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滿清皇族曾經規(guī)定滿漢不準通婚,所以皇帝身上沒有漢族血統(tǒng)。但是,為啥從嘉慶的時候,滿清皇帝就有了漢族血統(tǒng)呢?
(多爾袞)
為了保證滿族血統(tǒng)的純正,在內部有著滿漢不通婚的舊俗,也是滿族的旗制,祖制或祖訓,后來漸漸成了全族人的定規(guī),而并非大清律的一條。盡管沒有律令方面的嚴格規(guī)定,但滿族人幾百年來基本遵守這條定規(guī)。
多爾袞曾想破除這個舊俗。順治五年(1648 年),攝政王多爾袞告諭禮部:“方今天下一家,滿漢官民皆朕臣子,欲其各相親睦,莫若使之締結婚姻,自后滿漢官民有欲聯(lián)姻好者,聽之”??墒?,幾天之后,多爾袞對于滿漢通婚作了進一步規(guī)定:凡希望嫁給漢人的滿族官員之女需呈明戶部,登記戶口;希望嫁給滿人的漢族官員之女也需報戶部登記;非官員家婦女許配滿人聽其自便,無須報部。并告誡滿人務必合法結婚,除了正式的妻子,不許另占漢族婦女。
看來這個通婚的門檻還是比較高的,官家子女要通婚必須要申報,并非自由通婚。民間雖開了綠燈,但真正照此執(zhí)行的人很少,或者說是沒有。那么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為滿漢通婚的最大阻力來自于滿族八旗,而非漢人。大規(guī)模的滿漢通婚有可能會導致八旗制度的崩潰,會導致八旗旗民特權的最終喪失??磥恚嬗?、旗制也總是和全族利益掛鉤的。
(乾隆皇帝)
滿漢通婚的倡議在多爾袞生前很難推廣開來,基本上名存實亡。兩年后,多爾袞出獵時死于途中。多爾袞死后受到清算,他被追奪了生前的名譽和爵位。當年滿漢通婚的倡議也隨之成為多爾袞的大逆罪狀之一。至于后來鰲拜等四位顧命大臣輔佐年幼的康熙皇帝期間,政治上更加趨向保守,朝野刮起一股恢復八旗祖宗舊制的風氣。已趨緩和的滿漢關系再度緊張,滿漢不得通婚更是成為天條,滿人漢人都不得違反,違者嚴懲。
乾隆年間有一個“曲線通婚”的故事,這就是乾隆嫁女的故事。乾隆把自己的女兒過繼給大臣于敏中,于是公主就變成了漢家女,然后乾隆把女兒嫁給孔子第七十二代嫡孫衍圣公孔憲培。這樣就沒有違反“滿漢不通婚”的祖制。不過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待議。《清史稿》里只有一句提到孔憲培:“憲培,字養(yǎng)元。乾隆五十九年,卒。子慶镕襲?!逼鋵?,在這部史料中并沒有提乾隆嫁女的事。有的文章根據這段故事推斷清朝廢除“滿漢不通婚”祖制的是乾隆,其實是錯誤的。
到了光緒朝,漢滿兩族因為長期的雜居,早已沒有什么純正的滿人。但是“滿漢不通婚”的規(guī)定仍然十分嚴格。百日維新雖然失敗,但經歷山搖欲墜原本強烈抵制變法的慈禧太后也開始推行較之前更為徹底的新政。1901年,慈禧在西安宣布“變法”開始,幾年中清朝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措施,其中包括滿漢通婚。
(嘉慶皇帝)
直到慈禧才破除的滿漢不通婚規(guī)定,那么清朝的皇帝有漢族血統(tǒng)嗎?其實是有的,從嘉慶皇帝開始就有了。
在《清史稿》中,有這樣的記載: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內管領清泰之女,魏氏,本漢軍,后被抬入滿洲鑲黃旗,改魏佳氏。
從這一段記載,可以看出,當時的乾隆為了拉攏漢人,對于立過戰(zhàn)功的漢人將軍,是可以恩賜加入旗籍的,魏佳氏因為生下了嘉慶,故此,被封為孝儀純皇后。所以說,從嘉慶皇帝,身上就有一半的漢族血統(tǒng)。
嘉慶身上都有漢族的血統(tǒng)了,自然而然,以后所有清朝的皇帝都有漢族血統(tǒng)了?!緟⒖假Y料:《世祖實錄》、《清史稿》】
(每日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