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
出自唐代
杜甫的《
歲暮》
歲暮遠(yuǎn)為客,邊隅還用兵。
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
濟(jì)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
愛國,
戰(zhàn)爭譯文及注釋
譯文
作客異鄉(xiāng),年關(guān)已經(jīng)臨近;邊防前線,戰(zhàn)爭還在進(jìn)行。
警報傳來,敵人進(jìn)犯雪嶺;軍鼓號角,響聲振動江城。
前方將士,日夜流血犧牲;朝廷大員,可有一人請纓?
國難當(dāng)頭,豈敢吝惜性命;報效無路,空有一片豪情!
注釋
“歲暮”句:這年十二月作者客居梓州。
雪嶺:即西山,在成都西面,因終年積雪得名。
江城:指梓州城(今四川三臺縣),梓州濱臨涪江。
請纓:將士自告奮勇請命殺敵,語本《漢書.終軍傳》:“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div style="height:15px;">
賞析
這首詩的詩題“歲暮”二字,在直觀上有一種“歲云暮矣多北風(fēng)”的凄涼之感,且二字均仄聲,讀來更抑郁寡歡,仿佛給全詩定了一種低沉的調(diào)子,罩上一層黯淡的色彩。
首聯(lián)“歲暮遠(yuǎn)為客”,“遠(yuǎn)”字不是對成都草堂言,而是對河南老家言。詩人流寓西蜀,一直過著寄人籬下的羈旅生活,故有“遠(yuǎn)為客”之嘆。但是西蜀一隅也仍然不平靜,所以接下去便說“邊隅還用兵”?!斑€用兵”之“還”字,有仍然之意,言自己雖避地西蜀,暫得一席安身之所,沒想到這里仍有戰(zhàn)爭。另外,“還”字又有又、復(fù)意,意謂中原戰(zhàn)事未了,川中徐知道叛亂剛平,而吐蕃之侵襲又至,戰(zhàn)亂似永無寧日。 “還”字隱含詩人對生活和時局的失望與嘆息。于
創(chuàng)作背景
此
詩當(dāng)作于唐廣德元年(763年)年底,吐蕃攻陷蜀郡西北的松州、維州、保州,時
杜甫欲下江東。擬由閬州乘船沿嘉陵江南下。此詩或作于離梓之前,或作于抵閬之后。
參考資料:
1、海兵.杜甫詩集祥注.烏魯木齊市: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235-236頁
2、韓成武 張志民.杜甫詩全譯.石家莊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559頁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 1371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