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清代詞學

詞于晚唐、五代至兩宋達到輝煌的成績,相對于金元明的衰頹,清代詞學發(fā)展蓬勃,史稱「中興」。清代詞論和文學理論繁興,詩學理論或隱或顯的影響詞學觀念,首先在量部份,據(jù)嚴迪昌先生《清詞史》的估量:「一代清詞總量將超出二十萬首以上,詞人有多至一萬之數(shù)?!箶?shù)量雖不足以說明一切,但可從清詞人與詞作的數(shù)量理解清朝詞學之盛行和繁榮。李漁就曾言:「自有詞之體制以來,未有勝于今日者。」清代流派的眾多和詞家風格多樣亦能說明清詞的興盛,婉麗、清雅、豪放皆有,有崇北宋風致,有學南渡以后,亦有專主晚唐五代。清出有陳維崧、朱彝尊、納蘭性德各領風騷,三種風格鼎足而立,陳維崧的豪放,朱彝尊的清雅,納蘭性德的主情,多元的風格,揭示清代詞學繁榮的里程碑。

清廷為攏絡士人,文化政策上大興科舉,廣招博學鴻儒、屢加恩科、特科,消弭文人敵對的情緒,博學鴻儒召取之人中不乏詞論家與詞家,如陳維崧、朱彝尊、尤侗等人。清廷大規(guī)模的編纂文化典籍,康熙《歷代詩余序》中將詞視為載道的詩和賦相等地位,有關于政教而裨益身心,統(tǒng)治階層的提倡使詞人創(chuàng)作熱情高漲,他們拋棄「嬉弄樂府」的輕率與有傷風化的自悲,刺激詞拓展和推動,對詞史概念的生成亦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另一方面,清代大興文字獄,幾次取締屠殺都因詩文所引起,詞并無一例,傳統(tǒng)詞的微婉和隱曲正適合文人表達心志,風險不似詩文大,過往「詩言志,詞言情」的觀念也在清代作了顛覆。而清代當時圖書市場愈朝商業(yè)化的發(fā)展,讀者群的擴大也有助于詞學的傳播,出版業(yè)的高度繁榮使得詞集出版綿延不絕,清代詞有廣大的接受群體和豐富的創(chuàng)作隊伍,詞及出版不僅是清代詞學中興的例證,對于詞學中興也有直接堆對的重用。

文人結(jié)社唱和風氣歷來被是為雅事,筵席間吟詩填詞,在歐陽炯的《花間詞序》就曾提及:「綺筵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骨宕敃r政治嚴加禁止詩文社盟,對于純粹詩詞唱和少加干涉,清初詞話的內(nèi)容許多皆是聚會唱合的見聞紀錄,嘉慶、道光年間詞社繁盛,如常州詞派的周濟、李兆洛等人聚會賦詩填詞、縱論天下,道光年間有端木采等發(fā)起的「聽松詞社」,譚獻在《復堂日記》中也說許多寫作得力于詞社的聚談。

清代詞學中興,詩學理論滲入詞學的范疇,而清廷的文化政策、文人結(jié)社盛行皆是刺激清代詞學蓬勃發(fā)展的因素。以詩為詞的觀念產(chǎn)生,在清代產(chǎn)生許多詩、詞兼擅的文學流派,以詩學原理說詞、以詩學方法論詞,而蓬勃大量的創(chuàng)作與多元風格亦帶動了整個詞學的發(fā)展,清人對詞有一份「自覺」,有意識的撰寫詞話、編訂詞選,《四庫全書總目》集部有「詞曲」類目,詞曲又分為詞集、詞選、詞話、詞譜詞韻四子目,詞擺脫詩的附庸,成為一種獨立于傳統(tǒng)文學批評的新理論。

