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田
說起唐朝時期的美女,大家腦海里肯定都會想到楊貴妃。沒錯,楊貴妃確實美到了極致,曾讓唐玄宗愛不釋手。我們知道,楊貴妃其實是一個豐腴的女人,說白了就是很胖。這樣的胖女子能成為唐朝美女的代表,也刷新了人們對唐朝美女的衡量標(biāo)準,那就是——胖!胖,成了唐朝時期是美的象征。
詩仙李白曾贊美楊貴妃的豐腴之美,寫過一首千古名詩《清平調(diào)》,詩句如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边@首詩中李白形容楊貴妃的面容如牡丹一樣的嬌美,如云般柔軟的霓裳羽衣也將楊貴妃的豐腴之美襯托到了極致!
那么,在唐朝時期美女真的都以“胖”為美嗎?
答案:不完全是!
為了印證這個觀點,小田特意搜羅出3幅千年之前唐朝不同時期的古畫(包括初唐、盛唐和中唐)。在專家們的建議之下,我們將這3幅古畫中的局部放大10倍后能發(fā)現(xiàn)一些端倪。
我們先來看看初唐時期的這幅《步輦圖》,下圖所示:
圖:閻立本的《步輦圖》
這幅圖描述的是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時的情景。我們將畫中女子放大10倍后來看看初唐時期美女到底是不是也很胖。如下圖:
《步輦圖》的局部放大10倍后的效果
放大后,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畫中的女子們面容清瘦,體態(tài)苗條,并非像楊貴妃那般的豐腴。那么就是說,至少在初唐時期,人們對于美女的衡量標(biāo)準和現(xiàn)代人基本一致,是“以瘦為美”。
我們再來看看盛唐時期的這幅古畫《虢國夫人游春圖》,下圖所示:
圖: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
這幅圖描述的是楊玉環(huán)妹妹“虢國夫人”出游時的情景。最前面的這位女子便是虢國夫人。我們依照專家的建議,將畫中的女子放大10倍來看看,如圖:
《虢國夫人游春圖》局部放大10倍后的效果
相比上一幅圖中的女子,虢國夫人的面容顯得豐滿了一些(畢竟是楊貴妃的妹子,家族基因很強大),不過看身材還是很清瘦的,談不上楊貴妃的那種豐腴。那么可以說,盛唐時期“以胖為美”的衡量標(biāo)準還沒有形成。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中唐時期的這幅古畫《簪花仕女圖》,下圖所示:
圖:《簪花仕女圖》
這幅圖中的女子不管是面容還是身材都顯得很肥胖了。如果看不清,我們放大10倍來看看局部的細節(jié)。如下圖:
《簪花仕女圖》局部放大10倍后的效果
這回看清楚了吧,很明顯,畫中女子的面容可不是瓜子臉了,整張臉看上去很是飽滿。而且從體態(tài)來看,也不再清瘦,倒顯得格外豐滿。再配上這華麗的服裝,看上去豐滿至極,全身透露著一種雍容、富貴之美!基本符合楊貴妃的肥胖之美。
結(jié)論:
通過將以上3幅古畫放大后細細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唐朝對于美女的審美標(biāo)準并不全是“以胖為美”。初唐和盛唐時期依舊和我們現(xiàn)代人的審美標(biāo)準一致,只是到了中唐時期,人們對于美女的審美標(biāo)準才變成了“以胖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