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妙題】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同學小明與別的同學發(fā)生了摩擦,小明的幾個好友就此事該如何處理發(fā)表了意見。好友甲說:“應該強硬一點,給他一點顏色看看!剛硬才能顯出男子漢陽剛之氣?!焙糜岩艺f:“軟一點也沒啥,咱可以先給他道個歉。柔也是一種很好的處世策略嘛?!睘槿颂幨乐械摹皠偂迸c“柔”,你又有怎樣的經(jīng)歷和感悟呢?
請以“剛與柔”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角度自選,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
【寫作導引】
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tài)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關系型話題作文是議論文寫作中一種重要的命題形式。它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語或短語并列組合而成的一種作文形式。審題時一定要準確把握概念之間的關系,否則容易走入作文的誤區(qū)。因此,這類作文的寫作難度超過以往單向型的話題作文。
關系型議論文的題目形式主要有三種:從材料中歸納出論題,例如“重理豈能輕文”、“凡事有其弊,必有其利”等;給出議論范圍,例如“論完美與缺憾”、“論偏才與全才”等;直接點明中心論點,例如“‘理解’應該是雙向的”、“在追尋中我們需要堅守”等。
寫作關系型話題作文時,要注意一般議論文的共同特征要求,即論點明確,論證深刻,論據(jù)充分;更要把握關系型作文的自身特點。
一、關系型話題作文的內(nèi)涵及構(gòu)成
關系型話題作文要在把握概念內(nèi)涵的基礎上,找準這些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梳理出兩個概念之間存在的關系。如對立統(tǒng)一關系(就是各要素單一來看是對立矛盾的,但實質(zhì)上它們又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和諧統(tǒng)一。如:“自由與紀律”)、是非取舍關系(指關系型話題的諸要素之間是一是一非、一對一錯的關系,對它們只能有所取舍選擇。如“偏見與關愛”)、并列關系(指構(gòu)成話題的諸要素之間存在著一種平等并列的關系,幾個要素可以同時共存。如“和而不同”)、條件關系(指構(gòu)成話題的諸要素之間存在著一種條件關系,也有可能幾個要素間互為條件。如“人文素養(yǎng)與發(fā)展”)、并非絕對關系(指構(gòu)成話題的諸要素之間存在著某種關系,但這種關系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可稱之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名師與高徒”)等。
二、關系型話題作文的審題立意
面對關系型話題,審題立意時首先要辨析話題中出現(xiàn)的幾個概念間是什么關系,審題的著眼點和立意的著眼點就應該放在揭示概念之間的內(nèi)在關系上。關系型話題作文要在突出二者關系的同時,還應該有所側(cè)重,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銳地捕捉重點,敢于突出重點,做到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tǒng)一。如本題中“剛”和“柔”是明顯的對立并列關系,寫作時應從二者的緊密聯(lián)系或者褒貶角度去構(gòu)思。我們可以借助發(fā)散思維,發(fā)散為“以柔克剛 ”“剛?cè)岵薄稗饤壢崛酢薄斑x擇剛強”等;若選擇剛或柔的原因,我們可以發(fā)散成為了尊嚴,為了大義,為了報恩,為了奮起等;若從剛?cè)峋o密聯(lián)系的角度,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在成就功業(yè)和為人處世方面,“剛”就是一種高尚的氣節(jié)、堅定的信念、堅不可摧的意志、矢志不渝的毅力;“柔”反映的則是人良好的涵養(yǎng),表現(xiàn)為腳踏實地、處事靈活、任勞任怨、耐心細致等;若用褒貶式說明“剛能制柔”或著“柔能克剛”的道理,我們則可以聯(lián)想到:若認為“剛”是高傲,固執(zhí),那“柔”就是謙遜,靈活;反之,若認為“剛”是直率,剛強,“柔”則是虛偽,懦弱。有了這些思考,再確定文體,聯(lián)系具體的事例敘述或論證,寫文章也就很容易了。
當然,有些關系型話題比較復雜,從不同層面解讀,其關系類型也就會隨之變化。比如“冷與熱”,若從待人態(tài)度冷漠與熱情的角度思考,其關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關系”;若從處事的冷靜與待人待事的熱情上看,其關系就成了“相容并存關系”;若從一般意義的天氣溫度或?qū)θ藧墼鞲星榈慕嵌壤斫?,其關系又成了“對立統(tǒng)一關系”。另外,針對這個話題要素的本義和比喻義,其關系又可衍生出肉體的“冷(熱)”與心理的“熱(冷)”、過程忍辱負重、甘受清貧的“冷”與結(jié)果成就斐然、聲名鵲起的“熱”,等等。
三、關系型話題作文常見的審題立意的誤區(qū)
誤區(qū)一:抓住一點,不及其余。
