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詩
(宋)呂蒙正
一碗清湯詩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問人間事,亂世文章不值錢。
今天臘月二十三,明天臘月二十四,有的地方今天過小年,有的地方是明天。相差幾十里的地方,風(fēng)俗都不一樣,互相不以為然,特別有意思。從小年開始,正式進入過年的節(jié)奏。我們經(jīng)常羨慕西方國家圣誕節(jié)前前后后,放假的時間很長,動不動就是十幾二十天。殊不知中國式過年,其實時間也挺長的。前面的鋪墊不算,從過小年正式開始,到除夕、春節(jié)為高潮,一直到正月十五,賞好花燈鬧好元宵,才華麗麗地算結(jié)束。這樣算來,是不是也得二十多天啊。所以,如果,倘若,假如,假日辦能決定放二十天的假就好了,我賭咒發(fā)誓一定擁護它,非但不要撤銷,而且永久存在,并且從正部級升格成副國級。唉,可惜曾經(jīng)風(fēng)光一時的假日辦,居然就沒有了。
中國之大,過小年的時間并不一致。據(jù)我有限的見識,除了在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的,還有是臘月二十五,最遲的是在臘月二十九。過小年的主題活動是祭灶,又叫祭灶君,或者俗稱祭灶王爺。
祭灶,又叫“辭灶”,是中國民間源遠流長、普及各地的祭祀活動。灶神,亦稱灶君、灶王,民間則把灶神夫婦稱之為灶王爺爺奶奶。灶王爺是職數(shù)最多、職級最低的神仙。
中國人不是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嗎?大部分神仙都住天上。道教是國產(chǎn)的宗教,玉皇大帝、赤腳大仙、太白金星什么的,就住在我們頭頂?shù)奶焱ブ?。佛教是西方來的,如來佛、觀音菩薩什么的就住在西天。佛教的四大菩薩在東土中國有辦事處,就是普陀、峨眉、五臺、九華四大佛教名山。道教神仙是自家的,管得很具體,以至于零零碎碎的各個地方,都有一個小神仙管著,這就是土地爺。土地爺有時候是一個,有時候是夫妻倆——土地公公土地婆婆。以前中國各地都有土地廟。
土地爺是不進各家各戶的。進各家各戶的就是灶王爺,比土地爺還小的神仙。灶王爺有時候是一個,有時候也是夫妻倆。每家每戶都有一個灶王爺,每天觀察一家人的言行得失,當(dāng)然都是小過錯。凡人做大壞事,會招致大懲罰,雷公電母不是吃素的。做小的壞事,平時小的過失,灶王爺觀察下來,年底打個評語,上天庭一并稟報。天庭就據(jù)此決定對這一家如何獎懲,是賜福、增壽呢,還是降災(zāi)、減壽。灶王爺雖然在神仙中地位最低,但對每家每戶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灶神是與人們距離最近的神。人們對他既害怕,又趕不走,還不能敬而遠之。根據(jù)社會的“潛規(guī)則”,既然可以行賄通官,應(yīng)當(dāng)也可以行賄通神,于是形成一種獨特的祭灶風(fēng)俗。每到臘月二十三、二十四日,傳說灶王回天之時,都要在灶王面前擺上麥芽糖,相當(dāng)于時下流行的“封口費”,還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對聯(lián),希望他在玉皇大帝面前隱惡揚善,為自己降福消災(zāi)。
宋代呂蒙正這首《祭灶詩》就記載了這一風(fēng)俗。不過這時候的他貧困潦倒,沒有象一般人那樣供麥芽糖和雞鴨魚肉,而是一碗清湯、一首詩,不僅沒有阿諛奉承,而且牢騷滿腹,請灶王在玉皇大帝面前直言:身逢亂世,斯文掃地,文章不值錢了!真有點憤世嫉俗、反潮流的味道。
是金子總會發(fā)光。不管什么時代,好文章還是值錢的。這個呂蒙正后來中了進士,宋太宗、宋真宗年代,做了三任宰相。他廉潔奉公、知人善用、敢于直言,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好的名聲。特別是他器量宏大,宰相肚里能撐船,連著名的明君宋太宗都說他的器量不如呂蒙正??梢?,當(dāng)年的灶王爺,并沒有因為他的一碗清湯而壞了他的錦繡前程。
【小年與祭灶】祭灶的風(fēng)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jīng)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祭祀的五種神仙之一。祭灶時要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還有一系列的儀式。
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或廚房的墻上。兩邊配聯(lián)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者“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祭灶時要陳設(shè)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麻糖、酥糖,有“二十三,吃餳板”的民諺。糖、餳之類食品既甜又粘。意思是灶君顧了吃,顧不了說話,上天后嘴被餳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還要擺上幾顆雞蛋,是給狐貍、黃鼠狼之類的零食。據(jù)說它們是灶君的部下。祭灶時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別要為灶君坐騎撒馬料,要從灶臺前一直撒到廚房門外。這些儀程完了以后,就要將灶君神像拿下來燒掉。等到除夕時再設(shè)新神像。
民間傳說,灶君爺上天專門告人間罪惡。一旦被告,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重罪。特別大的判罰減壽十二年。所以在祭灶時,要打點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貴手。
過了小年,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jié)婚典禮的特別多。這之后,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nèi),俗稱掃家,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塵土,粉刷墻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發(fā)。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