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中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yōu)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shù)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為歷代茶愛好者青睞。
茶具分為茶杯、茶碗、茶壺、茶碟、托盤等。我國最早的茶具叫做“缶”,小口大肚,用陶土做成。西漢王囊就曾在《童約》中記載到“烹茶盡具”,所指的就是缶這種茶具。我國最早的瓷器茶具,就早的是西晉的越窯青瓷雞頭壺和耳杯。在南北朝時期,飲茶已較為普遍,唐代,飲茶之風盛行,茶具也由此得到提升,由原來陶器的青釉、白釉發(fā)展為金屬和瓷材料。金、銀、銅、錫等金屬材料甚至玉石、瑪瑙制成的茶具更受到當時貴族們的青睞,而民間百姓則以陶瓷茶碗為主。到了宋代,飲茶多用茶盞,所謂“把盞啜茗”也成為當時人們宴席的內(nèi)容之一。明代尤其盛行白茶盞,繼而瓷壺和紫砂壺也陸續(xù)出現(xiàn)。到清代,彩瓷、脫漆瓷相繼而起,但仍以“景瓷宜陶”為貴。以后,陸續(xù)出現(xiàn)了玻璃、搪瓷茶具,茶具形式多樣,深受愛茶者的喜歡。
茶具若以質(zhì)地來分,則可分為陶器、瓷器、銅器、錫器、金器、玉器、瑪瑙器、漆器、玻璃器、搪瓷器等。造型各異、千姿百態(tài),有的簡練大方,有的復雜多樣、精彩紛呈,其名稱更是五花八門。在眾多茶具中,陶器茶具以江蘇宜興紫砂茶具最為著名,其造型優(yōu)雅,色澤自然,古樸典雅,享有“茶具稱為首”的盛譽;瓷器茶具則以江西景德鎮(zhèn)出產(chǎn)的為上品,素以“白如玉,聲如磐、薄如紙、明如鏡”著稱。此外,由于各地飲茶習慣不同,許多地方都有著獨具特色的茶具,這些不同的茶具,更折射出了各地不同的風情,真可謂茶具小,天地大。
現(xiàn)代人飲茶時,不同的人所喜好的茶具各不相同。年輕人以茶會友,要求茶香味醇,重在品嘗,多用茶杯沏茶;而老年人講究茶的韻味,要求茶香味濃,重在享受,多用茶壺泡茶;男人習慣于用較大素凈的杯或壺斟茶;而女人愛用小巧精致的壺或杯沖茶。
作為一名茶膩子,飲茶的你,用的什么茶具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