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說:“人生就像一本書,傻瓜們走馬看花似地隨手翻閱它,聰明的人用心地閱讀它。因為他知道這本書只能讀一次?!?/p>
時間匆匆如流水,在不知不覺間,人就上了年紀(jì)。我們沒有辦法去阻礙青春的消逝,但是我們可以做到珍惜當(dāng)下。在自己有限的時間里,多看看,多做做一些美好的事情。
有的時候放慢自己的腳步,才會猛然發(fā)現(xiàn)其實自己的身邊已經(jīng)擁有了很多了。自己所追逐的東西可能太過遙遠(yuǎn)了,但是卻忘了美好的事物其實就在自己的身邊。
其實,人到了五十歲了,身體就已經(jīng)在走下坡路了。但是此時身上的擔(dān)子卻還是最重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的,自己就是家里的頂梁柱。
而人到了這個歲數(shù)了,就要懂得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做不得。要懂得權(quán)衡每一件事情的利弊,否則將會給自己帶來禍端。
因此,人到了五十歲了,這兩件事就要少做,往往就會暗藏著禍端。
馬明·西比利亞克說:“如果一個人僅僅想到自己,那么他一生里,傷心的事情一定比快樂的事情來得多?!?/p>
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看過一篇文章說的就是這樣的事:有兩戶人家,是鄰居。一戶比較富有,一戶比較貧窮。有一次,因為天公不作美,下了很久的大雨,把地里的水稻都給淹了。貧窮的那戶人家,靠的就是地里的水稻過生活的。
但是卻因此而顆粒無收,就像是一個晴天霹靂打在他們的頭上一般,讓他們喘不過氣來。而富有的那戶人家,知道了鄰居的處境,便把自己的一些存的一些糧食,拿一些給了他們。
讓他們的生活有了暫時的保障,而貧窮的那戶人家也是十分的感謝,富有的這戶人家。后來富有的這戶人家購買了一些稻苗,看貧窮的那戶鄰居暫時也沒有過多的金錢去購買,便也就叫人送一點(diǎn)給他們,讓他們也能夠自給自足。
貧窮的這戶人家,當(dāng)然也開心的收下了,也再次的表示感謝。過了一陣子,富有的這戶人家又購買了一些化肥,想要給水稻施肥。而那戶貧窮的人家看到了,便就主動的過去富有的人家討要,而他們也同意。
俗話說:“有一就有二”,過了一陣子,又到該施肥的時候了。貧窮的這戶人家,又過來富有的這戶人家討要。但是富有的這戶人家,覺得不能總是沒有底線的幫助他們了,便拒絕了他們的請求。
但是,沒想到的是,他們反過頭來背地里罵富有的這戶人家,說他們小氣,假好心等等。最終,兩戶人家,鬧的不可開交,老死不相往來。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人到五十歲了,就更加不能沒有底線的幫助別人了。最好的結(jié)果是,要幫助別人進(jìn)步,而不是自己去代替別人的責(zé)任與義務(wù)。
有的時候自己要總是沒有底線的去幫助別人,最終要是自己有一次拒絕幫助別人了。可能換來的就是別人的埋怨,甚至是刻意的抹黑。
而沒有底線的幫助別人,就可能會給自己引來一些不必要的禍端。
賀拉斯說:“一個人只要有耐心進(jìn)行文化方面的修養(yǎng),就絕不至于蠻橫得不可教化?!?/p>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尊重都是相互的,想要得到別人尊重的前提就是你要先尊重別人。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有的人仗著年紀(jì)大,就倚老賣老,總是說一些有損別人的話語。
而人都是好面子的,喜歡聽別人夸獎自己的話,并不喜歡別人總是批評自己的。有時候人的言語可以像是暖心話語一般安慰,鼓勵人。也可以像一把匕首一般,直戳別人的心臟,讓人受傷。
而人到了五十歲,要總是說一些損人的話,就會降低別人對自己的好感,甚至影響自己的名望。所以就要懂得在自己的嘴上積點(diǎn)德,不要總是說別人所在意的一些事情,這樣無異議在別人的傷口上撒鹽。
這樣做對自己也根本就沒有什么益處,相反,有一些小心眼的人可能還會懷恨在心,報復(fù)自己,給自己帶來一些無妄之災(zāi)。
人活到了五十歲,本就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很多,懂得了人世間許許多多的人情世故了。應(yīng)該要善良的對待身邊的人,體現(xiàn)出一種好的修為,讓年輕人所敬重。而不是成為年輕人口中,為老不尊的人。
人生也不過是短短幾十年的光陰,不要讓自己的生活留下不好的名聲。而人走到了人生的一半了,在自己能力之內(nèi)的事情,要適當(dāng)?shù)南騽e人伸出援手。但是幫助別人也要有自己的底線,不能沒有原則的幫助別人。
在生活中也要少做有損別人的事情,以免惹人不快,甚至有的時候還會給自己帶了麻煩。因此,人到了五十,以上的兩件事就一定要少做,避免給自己惹來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