二、清代詞學的特征

在各個時代文學的流派與地域性對文學的演進都扮演了重用的影響角色,清代亦不例外,文學流派是指由一定歷史時期內(nèi)的一群作家,創(chuàng)作風格審美傾向的相同或相似而產(chǎn)生,清代「詞學史」可說即是一部「流派史」,從明末清初起,云間、陽羨、浙西、常州詞派此起彼落,主導清代詞學發(fā)展。清代以前,尚未有成熟的詞學理論流派,宋人已注意到不同的風格特色,開始辨體式、析正變,詞論中以有花間體、南唐體、稼軒體等體式名稱;南宋汪莘將蘇軾、朱希真、辛棄疾的不同詞風概括為宋詞風的三變,但這些尚不構(gòu)成成熟的流派批評,從創(chuàng)作中發(fā)現(xiàn)相近的審美情趣與藝術(shù)傾向,具有鮮明一致的理論與主張,如云間詞派的注重婉麗;西泠詞派的西泠十子與云間詞派擁有相似的風格與主張,時人云:「十子皆出于臥子之門,國初西泠派及云間派也」,『臥子』指的即是云間詞派的陳子龍;浙西詞派尚醇雅清韻,推崇南宋、提倡雅正,主張詞典雅的風格;常州詞派講意內(nèi)言外、比興寄托,強調(diào)詞能反映現(xiàn)實外的功能;晚清四大家提倡重、拙、大。清代詞學理論與創(chuàng)作密切的結(jié)和,有很強的號召力和批判精神,從清代的詞學流派中可窺當時詞壇所針砭之時事與文學理論,清代詞學對于過去南唐五代、兩宋、金元明作出爬梳整理,各家爭鳴,有不同的論點與支持傾向,對于詞學的話語也有新的建設與創(chuàng)新。

而文學史上的流派往往會帶有地域色彩,因文化歷史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生活環(huán)境的相同,歷史、地域讓詞人萌發(fā)相同的感觸,地域空間的相近也使詞人容易切磋詞藝,相互討論品評,清代的各流派多以地域構(gòu)成,如云間詞派的陳子龍、李雯、宋征璧皆為云間人;張惠言、周濟均為常州人,陽羨、浙西構(gòu)成也大致如此,清代詞學家大都重視鄉(xiāng)邑特色,不僅是對同鄉(xiāng)詞家的稱贊,隱含了對詞派源頭的探索,在清代詞選本中亦可看出地域性的色彩,云間詞派有《幽蘭草詞》、陽羨(宜興)詞派有《荊溪詞初集》、浙西詞派有《浙西六家詞》、常州詞派有《國朝常州實錄》,這些詞選體現(xiàn)了地域鄉(xiāng)邑風貌和表現(xiàn)了詞派的共識,雖地域因素能次進詞派的發(fā)展,也擴大了詞派的影響,但文學流派產(chǎn)生最重要的依舊是其創(chuàng)作風格和主張,地域性只是次之,同調(diào)的觀念更勝于同里關系。

不同文學流派的切磋易于文學理論的進步和成熟,但執(zhí)著于流派中亦會導致偏執(zhí)與畫地自限的極端現(xiàn)象,各個流派中的成員應也有自身不同的特色,不該是千人一面的相似創(chuàng)作,那將失去文學多元和異質(zhì)的本色,清代的文學流派難免犯了過于狹隘的毛病,但因能互相交容、滲透、借鑒,使得清代詞學不斷滋生出新的流派和又進一步的文學理論,析體、論派的盛行也證明了清人對詞體特征和詞史發(fā)展的深入開拓。

