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這是后人對蘇東坡的評價,其影響力在當(dāng)時可見一斑。
大圖模式 蘇軾的一生中,一共有三個重要的女人,今天,我們走進(jìn)蘇軾的感情世界,去看看那個時代的感情,到底如何纏綿悱惻。
王弗,蘇軾的結(jié)發(fā)妻子
北宋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密州知州蘇軾在正月二十號的清晨突然從夢中驚醒,久坐床沿、沉默無語,只見兩行清淚從蒼老的臉頰滑落。
這是一場美夢,在夢中他重回四川眉山,見到了在梳妝臺前梳洗的妻子王弗、聽見了夏天獨有的蟬鳴、聞到了故鄉(xiāng)所特有的氣息,然而現(xiàn)實中的喧雜卻讓他清楚地知道,這只是一場夢。
大圖模式 頓時心中悲傷涌來、提筆一揮,寫下了那首被眾人傳頌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是蘇軾為死去的妻子王弗所寫的悼詞,是他對于妻子最真切、最深沉的思念,十年的生死茫茫,十年的陰陽相隔,曾經(jīng)相伴的美好,如今卻化作墳前的一抷黃土,只是那往日依依相戀依舊在腦海中久久無法散去。
少年相戀情竇初開,舉案齊眉羨煞旁人,只可惜天妒紅顏、香消玉殞,在蘇軾一生漂泊、未有建樹之時就悄然離逝,她伴著蘇軾走過他人生最重要的青年時光,幫助他在為人處世上謹(jǐn)言慎行,成為蘇軾一生都無法忘卻的女人。
“目之所及再也沒有你,怎能不叫人茫然失措、感慨萬千”
大圖模式 以致于在王弗死去后,蘇軾的父親蘇洵告誡他:
婦從汝之艱難,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諸其姑之側(cè)。
那么王弗到底與蘇軾之間有怎樣深厚的感情呢?王弗又怎么得到了蘇家高度的認(rèn)可呢?
在百家講壇,楊雨教授在評價王弗時,給到了這三個關(guān)鍵字:謹(jǐn)、靜、敏
謹(jǐn)
蘇軾曾在《亡妻王氏墓志銘》中寫到:
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謹(jǐn)肅聞。
作為16歲的少女,王弗并非少不更事,而是在嫁給蘇軾后將整個家務(wù)管理得井井有條,做事謹(jǐn)慎、做人謙遜、待人溫厚是王弗身上最美好的品質(zhì),而也就是這種萬事周全,讓蘇軾在外出做官時并無后顧之憂。
王弗給予蘇軾的不僅僅是一種情感的藉慰,而是一種細(xì)心周全、緊隨身后的安全感,這是婚姻中夫妻最舒服的相處狀態(tài),也是蘇軾對王弗久久不能忘懷的秘密。
愛情中也好,婚姻中也罷,我們所需要的安全感,一部分來自于自己,而另一部分則來自于伴侶,婚姻最好的樣子,就是在你的身后始終有我,愛情最好的模樣,就是為你排解所有的后顧之憂。
大圖模式 靜
王弗嫁給蘇軾的時候,蘇軾不過19歲,寒窗苦讀、未有功名。
還未褪去羞澀和天真的王弗并沒有像一般的婦人一樣圍著丈夫問東問西、叨擾萬般,而是當(dāng)蘇軾寒窗苦讀的時候,她安靜的坐在身邊,或添水、或磨墨、或女紅,給予蘇軾最大的安靜。
如果說這樣的安靜并不值得當(dāng)做優(yōu)秀的品質(zhì)去稱贊,那么王弗那種從骨子里凸顯出的寧靜與寂然,則是打動蘇軾最珍貴的品質(zhì)。
