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談起文字獄,第一時間想起來的,必然是乾隆、康熙二人,畢竟他們兩個玩文字獄太厲害了,連中學歷史書上都要著重地提一下。文字獄呢,說直白點就是斷章取義,妄加臆想,將原本沒有的事情強加到別人身上。在清朝比較典型的文字獄套路就是,凡是在文章中出現“明”、“清”二字,且前后意思相反的,則都是有反清復明的意圖,如此一來便要將寫文章之人打入監(jiān)獄之中。
不過大清朝的康乾二帝雖然文字獄玩的厲害,但終究還是拾人牙慧,這個套路早在幾百年前的明朝初期就被明太祖朱元璋玩過了,而且人家玩得還很順溜。朱元璋是開國皇帝里面,比較喜歡殺功臣哪一種,等他離世的時候,當初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元勛可說是去了大半。歷史上能跟朱元璋媲美的,也只有大漢王朝開國皇帝劉邦了。不過劉邦只殺主要人物,而朱元璋不同,他弄得是連坐,一殺一大片。最著名的胡惟庸案,當時甚至牽扯了上萬之人。除了殺功臣元勛外,朱元璋還殺過一個和尚。
和尚本名黃見心,出家后佛門的法號稱為釋來復。雖然釋來復是個和尚,但他文學功底很好,才華出眾,尤其擅長作詩。跟當時社會上許多有名的文學大師都認識,甚至一度成為達官貴人們的座上賓,被時人稱贊為“詩僧”。而朱元璋本身就曾經出過家當過和尚,所以對和尚很感興趣,而且也比較忌憚和尚這一個群體。朱元璋覺得釋來復很厲害,所以希望釋來復能夠到他手底下做事,這樣也便于他監(jiān)視釋來復。所以朱元璋就讓釋來復去還俗,給釋來復一個官讓他當。釋來復大概是猜出了朱元璋的心思,加上他確實喜歡佛法,所以就婉拒了朱元璋,沒去當官。
這樣一來,朱元璋就不開心了。他覺得釋來復這個人不給他面子,而且覺得釋來復這個人不好控制,放任釋來復的話,可能會出亂子。所以一有機會朱元璋就想找點麻煩給釋來復。有一天朱元璋事情做完,想起了釋來復,于是就派人把釋來復叫進宮里去。他看著釋來復嘴上發(fā)白的胡須嘲笑道:“你一個出家人,頭發(fā)都剃了,為什么胡子還留著,是不是還想入非非,六根不凈,一點出家人的樣子都沒有?!敝煸俺爸S地很開心,但釋來復這個人卻有點機智,面對一國皇帝的嘲諷,一點也不慌張地回復,說他剃發(fā)是為了割斷和世俗的牽扯,而留胡子則是為了體現男性的氣概。釋來復這句話一說,朱元璋的臉馬上就變得陰沉。因為朱元璋當初出家的時候,可是頭發(fā)胡須全都剃掉了,按釋來復的意思,豈不是他朱元璋沒有男性的氣概嗎?
所以朱元璋從原本對釋來復的忌憚,變成了想要除之而后快,為此朱元璋就設下了一個局。朱元璋讓釋來復進宮里聚餐,順便檢測一下釋來復的詩詞功底。釋來復信以為真,就來了。但這其實是朱元璋的陰謀,他會讓釋來復不斷地作詩,知道釋來復做出讓朱元璋覺得有可乘之機的詩句。釋來復沒想太多,結果有一句是用到了“殊”這個字,立馬被朱元璋反應了過來,玩起了文字獄。朱元璋認為“殊”這個字前“歹”后“朱”,而“歹”是壞人的意思,這不就是在說他們朱家是壞人嗎?
因此朱元璋就裝作很生氣地樣子,用這個借口將釋來復這位久負盛名的“詩僧”打入了天牢之中。盡管有很多大臣替釋來復求情,但朱元璋當時已經鐵了心要將釋來復殺死,所以沒過幾天,釋來復便被朱元璋處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