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詩人李白的出生地,也算是一個有名的“歷史謎團(tuán)”了。
歷代學(xué)者們考證李白的出生地,眾說紛紜,無一定論。風(fēng)行海內(nèi)的說法是李白出生自中亞碎葉,而這個論證出自上世紀(jì)70年代學(xué)者郭沫若的考證。
那么郭沫若的這個考證從哪兒來的?
李白到底仙鄉(xiāng)何處?
唐人關(guān)于李白出生地的無一確切的記載,唯有李白本人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一文中自述:“白家本金陵,世為右姓,遭沮渠蒙遜難,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長江漢?!?div style="height:15px;">
李白說他們家三百年前避難“奔流咸秦”,但是關(guān)于他自己近幾代人的主要居住地,卻只字未提?!度莆摹分凶⑨屨f“咸秦”這兩個字解不了,不曉得是哪里......完全就搞不清楚李白所說的“咸秦”到底是個什么方位......
到了70年代初,郭沫若先生寫了《李白與杜甫》一書,推斷“咸秦”是“碎葉”的訛傳,并且自此認(rèn)定李白出生于碎葉,因為郭老的影響力,所以在當(dāng)時這個說法破有市場。
但從八十年代開始,不少學(xué)者開始對這個觀點提出異議。
“咸秦”在唐時是一個比較復(fù)雜的詞語,用法十分抽象,比如高適的《答侯少府》詩中說:“赫赫三伏時,十日到咸秦?!蓖蹙S在《登樓歌》一詩中寫道:“王畿郁兮千里,山河壯兮咸秦”。貌似這里的“咸秦”好像指代的并不是一個具體的地名,而是一個區(qū)域,而因為這些詩歌里用到“咸秦”二字時,往往都圍繞著“長安”,所以又學(xué)者認(rèn)為“咸秦”是唐長安城或京畿附近的代稱。
但這種說法卻又無法對應(yīng)李白本人的自述,因為李白自己說了祖上在“遭沮渠蒙遜難”,沮渠蒙遜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涼國君,所謂“遭沮渠蒙遜難”是指公元421年北涼王沮渠蒙遜攻破敦煌,西涼國亡,而西涼政權(quán),是李廣后裔李暠建立的政權(quán),當(dāng)時李氏在涼州(今甘肅境內(nèi))。
后面的這一句“因官寓家”指的是后來李家隨著做官的地方不同而搬遷,經(jīng)過三百年的時光變遷,無法保證李白家祖上是不是又搬家,搬到了哪里.....
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如果這個咸秦指的長安,三百年過去了,長安也經(jīng)歷了好多政權(quán),李白家祖上的官,不可能一直都做的長安的官吧.....所以這種說法也不太靠譜。
而郭沫若先生所言之“碎葉說”,還有另外一個論據(jù),就是唐代范傳正在《唐左拾遺翰林學(xué)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言李白家“隋末多難,一房被竄于碎葉”。但是這里說的也只是一房,并不能就此斷定李白家恰好是那一房吧,這未免太牽強(qiáng)了。
劉全白的《唐故翰林李君碣記》中說:“君名白,廣漢人”,《舊唐書》記載李白是山東人,而上文中提到的《唐左拾遺翰林學(xué)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說:“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jì)人,絕嗣之家,難求譜碟。公之孫女搜與箱篋之中,得公之亡字伯禽手疏十?dāng)?shù)行,紙杯字缺,不能詳備,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世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于碎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國朝已來,漏于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 因僑為郡人。父客,以道其邑,遂以客為名,高臥云林,不求祿仕?!?div style="height:15px;">
這么一段話的意思,就是李白家的祖籍是隴西成紀(jì),而他算西涼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孫,隋末動亂,他們家一房遷移到碎葉城,家中琉璃散落,隱姓埋名,唐朝建立后,還屬于沒有錄籍的“黑戶”,到了神龍初年,李家遷移到了蜀中廣漢,于是李白在蜀中長大。
而史學(xué)界認(rèn)為最為可信的史料李陽冰的《草堂集序》中關(guān)于李白出生的問題,是這樣說的:“神龍之始,逃歸于蜀,復(fù)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