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公認的“詩仙”,也是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深入人心,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作品,那更是收錄在了《唐詩三百首》里,同時在我們的課本里,也是頻頻有收錄。所以對于很多人來說,只要一說起李白的詩,那都是能夠來上那么一兩首,這也正是李白最偉大的一個地方。我們讀他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他的偉大。
其實李白的很多作品,那都是描寫的很是生動,充滿了一種無限高遠的意境,其中有一些作品看似信手拈來,但是同樣的令人感動,例如他的這首《獨坐敬亭山》,那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且詩人寫這首詩時,正是由于內(nèi)心苦悶,一個人去登山,因此即興寫下這首詩,雖然通篇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但卻是寫出了最深沉的孤獨。
《獨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唐詩里其實大家公認為最孤獨的一首詩,也是中唐詩人柳宗元的《江雪》,這首詩也是描寫的極為孤獨,同樣也是一首五言絕句,整首詩更是營造出了一種凄美的意境,字里行間也盡是詩人的孤獨之感。然而李白的這首《獨坐敬亭山》,同樣也是有著那一份孤獨之感,這首詩也是表達了一種孤獨的情緒。
孤獨其實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那都是生活中的常態(tài),畢竟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會遇到許多的事情,往往有的時候我們也會孤獨,會傷感。那么對于那些偉大的詩人來說,他們比起我們來有的時候可能會更加的孤獨,他們內(nèi)心更為細膩,也更加的有情感,也正是這樣的原因,也使得他們感受到的孤獨會更加的深刻。
李白給人的印象那就是張狂,并且是狂到?jīng)]邊,他在生活中也是放蕩不羈,他可以狂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也可以直接諷刺對方,“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我們從他的這些詩作中,也都可以感受到詩人的那一份張狂。
一個張狂的人應(yīng)當(dāng)是不孤獨才對,但是李白不一樣,他即有張狂的一面,也有悲痛的一面,其實他的一生也是極為不如意,作為一位過華橫溢的詩人,可是現(xiàn)實卻是極為殘酷,他的這種才華,也并沒有受到別人的肯定,他也只不過是在長安成為了唐明皇身邊的小丑,無非就是讓他寫詩去取悅楊貴妃。
李白的內(nèi)心也是很痛苦,畢竟他是有著遠大的志向,也是想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yè),可是現(xiàn)實卻是如此的無奈,從而也使得他對于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然而他的這首詩也正是他內(nèi)心的一種真實寫照,他把內(nèi)心的那種孤獨之感,描繪的淋漓盡致。
第一二句詩人便是描寫的極為孤獨,“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保麄€山上沒有一只鳥,所有的鳥都飛遠了,天上的孤云,也是在空中顯得很孤獨。這兩句很是生動,也極為細膩,讀來也是朗朗上口,詩人也正是把內(nèi)心的那種孤獨之感,描寫的很是深刻。
第三四句描寫的就更加的孤獨,“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保娙艘舱且粋€人在山中,所以他說自己和敬亭山對視著,誰都看不夠,看不厭,看來理解我的只有這敬亭山了。最后這兩句描寫的其實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孤獨,從而也使得這一整首詩顯得更為孤獨。
李白的其實寫過了很多無比唯美的作品,但是他的這首《獨坐敬亭山》,卻又是別具一格,成為了他眾多作品中最為孤獨的一首作品,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但是同樣的營造出了一種孤獨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