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夕陽,下關(guān)啟航,一夜海漂,6月22日8點抵達日本第五大城市福岡。
港口很大,山坡環(huán)抱,呈C字形海灣。碼頭上車水馬龍,集裝箱排成了小山頭;環(huán)視遠望,吊架林立,船只穿梭;再遠一些的西南方向,那片高樓最集中的就是福岡市中心區(qū)。
大巴開向東南方向,首站太宰府市。
40多公里路程,在70多歲老司機把控下,一個多小時平穩(wěn)到達。
來這里不是看“相府”,而是一處非常有名的天滿宮。
穿過千米左右的“神道”小賣一條街,便進入被千年古樹遮蔽的天滿宮。
主院不大,呈方形對稱建筑,宮房坐北朝南,很高單層,唐代風格,代替了瓦的厚厚稻草房的“主人”,是千年之前日本的大學問家菅原道真(以下簡稱道真)。
道真,曾深得兩位天皇信任,掌管天皇的文秘,擔任內(nèi)閣大臣,出版過很多深受百姓歡迎的文學作品,因受讒言被貶太宰并含冤去世。之后日本很多地方相繼發(fā)生的天災人禍,尤其皇宮遭遇雷劈,朝野上下認為是道真的怨靈作崇,予以平反,建宮供奉,優(yōu)厚子孫,由此演化為今天學問之神。
游客所到,洗洗手,摸摸牛,沾點福氣,心理安慰,自滿而去。而那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求學符牌,上面寫著自己的愿望,有的想學醫(yī)生,有的想學電氣焊,還有的想學蛋糕等等,可以看出其家長和本人,則反應了目前日本青年一代的價值觀。
參觀天滿宮,連去加回,40分鐘,走馬觀花。
接下來,依次到了九州美食廣場和兩個免稅店,最后返港順路,參觀了大豪公園,一并也算看了看福岡市區(qū)。
福岡一天游就要結(jié)束了,車下對李導調(diào)侃道:“剛才真不想給您打滿意,講了那么多商品,俺就記住一個納豆還沒買,說明您的‘內(nèi)功’不到家”;她哈哈大笑:“我早看出來了,背相機來的基本都這樣”。
其實,我對導游還真的滿意,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異國他鄉(xiāng)打拼十幾年也不容易,別說是威海的山東老鄉(xiāng),就今天大巴停車不論時間長短、車內(nèi)有沒有游客(哪怕司機下車),發(fā)動機始終工作空調(diào)一直開著,讓乘客享受始終如一的溫度這一點,哪怕與她無關(guān)也值得點贊。
郵輪又要啟航了,站在甲板上,望著漸行漸遠的福岡,心情卻難以平靜......
這座離中國最近的城市,千百年來為兩國的文化交流、貿(mào)易交往做出過努力;但歷史上也成為運送軍事物資,發(fā)動中日戰(zhàn)爭,造成中華民族災難的“橋頭堡”。不單是福岡,每位踏上日本國土的中華兒女,內(nèi)心深處都會有一種糾結(jié),一種傷痛,一種大海難以沖刷掉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