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不知道你們會不會有這種感覺,每當上級拋出一個問題,你陷入沉思的時候,身邊的人總有比你更快提出建議、并把問題解析得很徹底,每個人都各持觀點內(nèi)容不一,可當輪到你的時候卻啞口無言,不知道該說什么。
這其中的異同,是根據(jù)個人思維以及經(jīng)驗的沉淀所體現(xiàn)出來,所以在經(jīng)驗上有所欠缺,腦子里沒有太多在問題分析上的儲備,不能活用方法論和分析法。那么,如何高效的分析問題,如何比別人優(yōu)秀并快人一步,可以往下細細品味。
在《麥肯錫工作法》一書中舉了這么一個例子,有一個人向你提出了一個問題“我休息日的早晨完全起不來.......結(jié)果睡多了,星期天的晚上就會睡不著,導致周一睡過頭,上班遲到。有沒有讓我順利起床的辦法?”
這時我們的第一反應是設(shè)定鬧鐘,這樣的想法表面上是解決了,但是我們還沒有了解到問題的全部,那就是我們只站在了對方的角度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被稱為“自我視點”。如果我們換個立場,換成自己的立場或第三方的立場又能暴露出更多問題,所以通過其他視角提出問題,通過了解我們就能很輕易的知道問題本質(zhì)出現(xiàn)在哪。
我們都知道老鷹在大自然中馳騁毫無畏懼,很瀟灑也很威風,憑借的是它犀利的眼神以及伴生之后的生存天賦。鷹的視角可以說是一覽無余,340度的視野再加上自身飛翔特性,在它眼前的獵物都無法逃脫它的追蹤。
鷹之所以這么強悍,得益于它擁有的一套獨特的視覺系統(tǒng),能將物體如同望遠鏡一般放大數(shù)倍,這一點與人的視網(wǎng)膜大相徑庭,鷹的視野接近于球形,看的范圍非常寬廣,所以鷹眼視角可以看清楚事物的全貌。
因此,我們在分析問題的時候要懂得像鷹的視角一般,看清楚問題的全貌,之后再來分析處理,這樣就能更容易的了解問題的所在,并通過一些結(jié)論就能得出問題的最有效處理方法了。
舉個例子來說吧!
很多人作工作匯報時,選擇的描述方法都是想到什么就說什么,結(jié)果領(lǐng)導自然是不滿意。但如果用“鷹眼視角”來看待事情,那自然就不太一樣了。你就會從領(lǐng)導的角度出發(fā),先說結(jié)果,再說過程與解決方案。
“鷹眼視角”其實是在提醒我們,不要以自己的視角去看待事物,很多事情,如果切換到俯瞰的視角,結(jié)果會大不一樣。
職場上,那些能夠精準解決問題根源的人,不是先天擁有的,而是通過后天的學習接觸,慢慢的運用才形成了一套自己獨特的方法,而在解決問題方面,SQCA框架是相對而言比較優(yōu)秀的。
接下來我們剖析一下這個框架的含義。
S是英文Sense的縮寫,意思是場景或主題。在分析問題的時候,要有代入思維,將問題的核心放到一些相對簡單、便于理解和參照的事物上面。
C是英文Conflict的縮寫,意思是沖突或矛盾。在模擬的場景之中,找出問題中比較有爭議具有矛盾的地方。
Q是英文Question的縮寫,意思是問題。通過合理性考量歸納出問題,并結(jié)合矛盾和沖突,求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A是英文Answer的縮寫,意思是答案。這是最終目的,通過這個思維框架的思考,得出一個結(jié)論。
SCQA是一種以結(jié)果為導向的分析策略,這樣能夠在分析問題的時候摸清問題的邏輯主線,篩選掉許多不搭邊的信息,還能節(jié)省時間和精神上的消耗,在問題上也能做好定位。
以SCQA來做一個工作總結(jié)的話,那么,就可以寫成這樣:
S:通過上一年我們部門的努力,我們終于達成了XX業(yè)績。(這是交代背景)
C:但上一年,整體的商業(yè)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導致很多過去有用的方法都失去了效果。(這是沖突)
Q:結(jié)果就是,我們沒能達到預期的目標。(這是問題)
A:所以,今年我們打處調(diào)整工作方向,從線下推廣轉(zhuǎn)移到線上運營。(這是解決方案)
SCQA是一套非常成熟的體系,不僅可以用來解決問題,也可以用來做工作總結(jié)或者是講故事,所以,如果能夠活學活用,可以大大提升你的工作效率。
在用人單位里面,對問題的理解是否透徹,是斷定一個人工作能力的要素之一,而分析問題總是摸不著方向,以偏概全,那就是在分析上的疏漏,MECE分析法,能夠有效的對問題進行分類。
MECE分析法,全稱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排斥,共同詳盡”, 意思就是無重復、無遺漏,旨在對于一個重大并具有議論性的問題能夠做到不重疊、不遺漏的分類,這在鷹眼視角的運用上要求會比較高,它的核心是能夠掌握問題的關(guān)鍵點,持續(xù)有效的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
下面,我們來看看MECE分析法是如何開展的。
第一:確認問題是什么。我們接到一個問題的時候先確認這個問題是屬于什么類型的問題,然后再進行細分,搜集問題有關(guān)的情報資料,盲目的海選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導致問題的導向發(fā)生變化。
第二:尋找切入點。尋找切入點的最好辦法就是分析問題的方向和意圖,并通過多個視角和立場進行切入,得出相應的結(jié)論。
第三:劃分項目,繼續(xù)以MECE細分。將分類好的問題進行重復審視檢查整個細分過程,有時候我們對問題的理解不到位,就可以通過再細分原則將問題理解透徹。
第四:確認分割有無遺漏、錯誤。
MECE是一種追求極度簡便的思維武器,通過適宜的條件運用MECE分析法,可以把問題處理的更加有條理,形成完整的邏輯層次。
舉個例子,領(lǐng)導今天突然找你談話,問你昨天為什么沒有做好活動,在活動中出現(xiàn)了那么大的紕漏。這時候,你可能會很生氣,因為你昨天已經(jīng)很努力在完善了,領(lǐng)導卻還不依不饒,甚至,你可能一氣之下就選擇辭職。
但是,別著急,如果我們用MECE法則來思考,問題可能就會不一樣!
首先,事件是今天被批評了。
接下來,我們分析原因:
1.領(lǐng)導不講道理;
2.是我沒有做好工作;
3.領(lǐng)導是因為非??粗匚?,所以對我嚴格;
4.事件完全超出了預期,沒有做好緊急預案。
這4點幾乎都是完全獨立的,他們沒有重合的地方,這也就滿足了MECE分析法的基本規(guī)則。
分析到這4點,其實你已經(jīng)可以看出來了,這件事或許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不是因為領(lǐng)導真的不講理,很可能是因為其他的原因。想明白了這一點,你還會選擇辭職嗎?
這就是MECE法則的美妙之處,他讓你的想法更加全面,讓你在做決策與選擇時,更加智慧。
這三種方法,是很多高效人士推崇的高效分析問題的途徑,將這些方法融會貫通,也能從中參悟出適用于自己的一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