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 瓜
——投桃報李總有情
【原文】
投我以木瓜①,報之以瓊琚②。匪報也,永以為好也③!
投我以木桃④,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⑤,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注釋】
① 木瓜:落葉灌木,果似小瓜。古代有一瓜果之類為朋友的信物的風(fēng)俗。
②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你將木瓜投給我,我將回報你珍貴的佩玉。投,投擲,此作贈送,給予。報,報答。瓊琚,佩玉名,古代的飾物。后邊“瓊玖”、“瓊瑤”同此。
③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并非只是為了回報,而是表示永遠(yuǎn)相愛。匪:同“非”。好,愛。
④木桃:薔薇科木瓜屬,落葉小喬木,無枝刺。
⑤木李:果名。即榠樝[míng zhā],又名木梨。
【譯文】
你將木瓜投贈我, 我拿瓊琚作回報。 不是為了答謝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桃投贈我, 我拿瓊瑤作回報。 不是為了答謝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李投贈我, 我拿瓊玖作回報。 不是為了答謝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解讀】
“投桃報李”這個成語,應(yīng)當(dāng)與這詩的立意有關(guān)(該成語也出自《詩經(jīng)·大雅·抑》),只不過是作為報答的東西更貴重,情意更深厚。本詩在這里說的是男女兩情相悅。
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是我們這個禮儀之邦的習(xí)慣和規(guī)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報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禮節(jié),而是一種禮儀。禮物本身的價值已不重要,象征意義更加突出,以示兩心相許,兩情相悅。
西方人是否還有這種傳統(tǒng)不清楚,但我們從美國作家歐·亨利的小說《麥琪的禮物》中讀到過類似“投桃報李”的故事,只是其中充滿著悲劇色彩。
如今我們似乎已不太看重儀式了。其實,儀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非常特殊的作用,不可或缺,正如我們不能缺少陽光和空氣一樣。儀式絕不是一種空洞的形式,總與特定的意義相聯(lián)系。男女交往可以減去不必要的形式,卻不可不有“投桃報李”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