三、理論范疇和觀念方法的拓展

清代處于中國封建時代的末期,清代以前詞學的發(fā)展和各種文學理論已臻成熟,清朝的詞學可說是集前人之大成,梁啟超《清代學術(shù)概論》:「有清兩百余年之學術(shù),實取前此兩千余年的學術(shù)倒卷而繅演之,如撥春筍,愈撥愈近里;如啖甘蔗,愈啖愈有味,不可謂非一奇異之現(xiàn)象也?!蛊娈惉F(xiàn)象所指正是清代學術(shù)集大成的特性,清代詞學對前人理論的承繼、總結(jié)和發(fā)展,討論范疇十分廣,幾乎涵蓋了所有重要的命題,如詞的起源,詞與詩、曲的異同,詞的正變:婉約與豪放、雅與俗、清空與質(zhì)實,詞與音樂的關系,對晚唐、五代、兩宋等各歷史階段詞風的認識,產(chǎn)生種種新的詞學規(guī)范,不再視為單純的審美、娛樂樣式,延伸出以儒家詩教論詞,以莊論詞,以佛禪論詞,三教合一的思想雜處于詞學理論中,詞不在是「藝文之下者」、「鄭聲」之流,將詞的地位舉為與詩相等,如謝章鋌:「詞固有興、觀、群、怨,事父、事君,而與雅宋同文者」即是典型將詩的功能羅列至詞中,亦是清人對于詞基本的態(tài)度,對于詞史的概念產(chǎn)生有關鍵的作用。辨體,是要辨析詞與其它文體(主要是詩與詞)的不同,確認詞本身故有而非其它文體所共有的根本特色,可溯源李清照提出的「別是一家」的觀念,總結(jié)出詩莊詞媚、詩直詞區(qū)、詩雅詞俗的特征,將詞放在歷史脈絡中,一種上不同于詩下不同于曲,介于雅俗之間的審美特點;對于正變的觀念上,不同于過去只重視婉約的正體,而是兼采婉約、豪放,認為正變兩種各有所長,體現(xiàn)多元風格并存的思想。
清代大量的生產(chǎn)詞話、詞選、論詞詩詞、詞譜、詞韻,數(shù)量繁浩,形式也多樣,理論表述方式和文獻數(shù)據(jù)豐富,過去小道、卑體的詞體觀不再,也不再似過去嚴守詩、詞之別,將詞學各種風格并列,推翻過去崇婉約抑豪放的觀念,除傳統(tǒng)的婉約、豪放,更添加了如清、輕、新、雅、靈、脆、婉、轉(zhuǎn)、留、托、澹、空、皺、韻、超、渾等多元概念,詞體不同的風格范疇,讓清代詞體觀念產(chǎn)生的新變,清詞雖尚綺艷但反淫褻,同時追慕南唐、五代與北宋風致,對于詞中凝煉的生動新奇意像不遺余力,「警策」之句成為詞人追求的目標。

詞派介紹
云間派詞學
一、簡介
云間詞派是明末清初影響最大的詞學流派。云間,即今上海市松江縣的古稱,清代屬江蘇松江府。明末,云間的文人較為活躍,作詩、填詞、結(jié)社、唱和,對當時的文壇頗有影響。侯方域〈大寂子詩序〉云:「彭孝廉與夏考功彝仲,陳黃門子龍、周太學立勛、徐孝廉孚遠、李舍人雯互相唱和,聲施滿天下,當時謂之云間六子。」陳子龍、李雯和宋征輿又稱「云間三子」。
他們的詩風和論詩主張較為接近,因而被稱為「云間詩派」,「云間詞派」之名也緣此而生。云間詞派的成員,除「三子」外還有宋征璧、夏完淳、錢芳標、宋存標、蔣平階等人。云間詞派的詞學主張以陳子龍為代表,宋征璧和蔣平階后來又有程度不同的補充發(fā)展。

云間詞派是以同邑為基礎,以相同或相近的詞學主張和詞風詞貌為紐帶的文學流派。云間詞學在當時影響甚大,幾乎籠罩了整個詞壇,清初人彭孫遹曾說:「近人詩余,云間獨盛?!梗ā督鹚谠~話》)不僅當時的西泠十子和廣陵詞壇諸人都主要尊承云間之說,就連后來主盟詞壇的陳維崧、朱彝尊在早期也深受云間詞學主張的影響,有清一代三百年,詞風數(shù)變,而云間的影響卻無時不有。近人龍榆生說:「詞學衰于明代,至子龍出,宗風大振,遂開三百年來詞學中興之盛。」(〈近三百年名家詞選序〉)可見云間派、陳子龍在詞史上地位之重要。