在如今浮躁的時代,“靜”似乎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稀缺品,但是這種稀缺品卻在感情中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婚姻不只有甜蜜恩愛,還有安靜與空間,當(dāng)喧雜的世界紛擾分心時,我們最需要的就是靜下來。
這種靜既是對于伴侶一種空間的解放,也是一種超然的智慧,學(xué)會沉默并非無知和軟弱,相反是一種維持感情有力的武器。
大圖模式 敏
然而王弗的才華并非博學(xué)強(qiáng)記,還可以窺測世間微小、闡述人生哲理。
蘇軾初次當(dāng)官,遠(yuǎn)離了父親的庇佑,鋒芒畢露、大大咧咧的他將身邊的所有人都當(dāng)做大好人,然而世間險惡,知人知面不知心,他將所有的心腹之詞說與外人,卻從來沒考慮那些人是否值得信任。
有一個能和自己同進(jìn)退的人,是幸運,能有一個在背后提出自己問題的人,是榮幸,婚姻中的相互扶持、相處諫言讓蘇軾明白了許多道理,而也正是這些道理讓其逃脫多難。
大圖模式 對長輩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對丈夫無微不至的體貼、對生活中每一個瑣碎細(xì)節(jié)的周全處置,王弗遠(yuǎn)遠(yuǎn)超出了我們對于古代家庭婦女的認(rèn)知,也正是因為如此,王弗成為了蘇軾的賢內(nèi)助。
琴瑟和鳴的婚姻對于蘇軾來說,是王弗給予他最大的恩惠,而蘇軾念念不忘的,就是那種你唱我和的、相互平等的愛情。
其實,真正的愛情從來都不是弱者對強(qiáng)者的依附,而是兩個同樣優(yōu)秀、獨立的人走在了一起,然后彼此遮風(fēng)擋雨、相依相靠,那些曾讓人羨慕的愛情,其實大多都勢均力敵。
王閏之,陪伴是最長久的告白
王弗去世后,蘇軾迎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杰的女兒——王閏之,這段看似突如其來的姻緣,其實早已悄悄注定。
在十年前蘇軾母親的葬禮上,蘇東坡返回故里奔喪,遇見了當(dāng)時只有十一歲左右的閏之,也許在蘇軾的眼中,她只是個乳臭未干的小丫頭,而在王閏之的心里,則悄悄裝下了這個才華橫溢的魁元。
大圖模式 相比于王弗,王閏之讀書不多,無法和蘇軾高談闊論;沒有王弗那樣機(jī)敏和聰慧,無法為其排憂解難,但是安靜、賢惠、溫柔的王閏之將蘇軾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性格和順、容易滿足的她滿心歡喜丈夫的大有所為,知道自己無法和其相媲,就安心的做好自己的分內(nèi)之事。
“在丈夫生活最活躍的那些年,她一直與他為伴,撫養(yǎng)堂姐的遺孤和自己的兒子,在丈夫宦海浮沉的生活里,一直和丈夫同甘共苦”
她為蘇軾做可口的眉州家鄉(xiāng)菜,為其煮好愛喝的姜茶,在蘇軾生病的時候晝夜照顧,做好所有的家務(wù),忍受半夜難以入眠的轟鳴鼾聲。
王閏之陪著蘇軾度過了沉浮不定的壯年和中年,在“烏臺詩案”和“黃州貶謫”中一直不離不棄,甚至在經(jīng)濟(jì)最困難的時候,他們一起挖野菜、耕作田,在《蘇東坡 傳》中記錄了這樣一小段故事:
在密州的日子里,蘇軾過得清貧無比,有天當(dāng)他對新所得稅至為憤怒之時,孩子揪著他的衣裳對他擾擾不休。
他說:“孩子們真傻!”
