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溫飽求民穩(wěn);
讀書發(fā)古微。
——魏源題江蘇省揚州市挈園古微堂書齋
寫這幅聯(lián)時,魏源幾乎屬于隱居,中隱于市,流連于詩書之間,主要地以大量精力關注《明史》。當時,《明史》是個禁區(qū),為當朝忌諱而文人不敢涉筆,魏源偏偏犯忌,當然,他用的是巧勁,打了一個“擦邊球”。
“溫飽求民穩(wěn)”,依然是父母官的口吻,可見他人隱心未隱。“讀書發(fā)古微”這是他一貫的文字生涯追求。
魏源游學北京時,“從胡墨莊先生問漢儒家法…問宋儒之學于姚敬塘先生,學《公羊》于劉申受先生,古文辭則與董曉槎、龔定庵諸公切磋焉”,由早年的崇尚程朱理學轉步入漢學,以發(fā)揮三家《詩》微言大義。先后著述有《書古微》、《董子春秋發(fā)微》和《詩古微》、《大學古本發(fā)微》、《曾子發(fā)微》等理義大作。其友羅汝懷在位魏源作《古微堂詩集序》時說:“及居京都,破屋昏燈,敝冠垢氯,數(shù)月不易衣,數(shù)旬不理發(fā),以搜集古籍”,可見沉迷。清人長辮,數(shù)旬不理發(fā),其容想必“可觀”啊。魏源的座師湯金釗去看他,魏源“垢面出迎,鬢發(fā)如蓬”,足見讀書其實真是個“苦差事”,要“板凳坐得十年冷,鬢發(fā)蓄成三丈長”的。魏源有詩:“直木無卑枝,清漪無雜鱗”,這個不流俗的魏源,著作等身,篇篇洪鐘大呂,字字珠璣琳瑯。
此階段中,魏源曾參加順天府鄉(xiāng)試,高中第二名,幾位考官的批語:“陳言務去,清光大來”、“筆力清剛,精彩煥發(fā)”、“超心研練,灝氣流行”,總批更是精彩,值得詳錄:“批一品衣,抱九仙骨。其才識足以包含群籍,其筆力足以扛舉千鈞;析理如繭絲牛毛,制局如銅墻鐵壁,非平日寢饋于古文大家不能臻此境也。韻語典麗矞皇,經(jīng)義淵博醇茂,策對千言滂沛?!钡拦獾塾凹钨p”。(后來魏源去新疆,著《新疆識略》,道光帝又為之題寫書名)魏源的理學策論之才,已有公認,聞名當朝。這得益于他的“讀書發(fā)古微“,窮經(jīng)義,知時務的專研。當時的今文經(jīng)學大師劉逢祿說:“邵陽魏君默深治經(jīng)好求微言大義”。此言可為此人此聯(lián)之題跋也。
《春秋》一書,歷來被看做治國平天下的經(jīng)典,尋求其中的微言大義是養(yǎng)士治學的主要目的,所謂“先器識后文藝”也?!八^大義,誅亂討賊以戒后世是也;所謂微言者,改立法制以致太平是也。”故歷史上大凡“世衰道微”,總會借《春秋》微言大義為平亂改革作輿論先導,《春秋》三傳的《公羊傳》更是應變哲學。魏源的“讀書發(fā)古微”,也是言行如一,完全能體現(xiàn)他一貫的追尋探究義理的追求,以及與時俱進的求新思變的內心訴求。此聯(lián)語的“發(fā)古微”,乃是為經(jīng)世濟用,非為讀書而讀書也,此君子儒之所為。如今,救世之道,似乎傾向于“西方文明”了,“言必稱希臘”,有得有失吧?此題外話,且按下不提。
清朝的文字獄,使埋頭古籍考證整理,為考據(jù)而考據(jù)的“乾嘉學風”由此昌行,而“通經(jīng)致用”一反其道,逐步改變了以科舉“錮天下聰明智慧,使盡出于無用之一途”的頹廢氣象,魏源是改革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大學古本發(fā)微》的深意,是求證《中庸》明善誠身和宋明諸儒學說,這個與此聯(lián)“尚志詩書,句搜六代三唐后》有間接的關系吧。不再舍近求遠了,他讀書的注意力集中到宋明之事,特別是研究《明史》,纂輯了《明代食兵錄》這部極其重要、極有影響的巨著。這部書正是閑居挈園時所著,其聯(lián)語“尚志詩書,句搜六代三唐后”,大概是這段文字心情的寫照吧?當然,推測而已。
此前,魏源大的著作文章有十七部,其中的《皇朝經(jīng)世文編》,集道光之前清朝廷各家奏議、文集、方志中之“存乎實用”之文章,涉及經(jīng)濟領域各方面,清學者評價:“此書大旨欲救儒之不適于用…其志甚大,用亦甚要?!闭J為此文“不免左袒于宋”。(這里也可以窺測到魏源“句搜三唐后”的“前科”)這部書出來后,“數(shù)十年來風行海內,凡講求經(jīng)濟者,無不奉此書為矩鑊,幾乎家有其書?!焙我??它觸動了文人的時尚!改變了文化的神經(jīng)!驚動了朝廷的視聽!引發(fā)了社會的躁動!所以,后人總結,此書開啟了學術界重視實用的風氣,敲響了除弊改制、變法維新的先聲。
《明代食兵錄》的意義和價值與《皇朝經(jīng)世文編》等同,只不過是用明代三百年興衰史為鏡,對癥下藥,救清朝弊病。“食”者,經(jīng)濟也‘“兵”者,軍事也,其中搜集的是明朝關于財政兵政的論文,目的是“立乎今日以指往昔,異同黑白,病藥相發(fā)”(魏源語),其間議論的核心,直指清代“舉天下人才盡出于無用之一途”的時弊,策動改革官風民風。文章取名為《食兵錄》,乃避當時莫談政治的忌諱,擦邊球的技巧也。
要言之,“溫飽求民穩(wěn);讀書發(fā)古微”,是其心寄托,也是其人實事?!熬渌蚜坪蟆眲t是閑居挈園、著述《明代食兵錄》的心境情境的寫實。雖然是一種推測,推測也很開心,也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