二、總結(jié)明詞衰因,強調(diào)風騷之旨
作為明末清初有成就的詞學流派,云間派既為清初詞壇開風氣,又對有明一代的詞的發(fā)展歷史作了總結(jié),其意在興衰起弊。明代是詞史上的中衰期,后人對此多有批評。其實明人對此已有認識。明詞衰頹的原因有很多,而文人中以詩文為正統(tǒng),詞為「卑體」、「小道」的觀念則是主要原因之一。囿于這種觀念,文壇大家往往不屑為詞。如前七子的領袖李夢陽、何景明不肯降格即是一例。
云間派陳子龍對明詞的批評即主要針對劉、楊、王諸人而發(fā)。陳子龍的批評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詞人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
陳子龍〈幽蘭草詞序〉說:
明興以來,才人輩出,文宗兩漢,詩儷開元,獨斯小道,有漸宋轍,其最   著者,為青田、新都、婁江。然誠意音體俱合,實無驚魂動魄之處;用修以學問為巧便,如明眸玉屑,纖眉積黛,只為累耳;元美取境似酌蘇、柳間,然如鳳夙橋下語,未免時墜吳歌。此非才之不逮也。拒手鴻筆,既不經(jīng)意;荒才蕩色,時竊濫觴。且南北九宮既盛,而綺袖紅牙,不復按度,其用既少,作者自希,宜其鮮王也。

序中批評劉基詞平庸無奇,楊慎詞逞學為累,王世貞詞萎靡不振,并指出造成此弊的原因是「拒手鴻筆,既不經(jīng)意;荒才蕩色,時竊濫觴」即缺乏端正積極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態(tài)度,作品立意不高。

(二)詞的立意謀篇。
陳子龍還從作品出發(fā),具體分析了明不及宋的四個方面,其〈王介人詩余序〉云:
(宋人)所造獨王,非后世可及。蓋以沉至之思,而出之必淺近,使讀之者,驟遇如在耳目之表,久誦而得沉永之趣,則用意難也。以嬛利之詞,而制之實王練,使篇無累句,句無累字,圓潤明密,言如貫珠,則鑄調(diào)難也。其為體也纖弱,所謂明珠翠羽,尚嫌其重,何況龍篤,必有鮮妍之姿,而不藉粉澤,則設色難也。其為境也婉媚,雖以警露取妍,實貴含蓄,有余不盡,時在低回唱嘆之際,則命篇難也。唯宋人專力事之,篇什既多,觸景皆會,天機所啟,若出自然,雖高談大稚,而亦覺其不可廢,何則?物有獨至,小道可觀也。本朝以詞名者,如劉伯溫、楊用修、王元美,各有短長,大都不能及宋人。

所云「四難」為宋人之長,亦為明人之短。而「四難」的關鍵又在「用意難」。陳子龍強調(diào)要用詞這種淺近的藝術(shù)形式,表達作者「沉至之思」,即豐富深沉的思想感情,使讀者得到深刻、持久的感發(fā)。明詞的不足主要在這里。陳子龍繼承發(fā)展了前人的觀念,提出了詞以寄托比興表達情志的主張,此即「沉至之思」的說明。

三、崇南唐北宋,尚婉麗當行

欲意有所作為的文學流派,往往標舉一種理想境界以相號召,這種境界體現(xiàn)了該流派的審美主張。云間派諸子從考察詞發(fā)展史的盛衰變化入手,提出了崇尚南唐北宋,排斥南宋詞風的主張,陳子龍〈幽蘭草詞序〉說:

自金陵二主以至靖康,代有作者。或濃纖婉麗,極哀艷之情;或流暢澹逸,窮盼倩之趣。然皆境由情生,辭隨意啟,天機偶發(fā),元音自成,繁促之中尚存高渾,所為最盛也。南渡以還,此聲遂渺。寄慨者亢率而近于倫武,諧俗者鄙淺而入于優(yōu)伶,以視周、李諸君,即有彼都人士之嘆。
陳子龍極賞南唐、北宋詞的情景交融、意辭并茂、自然流暢、高澹渾厚的特色,因而把李憬、李煌父子和周邦彥、李清照作為盛時的典范,并認為南宋以后的詞甚不足取。倡南唐北宋而黜南宋,成為云間派的一個主要觀點。

