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德國詩人、哲學家歌德說過:“一書一世界?!边@話真的不錯。也許好多人會質(zhì)疑。事實上,質(zhì)疑是沒用的。當走進人生某個階段時,也許你就真真切切感受到歌德這幾句言簡意賅言語中所蘊含的真諦。
近段時間,我在讀美女殘疾作家安意如的新作《安得盛世真風流 —— 品味唐詩的極致之美》。以前在讀她的《人生若只如初見
我們在讀朱自清的《背影》,從朱自清的人生中,感受到的是朱自清的生活,以及這段人生中那獨有的“父愛”之情,甚至暗含的“孝道”文化。我們在這里,領(lǐng)悟深沉的父愛,也領(lǐng)悟到平凡人生的樸實與艱辛
如果說,要走進古代詩詞,也許感受更加獨到。我們知道,詩詞是心靈的再現(xiàn)。當我們獨到蘇軾“大江東去浪海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時候,不能不感受到蘇軾那豪邁灑脫的人生態(tài)度;讀到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時候,感受到的是李白獨特的想象。也許,不管是蘇軾,或者李白,也不管是多么的灑脫,但我們都能夠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他們內(nèi)心的凄楚。
我喜歡蘇軾,但不一定喜歡李白。因為,在我們現(xiàn)有的閱讀資料上,我不能真正知道李白生活的另一面,感受“浪漫主義”背后的真實生活。
也許是年齡增長,現(xiàn)在讀書很是投入,往往不會停留在一些文字提供的信息上,而是很自然進入到文字信息的背后告訴我們什么。當然,這一切,也許都是源自閱讀,源自于讀書的啟發(fā)。有些文字讀多了,也就形成了心理定式?!鞍最^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能告訴我們什么?絕對不會說杜甫老了,頭發(fā)白了掉了。但往往是不自覺地想到這句背后的內(nèi)涵,所蘊含的深沉情感。
當然,一個時代與一個時代不一樣,而且每個人讀書的環(huán)境,讀書的目的,甚至讀什么書都是不同的。真正說讀書,就是在閱讀中人物,或者說作者與讀書人思想的磨礪,碰撞,在磨礪與碰撞中產(chǎn)生智慧的火花;或者走進作者情感世界,感受作者情感,并在情感的感染與交融中產(chǎn)生共鳴。這樣,在快快樂樂,或者在紛紛擾擾中凈化讀著的情感,感受說的喜怒哀樂。
我記得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這些都是作者人生智慧的體現(xiàn),都是作者生活的反映,更是作者給讀者最好的引領(lǐng),更好的啟迪作用。
我愛閱讀,我要在閱讀中走進生活,感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