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吹落葉,雨打梧桐,凄清蕭索。梧桐秋雨,是古代文人最常用的意象。清初編纂的《廣群芳譜·木譜六·桐》說“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笨梢姡嗤┦桥c秋天分不開的。
梧桐,本無節(jié)而直生,理細(xì)而性緊,高聳雄偉,干皮青翠,葉缺如花,妍雅華凈,雄秀皆備。梧桐在《詩經(jīng)》中就與鳳凰相聯(lián)系,《大雅·卷阿》:“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div style="height:15px;">
大圖模式 梧桐,葉如掌,裂缺如花,皮青如翠,妍雅華靜。古人傳說梧是雄樹,桐是雌樹,梧桐同長同老,同生同死,故梧桐又是忠貞愛情的象征。漢樂府《孔雀東南飛》“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毕笳鲃⑻m芝和焦仲卿對(duì)愛情的忠貞不渝。孟郊的《烈女操》也說“梧桐相待老,鴛鴦會(huì)雙死”。
家有梧桐落鳳凰,梧桐是圣雅之植物,“寧知鸞鳳意,遠(yuǎn)撫依桐前”、“家有梧桐樹,何愁鳳不至”。宋陳翥《桐譜·敘源》:“夫鳳凰仁瑞之獸也,不止強(qiáng)惡之木。梧桐柔軟之木也,皮理細(xì)膩而脆,枝干扶疏而軟,故鳳凰非梧桐不棲也。”陸游《寄鄧志宏》也有“自慚不是梧桐樹,安得朝陽鳴鳳來”詩句。
大圖模式 《莊子·秋水篇》中有一則寓言“惠子相梁”,說有一種鸞鳳一類的鹓雛鳥,只棲息在梧桐樹上,只飲甘美如甜酒一樣的泉水,只吃竹子結(jié)的果實(shí)。這只高潔清白的鹓雛,正是莊子的自喻。
梧桐樹“有節(jié)可紀(jì),生一年,紀(jì)一年”,樹與人俱長,是草木中一部編年史?!兑住吩唬骸坝^我生進(jìn)退?!薄痘ㄧR·梧桐》也說:“此木能知?dú)q時(shí),清明后桐始華;桐不華,歲必大寒。立秋是何時(shí),至期一葉先墜,故有‘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之句?!?div style="height:15px;">
梧桐是經(jīng)過歷代文人的“情”熔煉過的。梧桐葉大,可以借以聽雨。梧桐在古代詩詞中是一個(gè)比較常見的意象,成為離人傳達(dá)離愁別緒的載體。加上梧桐發(fā)芽遲、落葉早的物候特性,故被文人用來渲染悲秋氣氛,借以抒發(fā)心中的郁結(jié)。于是,傷悼、孤獨(dú)、寂寞、離愁等等,似乎都與梧桐扯上了關(guān)系。
唐李白《贈(zèng)別舍人弟臺(tái)卿之江南》“去國行客遠(yuǎn),還山秋夢(mèng)長。梧桐落進(jìn)井,一葉飛銀河?!保惶泼辖肌肚飸选贰拔嗤┛輱槑V,聲響如哀彈?!?;唐白居易《長恨歌》“春風(fēng)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shí)。”;唐王昌齡《長信宮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晚唐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南唐李煜《采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相見歡》“無言獨(dú)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在所有的愁苦中,亡國之愁最為沉重。
宋蘇軾《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dú)往來,縹緲孤鴻影。”;宋張先《虞美人》“亭亭殘照上梧桐,一時(shí)彈淚與東風(fēng),恨重重?!?;宋柳永“檻拘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保凰钨R鑄《鷓鴣天》“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薄?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