從陳子龍所標舉的二主、周、李來看,他們都是傳統(tǒng)詞學觀念中婉約派的代表人物。陳子龍所推舉的南唐北宋詞,正是從南唐二主到周邦彥、李清照所體現(xiàn)出的婉約風格,即陳子龍所概括的:「或濃纖婉麗,極哀艷之情;或流暢澹逸,窮盼倩之趣」的特色,亦即論者常提及的「詞之正宗」(王世貞《藝苑危言》語)。關于這一點,陳子龍說:「詩余始于唐末,而婉暢澈逸,極于北宋?!梗ā慈釉娪嘈颉担╆愖育埿膬x所在,正是「婉暢秋逸」。陳子龍詞風與他的詞學主張是一致的,王士禎:「陳大樽詩首尾溫麗,湘真詞亦然?!埂睹范赵~話》:「明季詞家競起,妙麗惟《湘真》一集?!梗ㄒ陨暇娚蛐邸豆沤裨~話?詞話》下卷引)云間詞人的詞風也酷似晚唐五代。徐珂《近詞叢話》稱宋征輿「其詞不減馮、韋」。稱李雯詞「語多哀艷,逼近溫、韋」。云間詞人的創(chuàng)作實踐體現(xiàn)了他們所推崇的南唐北宋詞的藝術(shù)風格。

倡南唐、北宋的婉麗風格,是詞「別是一家」的體現(xiàn),旨在強調(diào)詞與詩的區(qū)別。詞不僅有音律、章法的要求,而且在情感內(nèi)容、表達方式和神理韻味等方面也表現(xiàn)出獨特性。對詞的特性,陳子龍尤為注意:

(一)詩宜于言志,詞長于言情
陳子龍曾以宋人為例說明了這一點:「宋人不知詩而強作詩,其為詩也,言理而不言情,故終宋之世無詩焉,然宋人亦不免有情也,故凡其歡愉愁怨之致,動于中而不能抑者,類發(fā)于詩余。故其所造獨王,非后世可及?!梗ā赐踅槿嗽娪嘈颉担?,陳子龍指出,宋詞之所以強于宋詩,是擅長言情的緣故。

(二)「詩莊詞媚」
主要是指詞的表現(xiàn)手法委曲婉轉(zhuǎn),陳子龍〈三子詩余序〉中細致分析了詞委曲婉轉(zhuǎn)的特點:「以溫厚之篇,含蓄之旨,未足以寫哀而宣志也,思極于追琢,而纖刻之辭來;情深于柔靡,而婉妾之趣合;志溺于燕媠,而妍綺之境出;態(tài)趨于蕩逸,而流暢之調(diào)生,是以鏤裁至巧,而若出自然,警露已深而含意未盡?!埂咐w刻之辭」、「婉妾之趣」、「妍綺之境」、「流暢之調(diào)」這些方面是詞體所特具的風姿。正是由陳子龍對于詞的特性的認識,使他選擇了南唐二主和北宋周、李的風格。

四、戒淺率圣俗,倡含蓄蘊藉
明詞常被人垢病的另一弊端是淺率塵俗,缺少蘊藉之致。從詞的特點看,較詩文更具曲折、委婉、含蓄的特點。如何才能做到「含蓄」、「有余不盡」,除了思想感情內(nèi)涵充實而外,表現(xiàn)技巧亦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概括起來有以下二個方面:

(一)情景相輔
宋征璧云:「情景者,文章之輔車也。故情以景幽,單情則露;景以情妍,獨景則滯。今人景少情多,當是寫及月露,慮鮮真意。然善述情者,多寓諸景,梨花榆火,金井玉鉤,一經(jīng)染翰,使人百思,哀樂移神,不在歌燦也?!骨楹途笆俏膶W作品內(nèi)容的最基本的兩個方面。劉鰓《文心雕龍?物色》說:「情以物遷」指感情因景物的變化而變化,表現(xiàn)在作品中,情景亦密不可分。

