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是盛唐文化最璀璨的妝點物,提起唐詩,我們始終繞不開一個人,詩仙李白。李白的詩篇,可以說占盡了半個盛唐的華章,他詩中的豪氣,就是盛唐的豪氣。
這位出生在碎葉城,因此讓這個早已消失在歷史中的小城留名千古的詩人,有個外號,謫仙人,即是謫落凡間的仙人,縱觀李白一生,確實離不開一個仙字,放浪不羈,豪情萬丈,落拓江湖而從不悲觀,最后更是以捉月而亡的方式離開人世,仿佛真的是抱月飛升而去。
但是,我更愿意用俠氣來詮釋李白,李白有首詩詞,讀來令人血脈噴張,狂豪之氣,當真千古無匹,那就是《俠客行》。
其中“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一句,更是說盡了古今俠客。
中國的俠文化由來已久,春秋的時候,都說燕趙多慷慨悲歌士,不過燕國和趙國都認為自己是慷慨,對面是悲歌。
春秋任俠就是最初的俠,這群俠客,行事無禮法,做事浪蕩任性,但是可以為了報答恩情舍生忘死,春秋四大刺客,聶政、要離、專諸、荊軻,都是這樣的俠客,之后漢朝的長安游俠,像是劇孟,甚至被周亞夫評價為足可比擬一個侯國。
唐代同樣崇尚任俠,當時的傳奇小說《柳毅傳》中的柳毅就是人們心中典型的一個俠客,重然諾,輕生死,德行操守,無不俱佳。
李白的心中,同樣有對任俠的崇拜,他的一生也在踐行著俠道,包括武力值。
李白寫下這首詩的天寶三年,正好也是他被賜金放還的時候,畢竟民間尚任俠,不代表君王權貴也喜歡任俠,他們更認可韓非對俠客的看法,以武犯禁。
俠,輕侯王,所以即便是唐玄宗、楊貴妃、高力士這些大唐權力頂點的人,他依舊一副豪放不羈的態(tài)度。
這也是李白郁郁不得志的原因,如此散漫浪蕩的性格,是不適合官場的,讀完李白的《俠客行》之后,再回首李白的一生,眾人的追捧,無數(shù)人對李白詩詞的驚艷,可惜無人能夠理解李白心中對俠士的渴望,終歸不免為李白黯然嘆息一番。
懷抱凌云之志,有春秋任俠之風,可惜如今春秋已經(jīng)結束。
俠文化是我們自古以來的文化傳統(tǒng),因為俠客的那種豪情、灑脫、重義輕生,引起了多少人心中的熱血沸騰。
我們年少時,又何嘗不夢想著做一個青衫仗劍的俠客呢?只是,金古溫梁筆下的俠客江湖,隨著年齡漸長,真的離我們越來越遠了,金庸老先生離世時,真的讓我感到,那個青衫仗劍,落拓天下的江湖,徹底成為了少年時代的一場夢。
你曾經(jīng)夢想過當個俠客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