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積累詞語,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詞,如“方、倏爾、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詞語。
2.反復誦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獨立翻譯課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3、了解我國南宋時期錢塘江潮的盛景和觀潮的盛況。
課前預習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吞天沃日(
一舸無跡(
2.解釋加粗詞。
①方其遠出海門:
③略不相睹:
⑤隨波而逝:
3.《觀潮》是_______朝的_______所寫,寫的是回憶南宋時期于京都__________(今杭州)外觀看________大潮的盛況。
課堂學習
一、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學生自主思考下面的問題
1、文中1、2段交代了什么內(nèi)容?起什么作用?
2、文中引用楊萬里的詩句有什么作用?
二、合作探究,尋蹤美點
細讀課文第2段,小組合作交流
賞析文章優(yōu)美的語句,討論其與錢塘江的潮水有什么關(guān)系。
三、精講點撥,理解主旨
體會、背誦景色描寫的句子,并能譯成現(xiàn)代文
四、學以致用,有效訓練
1.在橫線上照原文填寫出描繪漲潮景象的句子。
方其遠出海門,
2、古詩文中寫潮的名句很多,試寫出四句。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課外拓展
(一)錢塘江潮
錢塘潮以波瀾壯闊的“一線橫江”壯觀景觀著稱于世,類似的潮涌地球上只有兩處,一處是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入???,另一處就是浙江杭州海寧的錢塘潮,要是不便出國,最好別錯過杭州海寧的錢塘潮。
錢塘江口,洶涌的海潮,自古就有天下奇觀之稱。每當大潮涌來時,由遠望去,水天相接之處,似有一條白練橫臥江面,接著就可聽到一陣陣隆隆的轟響聲,象悶雷似地滾過來。當潮頭臨近時,只見江水猛漲,巨浪洶涌,掀起一堵高聳的水墻。這時,潮聲震天動地,猶如千軍萬馬奔騰而來,大有“翻江倒海山為摧”之勢。其最大的潮差高達8 米,景象之壯觀,只有巴西亞馬孫河的涌潮可與之媲美
錢江觀潮之風,歷史上始于漢、魏,盛于唐、宋。南宋定于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潮神生日),在錢塘江上撿閱水師,遂把此日定為觀潮節(jié),后各朝相沿成習,至今仍為勝事。南宋時觀潮之風最盛,杭城市民從八月十一日開始一直要鬧到甘日,但八月十八日為最盛。那時,江十一帶豪門貴戚搭起的彩棚看臺,綿延二、三十里,從廟子頭到六和塔,家家樓屋坐滿了看潮人。先是水師操練,煙炮橫飛,等到炮息煙收,戰(zhàn)艦隱藏得無影無蹤時,銀線一絡(luò),潮水已從遠處奔騰而來。這時,郡守依照慣例,要祭拜“潮神”。接著,幾百名披發(fā)文身的善泅者躍入江中,向著洶涌澎湃的潮頭奮力游去。這些好漢有的手舉大幅彩旗、有的撐著紅綠小傘,也有踏滾木或玩水傀儡戲的,一個個翻濤踏浪,各顯神通。這就是屹立潮頭,“手把紅旗旗不濕”的“弄潮兒”。
(二)海寧錢塘潮
錢塘潮還與錢塘江獨具的地理條件有關(guān),錢塘江通過杭州灣流入東海的,杭州灣外寬內(nèi)窄,外深內(nèi)淺,是最典型的喇叭形海灣,出海口的江面寬達100公里,往西至澉浦江面驟縮到20公里,至海寧鹽官鎮(zhèn)一帶時,江面不足3公里寬。起潮時,由于月亮引力的作用,潮水涌向杭州灣,寬深的杭州灣口,匯集大量從東海涌來的海水,慢慢地抬高海面,在海潮的推頂下,杭州灣從東海方向匯集的大量海水向喇叭口內(nèi)的錢塘江涌泄,由于錢塘江面迅速收縮變淺,江岸使海水向錢塘江上游河道迅速擠壓抬高,奪路上涌的潮水來不及平緩上升,便后浪推前浪,一浪比一浪高,形成了陡立的浪峰水墻,洶涌澎湃,逆江而上,到達杭州海寧時,喇叭口處于最小,海水被抬的最高,潮頭速度達到每秒10米,于是形成江橫白練、驚濤裂岸的壯觀大潮,由于海寧是觀潮的最佳地方,所以錢塘潮又叫海寧潮。五十年代的一次大潮,在海寧鎮(zhèn)海塔附近,潮水沖上高出江面8米高的海塘上,竟把3千多斤重的“鎮(zhèn)海鐵牛”沖出十多米遠。
(三)杭州海寧錢塘潮
需要說明的是,最大的潮往往發(fā)生在初一和月半后2——3天,這是由于受海水和海底摩擦力的影響,引潮力不能立即生效,必須經(jīng)2——3天后,才得以形成最高潮。如果觀潮者未趕上農(nóng)歷八月十八這一天,也不必懊惱,每月初一至初五、月半至二十,都是大潮之日,仍可看到蔚為壯觀的錢江潮。不過,請記住,唯有秋潮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