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橋在唐代長安北門外的渭水之上,是通往西北的交通要道。古往今來無數(shù)悲歡離合、興廢存亡都在這里上演。很多唐代詩人不僅慕名而來,而且題詩留念。許渾就曾經(jīng)在此愁悶,“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韋莊也在這里慨嘆,“亂云如獸出山前,細雨和風滿渭川。”著名詩人溫庭筠當然不會錯過,留下他的墨寶是必須的。
咸陽值雨
唐代 溫庭筠
咸陽橋上雨如懸,萬點空濛隔釣船。
還似洞庭春水色,曉云將入岳陽天。
溫庭筠曾于唐宣宗大中元年的春天游賞洞庭湖,這首詩是描寫故地重游、對雨即景之作。詩文明快跳蕩,意象綿渺,別具特色。詩人此番雨中徜徉,卻瀟灑閑適,筆墨間染出一派清曠迷離的山水圖景。
首句入題,在咸陽橋上遇雨,那牛毛細雨隨風飄搖不定,宛如懸在空中的水晶帷簾。作者直陳景物,用語質(zhì)樸,只在句末煉出一個“懸”字,便將細雨綿延的質(zhì)感,生動而有氣勢地傳出,如簾箔之虛懸空際,令人神往。
接下來詩人像一位導演,把鏡頭由咸陽橋推向遠處的水面,從更廣闊的空間來描寫這茫茫雨色。漂泊的釣船被連綿的水晶帷簾阻隔,如煙似畫、曼妙無限?!翱彰伞倍趾嫱谐鲈菩杏晔┑奶摶梅諊c出春雨引起環(huán)境的色調(diào)變化,如同畫家的暈染技法,淡墨抹出,無限清蔚。
細雨霏霏、煙霧蒙蒙,這景象酷似江南水鄉(xiāng)的天氣。要說這位溫導演是一位經(jīng)常出沒于秦樓楚巷的詩人,他的詞到哪里都是大受歡迎,也從來不缺歌女伴唱。詩人雖然沒有在詩行間提到,讀者當然可以聯(lián)想到,江南的雨巷、油紙傘的女郎,還有一葉小舟、萬種風情,都在詩文之外,又妙在不言中。
詩人著力刻畫,突出全詩空曠的意境。釣船是詩中實景,詩人用一個“隔”字,便把它推到迷蒙的煙雨之外,若隱若現(xiàn),似有似無,像是要溶化在設色清淡的畫面里一樣,賞心悅目。
第三、四句縱筆遠揚,出人意外地從咸陽的雨景,一下子轉(zhuǎn)到了洞庭的春色。眼前的景色煙水空濛,多像初春時節(jié)洞庭湖上的煙波浩渺。還有那沉沉的暮靄,仿佛正馱載著水氣,緩緩地向岳陽城的上空飄去,美不勝收。
詩人敏感地發(fā)揮藝術的想象,描繪出一幅壯闊飛動、清奇空濛的圖畫。洞庭湖氣蒸波撼,吞天無際。在詩人看來,濕漉的曉云好像是馱載著接天的水氣,飄進了岳陽古城的上空。
洞庭風光、云容水色,實橋虛煙、靜船動雨,作者為我們勾勒了一幅湖光山色的美圖,又好像帶我們來到江南的水鄉(xiāng),乘一艘畫舫,恣游在桃紅柳綠的水面,探尋綽約之美,領略古典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