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武俠小說時,有兩個人是繞不過去,那就是金庸和古龍,一個都作為新派武俠的代表,可以說是不分上下,但是有人卻總愿意拿兩人出來比較,例如兩人誰才是武俠小說真正的代表;兩個人誰的武俠小說寫得更好?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其實對于這樣的問題是有一些無聊,畢竟兩個人都是不同的風格,所相同的是兩個的都是武俠小說家,都是在寫武俠小說。
可盡管是這樣,但有人還是愿意要鉆這個牛角尖,要拿兩人來比一下。
那么我們先來看一下,兩個人一個是香港人,一個是臺灣人,而且金庸也是比古龍更早寫武俠小說,他在自1955便開始寫小說,以《書劍恩仇錄》開始一直到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他一共創(chuàng)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這些武俠小說在華人世界里,可以說是影響深遠,相信大多的人都讀過他的這些武俠小說。
古龍寫武俠小說的時間稍晚,他大概是1963年起才開始寫小說,而且一口氣就寫了好六部,分別《情人箭》、《大旗英雄傳》、《浣花洗劍錄》、《名劍風流》、《武林外史》和《絕代雙驕》。這些小說中,尤以《武林外史》最為著名,無論是在寫作上,還是在故事情節(jié)上,相對于前面的幾部來說,那都比較成熟。
如果要論數(shù)量的話,金庸的確是要輸給古龍,可小說并不是論數(shù)量,還是要講質(zhì)量。真正要論到影響力的話,恐怕還應當是金庸,畢竟到目前為止,金庸的武俠小說,無論是在電視劇,還是電影,那都是翻拍最多的作家。差不多每隔一段時間,他的那些武俠小說,便會被人們搬上銀幕。在這方面,古龍的作品就顯得不足,他的那些武俠小說,也只是拍攝了一部分,還有很多并沒有拍攝出來。
因此,從這個方面來說,金庸的勝古龍一籌。
那么再來看兩個人的風格,金庸小說里面的大俠那都是俠之大者,不僅懷抱家仇,而且內(nèi)心里還蘊含著國恨,每一個大俠那都是心系天下。
再來看古龍,他在這方面也是無法與金庸比,他的小說里面的大俠,全部都是為了報仇而報仇,好似沒有感情,所以在這方面,古龍又輸給了金庸。
那么我們再來看兩個人的文筆。
金庸的武俠小說,可以這么說,他得到了明清小說的真?zhèn)?,把現(xiàn)代與明清小說,銜接了起來;那么在這方面古龍又不如金庸了,他的小說,顯得還是很現(xiàn)代,讓人感受不到武俠的陳舊,這就顯得有點假了,因此無法與金庸相比。
綜合這些方面來說,古龍是比不上金庸,當然不止這些方面,還有很多的方面,古龍的小說有點粗糙,顯得很小氣,沒有金庸小說的那種氣勢磅礴的大氣象。
當然兩位都是武俠大師,各有各的特點,都開創(chuàng)武俠小說前所未有的高度,僅從這一點來看,兩個人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武俠小說。
只是古龍在金庸面前,也只能說是一個小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