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圖模式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大圖模式 一、作者簡介
王之渙,字季凌,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幼年聰穎,弱冠能文??犊写舐?,倜儻有異才。以門蔭入仕,授衡水主簿,后受人誣謗,拂衣去官。天寶元年,補文安縣尉,清白處世,理政公平。
二、作品風格
王之渙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用詞樸實,意境深遠,令人仿佛身臨其境,回味無窮。
三、創(chuàng)作背景
該詩是王之渙僅存六首絕句之一。詩人早年及第,任冀州衡水主簿后不久遭人誣陷而罷官,不到三十歲便過上了訪友漫游的生活,在此背景下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
大圖模式 四、鸛雀樓簡介
鸛雀樓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共六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風景勝地。它與武昌黃鶴樓、洞庭湖畔岳陽樓、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明樓。
五、作品鑒賞
詩的前兩句寫登樓所見景色,真是氣象壯闊,氣勢雄渾,讀起來如臨其地,如見其景,胸襟和視野為之開闊。
“白日依山盡”是遠景,詩人登樓遙望遠方,一輪紅日正在連綿起伏的群山間漸漸西沉,夕陽的余暉透過朵朵云層,把天際染的紅彤彤,把山河映的金燦燦。
“黃河入海流”是近景,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前來,流經樓下,又在遠處折而向東,流歸大海。由近及遠,由地面望向天邊,一種蒼茫之感油然而生。
大圖模式 詩的后兩句由景色產生聯(lián)想,揭示出深刻人生哲理,表現(xiàn)了詩人不凡的胸襟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泵鑼懺娙朔e極的探索精神、無止境的探求愿望,即要想看得更遠,要想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最遠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站的更高些,“更上一層樓”。
六、詩詞注釋
1. 白日:太陽。
2. 依:依傍。
3. 盡:消失。
4. 欲:想要。
5. 窮:盡,使達到極點。
6. 千里目:眼界寬闊。
7. 更:再。
大圖模式 七、歷代評論
1. 《古今詩話》:河中府鸛雀樓,唐人留詩者極多,唯王之渙、李益、暢當詩最佳。
2. 《詩藪》:對結者須意盡,如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高達夫“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語不得乃可。
3. 《唐詩解》:日沒河流之景,未足稱奇,窮目之觀,更在高處。
4. 《唐詩選》:玉遮曰:不明說“高”字,已自極高.
5. 《唐詩訓解》:結語天成,非可意撰。
6. 《唐詩摘鈔》:空闊中無所不有,故雄渾而不疏寂。
7. 《增訂唐詩摘鈔》:兩對工整,卻又流動,五言絕,允推此為第一首。
除此外,更多評論,就不一一列舉了。
注:這首詩號稱唐詩五絕第一。氣勢磅礴,意境宏闊,富有哲理,讀后獲益菲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