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生活不如意時,世人常用一些勵志名言安慰自己,比如“陽光總在風雨后,風雨之后才能見彩虹”,或者“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如果可以一帆風順,誰也不愿意經(jīng)歷艱難困苦,安安穩(wěn)穩(wěn)過一生,幾乎是所有人的追求。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歷史上著名的詩人,大多都窮困潦倒。
就拿李白來說,雖然他被譽為詩仙,又有謫仙人的稱號,早年生活還算不錯,娶了曾經(jīng)宰相的孫女,過著讓人羨慕的日子,至少物質(zhì)條件優(yōu)越,這也是李白不用工作,就能整天到處游玩的原因。后來,結發(fā)妻去世,李白的生活水平瞬間降低,很想憑借才華和名氣,謀取一官半職,卻始終未能如愿。
直至四十多歲,才接到皇帝的詔書,頓時喜不勝收,喊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詩句,認為以后必將飛黃騰達。理想和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感,只在京城一年多,就因得罪權貴,一氣之下選擇離開。此后二十余年,李白一直處在顛沛流離的狀態(tài),連個固定住所都沒有,最后因生活窘迫,不得不到當涂投奔叔叔,次年便病逝于當涂。
李白如此,與他齊名的杜甫,比李白過得還要凄涼。早年的時候,杜甫也曾放蕩不羈,跟隨李白尋仙問道,把酒言歡探討詩歌。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杜甫與李白告別之后,開始為科舉考試做準備,但兩次均名落孫山,仕途之路無望,可以說是一地雞毛,他寫道:“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一個“困”字,說明生活很艱難,幾乎窮得叮當響,雖然杜甫也當過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這種小官,但并不能改變什么,最窮的時候,剛出生不久的兒子竟然餓死,有詩為證:“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豈知秋未登,貧窶有倉卒?!?/span>后來,杜甫漂泊他鄉(xiāng),貧窮的狀態(tài)一直如影隨形,58歲時在一條破船上病逝,連像樣的棺材都沒有。
還有《游子吟》的作者孟郊,家徒四壁,四十多歲才考中進士,開心到無以言表,寫下那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而后被任命為縣尉,卻依舊窮困至極,人凍挨餓成了家常便飯。另外,像李賀、韓愈、李商隱等人,也窮得讓人心疼。為何那些著名詩人,往往一生不得志,而且窮困潦倒呢?歐陽修用5個字給出解釋。
歐陽修小時候也挺可憐,三歲沒了父親,與母親相依為命。孤兒寡母的日子很不好過,母親帶著年幼的歐陽修,從四川綿州出發(fā),前往路途遙遠的湖北隨州,投奔歐陽修的叔叔。在叔叔的幫助下,勉強不受饑寒交迫之苦。母親以前是大家閨秀,還曾讀過書,親自教歐陽修讀書寫字,他自己也很爭氣,二十三歲金榜題名。
盡管后來歐陽修官居要職,做過樞密副使,也當過參知政事(副宰相),文學成就和仕途都令人仰慕,但早年的貧寒經(jīng)歷,讓他記憶猶新。歐陽修也算是一位史學家,參與纂寫《新唐書》《五代史》,在修史的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凡是以詩歌聞名天下的詩人,仕途大多都不如意,而且窮困潦倒。
以大數(shù)據(jù)為支撐,歐陽修終于找到原因,總結出5個字:“詩窮而后工?!?/span>可以理解為,詩人在經(jīng)歷窮苦之后,才能寫出流傳千古的佳作。歐陽修解釋道:“蓋世所傳詩者,多出于古窮人之辭也。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巔水涯,外見蟲魚草木、風云鳥獸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內(nèi)有憂思感憤之郁積,其興于怨刺,以道羈臣寡婦之所嘆,而寫人情之難言?!?/span>
其實,歐陽修所說的“詩窮而后工”,還是很有道理的。試想一下,假如杜甫仕途非常順利,就會忙于工作,沒有時間深入民間,不能感受到民間疾苦,寫就很難寫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種詩句,也就沒有影響深遠三吏三別。各位網(wǎng)友,你對“詩窮而后工”,是如何理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