(二)離合有致
沈雄《古今詞話?詞品》引宋征璧語:「詞家之旨,妙在離合,語不離則調(diào)不變宕,情不合則緒不聯(lián)貫。每見柳永,句句聯(lián)合,意過久許,筆猶未休,此是其病?!顾^離合,既指意境也指語言,「離」指語勢的跌宕起伏,結(jié)構(gòu)的舒張變化?!负稀怪盖昂笠回?,上下聯(lián)系。只離不合,則語氣不流暢,意境不連貫;只合不離,則呆板滯塞,無動蕩之趣,缺少含蘊。宋征璧對柳永的批評正是后者。「句句聯(lián)合,意過久許,筆猶未休」,指出柳永詞中鋪敘過多,把話說盡,缺少蘊藉。柳永在詞的發(fā)展史上有一定的影響,他發(fā)展了慢詞,并在詞的風格上有所拓新,然而也常為人指出不足之處。柳永運用鋪敘手法寫慢詞,利用較長的篇幅,充分渲染所表現(xiàn)的情感,自有其貢獻。然而從含蓄蘊藉的角度講,卻并不是很好,這正是能合不能離之病。

云間諸子自覺以柳永為戒,而學歐陽修、秦觀等人。如后人評云間派詞人李雯云:「云間諸子填詞,必不肯入姜之琢語,亦不屑為柳七徘調(diào)。舒章(李雯)舍人,是歐秦入手處。」(《古今詞話?詞評》引曹顧庵語)在詞的表情達意和結(jié)構(gòu)語言安排上離合有致,適得其宜。

五、影響
云間詞派產(chǎn)生并活躍于明末清初,在詞史上,這個時期正處于詞學衰微期的結(jié)束和詞學中興的開始。從某種意義上說,云間派結(jié)束了一個舊的時代,并成為新時期的開創(chuàng)者。
處于這個特殊時期,加之陳子龍人品、文品的號召力,云間派和陳子龍自然就成為詞壇的中心和領袖,成為習詞者心折慕儀的榜樣。清初詞壇深受云間派的影響,以陳子龍為代表的云間派詞論被普遍接受??梢哉f,清初詞學復興的局面,云間派有開拓之功。
將云間派的詞學理論放置在詞論史上來考察,有以下二點值得注意:

(一)首倡對明代詞學衰微的的反思
云間派分析明詞萎靡不振的原因,有的放矢,痛下針貶,以圖振興,成為清代詞學的一個顯著主題。

(二)開啟清代詞學的南北宋之爭
云間派推崇南唐北宋、抑黜南宋,開啟清代詞學的南北宋之爭,隨著爭論的深入,加深了對詞的時代風格的認識。云間派之后,浙西派鼓吹南宋,標舉姜夔、張炎,造成南宋詞獨行天下的浩大聲勢,影響所及竟達百余年。常州派興起,復又倡導北宋,以周邦彥為「詞家老杜」。無論浙西派或常州派都從正面或反面得益于云間派之論。

(三)首一有流派意識者
云間詞派是詞史上第一個具有一般意義的流派。宋人寫詞論詞并無明確的流派意識。而云間諸子都具有較強的立派意識,如蔣平階「吾黨」云云,即是明證。云間詞人具有較為一致的審美傾向和審美主張,有陳子龍這樣卓具權(quán)威的領袖人物作為立派的旗幟,又編纂了《幽蘭草》和《清平初選》等詞派選本。經(jīng)過云間諸子的努力,云間派的流派形象也得到了詞壇的普遍認同,并對以后詞派的形成發(fā)展產(chǎn)生了影響。

清初詞家論詞常常以群體派別論,如「柳州諸子」、「廣陵詞人」、「毗陵詞家」等。這些詞派也與云間派一樣,以同邑為號召,標榜聲氣,互相援引。后來籠罩詞壇的陽羨、浙西、常州等派更是引人注目。從某種意義上說,整個清代詞學史,是一部流派史,這正是由云間詞派肇其端的。

(未完待續(x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明末清初《云間派》簡介
詞之婉約、豪放與正、變談片
清初的詞派和詞人 - 文學編年 - 國學論壇
厲鶚與浙西詞派詞學理論的建構(gòu)
清詞雜論 | 清詞流派及詞人群之梳理(一)
清初廣陵詞人群體考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