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新的一天又開始了,我是你們的小可愛。
最近,隨著電影《辛棄疾1162》的熱播,這位滿身俠膽的詞中之龍、驍勇善戰(zhàn)的千古奇將透過熒幕,帶著那段早已被風(fēng)沙掩埋的歷史,和豪放無羈卻又悲情壯麗的詞句,策馬而來。
大圖模式 大圖模式 有一首詞,和辛棄疾以往寫的都不太一樣,十分有趣。但細細品來,卻不僅僅如此:
《西江月?遣興》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辛棄疾是一名致力于恢復(fù)大宋江山的“主戰(zhàn)派”,可惜當時的南宋統(tǒng)治者不思進取,偏安一隅,辛棄疾這些主戰(zhàn)派備受排擠,壯志難酬。這首詞寫于他閑居瓢泉之時,借酒消愁。詞中既體現(xiàn)了一個文人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又有拋卻煩惱的曠達不羈,語言生動活潑,堪稱千古名作。
大圖模式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div style="height:15px;">
喝醉了酒后恣意歡笑,我哪里有那閑工夫發(fā)愁呢。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最近才明白古書上的話,的的確確是沒有半點可信的!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div style="height:15px;">
難道稼軒真成了沉湎醉鄉(xiāng)的“高陽酒徒”么?并不是!因其力主抗金而不為南宋統(tǒng)治者所用,只好借酒消愁,免得老是犯愁。說沒工夫發(fā)愁,是反話,骨子里是說愁太多了,要愁也愁不完。
《孟子?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北疽馐钦f古書上的話難免有與事實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辛棄疾翻用此語,話中含有另一層意思:古書上盡管有許多“至理名言”,現(xiàn)在卻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昨夜松邊醉倒”,居然跟松樹說起話來。他問松樹:“我醉得怎樣了?”看見松枝搖動,只當是松樹要扶他起來,便用手推開松樹,并厲聲喝道:“去!”醉憨神態(tài),活靈活現(xiàn)。在當時的現(xiàn)實生活里,醉昏了頭的不是詞人,而是南宋小朝廷中那些紙醉金迷的昏君佞臣。哪怕詞人真醉倒了,也仍然掙扎著自己站起來,相比之下,小朝廷的那些軟骨頭們是多么的渺小和卑劣。
辛棄疾的這首小詞,粗看,正如標題所示,是一時即興之作。但往里仔細一看,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是在借詼諧幽默之筆達發(fā)泄內(nèi)心的不平。由于社會現(xiàn)實的黑暗而憂心忡忡,滿腹牢騷和委屈,不便明說而又不能不說,所以,只好借用這種方式,來暢快淋漓地宣泄他的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