既然是關系型話題作文,審題時就應當重點把握話題內(nèi)部兩個關系之間的聯(lián)系,關涉兩點,在兩點之間尋找突破口。而我們的考生在審題時最容易犯的一個毛病恰恰是割裂了兩者的聯(lián)系,在行文時大談一點,卻對另外一點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題、離題。
誤區(qū)二:泛論關系,不見重點。
寫關系型議論文,一定要避免陷入籠統(tǒng)的關系證明中去泛泛而談。要先將關系具體化,再把具體化了的關系作為論點展開論證,文章應符合“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結(jié)構(gòu)模式,并注意論據(jù)的典型和論證的層次,切忌平面化展開。有的考生在行文中泛論關系,最終使文章陷入泛泛而談、空洞無物的泥淖。
誤區(qū)三:另起爐灶或偷換話題。
面對關系型話題作文,不管你怎么寫,從哪個角度寫,都要根據(jù)實際兼顧構(gòu)成話題的各個概念,明確其間關系,千萬不可因關系不清而另起爐灶或偷換話題,更要避免分割要素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一定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科學解讀,決不能將關系絕對化,以致表述過頭,失之嚴密。
【佳作展示】柔能克剛
謝業(yè)成
看過一則寓言,某一天,風和太陽爭論不休,都認為自己的力量大,這時,他們看到一個行人正在趕路,兩人就決定比賽看誰先能脫下行人的衣服,就算誰能量大。
風拼命的刮了起來,行人的衣服里都灌滿了風??墒呛渲荒苁剐腥藢⒁路焦骄o。太陽從烏云后探出身來,高高地掛在天空,氣溫回升,天越來越暖和。行人不由得敞開了衣服,脫下了身上厚重的外套。他沒發(fā)現(xiàn),此時,天空中的太陽正咧著嘴暢快的大笑,而風則羞愧地早跑得沒影兒了。
可見,“剛”未必能使人屈服,而柔則往往能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
那個亡了國的越王勾踐,為了復國,假裝投降,帶著夫人和大臣范蠡去吳國服苦役。給夫差喂馬脫鞋。甚至為了取得夫差的信任,在夫差生病時,主動嘗其糞便,告知病情,令夫差感動不已。留得青山在的勾踐在吳國服了三年苦役后,終于平安返國。經(jīng)過多年的臥薪嘗膽,勵精圖治,最終將刀架在了夫差的脖子上。
如果當初勾踐與夫差硬碰硬,結(jié)果只能是以卵擊石,除了讓越過徹底滅亡,淪至永無翻身之境外,再無任何益處。
勾踐用自己的卑躬屈膝,一時的柔弱換來了越國的復興,等到了吳國的滅亡,可見,柔不是一種怯弱,柔只是暫時的退讓,而退讓是為了等待最好的時機,消滅強大的敵人。
那個流亡在外十九年的晉國公子重耳,十九年里餐盡風霜,十九年里飽受欺凌,十九年里無時無刻不處在死亡的陰影中??墒?,所有的一切他都忍受了下來。他到處流亡,與各國交好,忍受別人的白眼,尋求各種可能的幫助,最終他成功返晉,成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霸主晉文公。
公元前633年,晉楚交戰(zhàn)。為了報答楚國的禮遇之恩,晉文公下令軍隊后退三舍,即九十里,退駐到城濮。而楚軍則以為晉軍害怕,立即追擊,最后慘敗于城濮。
一時的退讓換來了一場大戰(zhàn)的勝利。退是為了報恩,也是為了避開敵人鋒芒,找到敵人弱點,將敵人一舉殲滅。
老子說過:“柔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費知也。”這告訴我們,天下人都知道柔可以勝剛,弱可以勝強。以柔克剛其實是一種最高明的策略。
【點評】“柔可以勝剛,弱可以勝強”。開篇運用一則寓言故事引出全文的觀點,然后列舉歷史上越王勾踐面對強大的吳國,為了復國而選擇了“以柔克剛”的策略,最終消滅了強敵;晉文公為報恩退避三舍,卻也恰好避開楚軍鋒芒,贏得戰(zhàn)爭勝利的典型事例以及老子的警策言論作為論據(jù)進行論證,觀點鮮明,有理有據(jù),有極強的說服力。
【拓展延伸】
1、輸與贏
2、探索與成功
3、偏才與全才
4、完美與殘缺
5、一天,蜜蜂送了一壺蜜給天神,天神很高興地說:“謝謝你的蜜,現(xiàn)在我也想送你
一件東西,只要你喜歡,我都會滿足你的愿望?!泵鄯渥笏加蚁?,想了很久后才說:“天神,我因為沒有能力保護自己,請賜我一根一下就能刺人的毒針。”
天神聽到蜜蜂的要求,心中有點不悅,但既然已經(jīng)答應了蜜蜂,不好意思生氣和毀約,只好履行剛才的承諾。不過,天神提醒蜜蜂說:“我可以送給你這種針,但是有條件你必須注意,就是你在刺人之后,拔出那根針時,你的生命也就結(jié)束了?!?/p>
請以“得與失的辯證法”為話題作文,自定立意,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6、一天,一只繭上裂開了一個小口,有個孩子正好看到這一幕,他一直在觀察著,蝴蝶艱難地將身體從那個小口中一點點地掙扎出來。轉(zhuǎn)眼幾個小時過去了……看起來蝴蝶似乎已經(jīng)竭盡全力,不能再前進一步了。這個孩子實在看得心疼,決定幫助一下蝴蝶。他拿來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將繭破開。蝴蝶很容易地掙脫出來了。孩子期待著蝴蝶的翅膀會打開并伸展起來。然而,這一刻始終沒有出現(xiàn)!這只蝴蝶在余下的時間里都極其可憐地拖著萎縮的身子和癟塌的翅膀在爬行,它永遠也沒能飛起來……
這個小孩并不知道,蝴蝶從繭上的小口掙扎而出,這是上天的安排,要通過這一擠壓過程將體液從身體擠壓到翅膀,這樣它才能在脫繭而出后展翅飛翔。
請你根據(jù)上面的材料,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