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然銷魂者,為別而已。
即使瀟灑如李白,在送別好友時,也是愁腸百結(jié),“此情不可道,此別何時遇”;淡然如王維,也是傷感不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豪放如蘇軾,也是沉郁非常,“今古恨,幾千般,只應(yīng)離合是悲歡”……
所以提到離別,就免不了傷感。
可是《全唐詩》中,卻有一首很奇葩的一首送別詩,詩名令人噴飯,內(nèi)容卻很傷感。
這首詩名為《巴陵夜別王八員外》,作者是李白的好友賈至。
大圖模式 原諒我一看到這標(biāo)題,就忍不住笑出來。
雖然我知道詩題中的“王八”并不是我們?nèi)缃袼斫獾摹巴醢恕保瑓s還是想笑。
這里的“王八”應(yīng)該是指詩人的一個王姓朋友,他在家中排行第八,所以稱之為“王八”。
正如杜甫人稱“杜二”,不是因為他很“二”,而是因為他在家中排第二。
以家族序齒來稱呼有人,這在唐朝是很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
那么“王八”是從何時成為罵人的話呢?
傳說是因為五代十國前蜀的國主王建,他年輕時是出了名的無賴,因他排行第八,鄉(xiāng)里人都稱他為“賊王八”。
大圖模式 再來看看這首詩。
詩歌的作者是賈至,算是盛唐詩人。
杜甫、李白、王維都和他有來往。
他曾和李白同游洞庭湖,寫下《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在唐肅宗還京,入住大明宮時,他寫下慶賀新朝的詩歌《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而杜甫和王維緊接著分別寫下《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而且杜甫還曾盛贊他“雄筆映千古”。
可惜的是他很多詩歌都失傳了,如今僅?!度圃姟芬痪?,而這首《巴陵夜別王八員外》,便是他的代表作。
別看詩名搞笑,令人噴飯,但是內(nèi)容卻很傷感。
大圖模式 “柳絮飛時離洛陽,梅花發(fā)后到三湘”,詩歌開頭從“柳絮”寫起。
這里的“柳絮”應(yīng)該是有三層含義,一來“柳”同“留”,離別的不舍盡在其中。
二來柳絮的隨風(fēng)飄揚,正是他天涯漂泊的寫照。
三來柳絮的無窮無盡,象征著他綿綿不盡的愁苦。
他在柳絮紛飛的暮春時節(jié),懷著滿腔的失意痛苦離開了洛陽。
跋山涉水,一直到了梅花怒放的時節(jié),才到了三湘。
大圖模式 而第二句的“梅花”也是另有深意,很多說到梅花,便會想到它堅強不屈的品格。
然而在詩詞中,其實它還代表著“離別和鄉(xiāng)愁”。
這讓我想起了陸凱寫給友人范曄的“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他要贈送給好友的正是梅花。
還有秦觀的“驛寄梅花,魚傳尺素”,同樣是化不開的離愁。
所以這里的“柳絮”和“梅花”,不僅是為了點明季節(jié),更是寄托了詩人纏綿不盡的離愁別恨。
大圖模式 “世情已逐浮云散,離恨空隨江水長”,短短14字,便寫盡了時間的繁華衰敗、悲歡離合。
這里的“世情”應(yīng)該包括很多,包括王朝的興衰、人情的冷暖、世人的離愁別恨。
而這些,他和好友都經(jīng)歷過。
他和杜甫、王維這些人一樣,都曾經(jīng)歷過開元盛世的繁華,也曾經(jīng)歷過安史之亂的衰敗。
公元759年,他因唐軍伐安史亂軍,敗于相州,而被貶為岳州司馬。
不久他的好友王八員外也遭貶謫,同是天涯淪落人,而今又要分別,心中的愁苦自然更添一層 了。
大圖模式 雖然他明白世情就如過眼云煙,轉(zhuǎn)瞬即逝,他已看淡,但是和好友的離別,卻還是讓他惆悵到了極點。
所以他才會以綿綿的長江說來比喻他心中難以排遣的離恨,一個“空”字,將他的無可奈何寫到了極致。
縱然不舍,也不得不離別,這樣的離情最是令人斷腸。
縱觀這首詩,詩名令人噴飯,內(nèi)容卻傷感到了極點,這在送別詩中也算是別致了。
注: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