼看著夏天越來越近,再也感受不到春天的氣息了,時光過得是非??斓?。
第二句寫的是山上的景色和山下的景色形成了對比,這讓白居易眼前一亮,沒有想到寺廟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簡直像走到了世外桃源一般,心里是十分震撼的,自從貶官之后就沒有遇到過這么開心的事情了,眼前的景色足夠讓他產(chǎn)生一種慰藉和驚喜。
這種事的后兩句描寫的是,原本以為春天已經(jīng)過去了,再也欣賞不到鮮花開滿山林的美景,卻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這么美的地方,仿佛春天也知道他過來,特意在這里等候他,還有什么比這些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