蘇夫人說:“你才傻,你一天悶坐有什么好處?好了,我給你弄點酒喝吧”
大圖模式 也許在仕途上和官場上,王閏之并不能給蘇軾很多幫助,但是她的溫柔賢惠、安靜順和則給了蘇軾最大的后期保障,如果說王弗對于蘇軾是勢均力敵、齊頭并進(jìn),那么對于王閏之來說,就是相濡以沫、不離不棄。
蘇軾在《少年游·潤州作》中也深深表達(dá)了對王閏之的感情:
去年相送,余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卷簾邀明月,風(fēng)露透窗紗,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25年的相伴,王閏之將自己的一生奉獻(xiàn)了給了蘇軾,相濡以沫的感情、多年如一日的陪伴都成了蘇軾對于她最美好的回憶,長久的相伴讓蘇軾久久不能忘懷王閏之。
大圖模式 以至于其后多次為其寫詩紀(jì)念,《蝶戀花.泛泛東風(fēng)初破五》就是其中一首:
泛泛東風(fēng)初破五,江柳微黃,萬萬千千縷。佳氣郁蔥來繡戶,當(dāng)年江上生奇女。
溫柔的相伴、苦難的與共,都說愛情需要轟轟烈烈,但是長久的陪伴又何嘗不是一種愛?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王閏之對蘇軾的愛,就是那種細(xì)水長流、與細(xì)微處的感動。
王朝云,靈魂伴侶、相守半世
閏之逝去,蘇軾被貶惠州,侍女朝云僅僅跟隨在蘇軾的左右。
大圖模式 朝云原為西湖上的歌女,一次偶然的機(jī)會,朝云和蘇軾相遇,而這一次相遇,成為后來廣為流傳的佳話,隨著佳話流傳的,還有蘇軾為歌女寫的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那一年朝云12歲,蘇軾37歲,真是西子湖畔初相見,一見蘇子誤終身。
22年的陪伴,朝云早已將蘇軾作為自己的夫君,22年的相守,蘇軾也將這一切溫柔看在眼里,順理成章、安然處之。
相比于王弗和王閏之,朝云身上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超然脫俗的藝術(shù)氣息,她能歌善舞,詩詞信手拈來;她巧懂人性,是蘇軾的紅顏知己,她能夠洞察蘇軾內(nèi)心的苦悶、懂得他的不合時宜,并一直守護(hù)在他的周圍。
大圖模式 以至于被貶惠州的時,他拉著朝云的手,寫出來那首《朝云詩》:
不似楊枝別樂天,恰如通德伴伶元;
阿奴絡(luò)秀不同老,無女維摩總解禪。
經(jīng)卷藥爐新活計,舞衫歌板舊姻緣;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
她將自己的所有奉獻(xiàn)給蘇軾,將世間人人皆以為的巧合說與他聽,她是蘇軾人生中最重要的精神伴侶,可是終究還是先蘇軾而去,留下一人獨自傷悲。
蘇軾在朝云的墓上筑亭,亭上有他親手寫的楹聯(lián):
不合時宜,惟有朝云能識我;獨彈古調(diào),每逢暮雨倍思卿。
大圖模式 朝云對于蘇軾來說,是他中年、晚年的最好藉慰,那時候蘇軾官場失意、多次被貶,生活飄無定所、人生失意蹉跎,可是就這在其無比苦悶,一肚抱怨和訴苦沒人理解的時候,朝云成為了他最忠誠的傾聽者。
愛一個人的方式很多,而朝云做到了一點,那就是成為了蘇軾的靈魂伴侶。
有人曾評價王弗、王閏之、王朝云的時候曾說:
王閏之在蘇軾經(jīng)歷大起大落的人生沉浮中,認(rèn)同了蘇軾的人生價值觀,讓他感到家庭的溫暖與和諧;
那么,王朝云則以其藝術(shù)氣質(zhì),能歌善舞,對佛教的興趣和對蘇軾內(nèi)心的了解與蘇軾相投契。
深以為然,蘇軾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人,都陪伴他走過了人生重要的一段,而我們從蘇軾的情感歷程也可以了解到,琴瑟和鳴的幫扶、相濡以沫的陪伴、靈魂共棲的溫柔才是感情中最重要的組成。
我們?nèi)缃裆钕莸母星殇鰷u、我們?nèi)缃耠y以解決的感情波動,古人似乎早已經(jīng)將其參透,從蘇軾一生,我們能學(xué)到的不僅是他放浪一生、漂泊一世的豁然,還有那維持愛情、婚姻的秘訣。
琴瑟和鳴、相濡以沫、靈魂共棲,感情的維持,其實不過如此。
大圖模式 參考資料:《蘇東坡 傳》、《百家講壇-詩歌愛情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