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被成為詩圣,如今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遠大于李白,很少有比較浪漫的詩詞,大多都是現(xiàn)實的寫照。
詩人一生坎坷,是一個比較落魄貧窮的人,生活很不如意。
當他在巍巍泰山之下,難免有很多的感慨,感慨世界之大,山峰之高,祖國大好河山,如此景色猶如錦繡前程,盛世王朝更需要棟梁之材,好想站在頂端,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施展自己的才華。
可自己一生不得意,溫飽都沒解決,越想越傷心,于是寫下了這首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入歸鳥。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古往今來,文人墨客面對山川喝酒,都會借景抒情,猶如望著明月喝酒一樣,杜甫也不例外。
這首詩先從寫景開始,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然后立馬因景生情,感嘆自己居無定所,宛如一只小鳥飛來飛去。
胸中的那片青云,怡然張開夢想的翅膀,在這巍巍山巒中找到港灣,站在樹枝上,或者山頂,一切都很渺小,一切盡收眼底……
陽光層林盡染,明暗分明,自己本一顆閃亮的明珠,就被遮擋住了光芒,遺棄在這美麗的山岱中,何等的悲壯和孤獨。
這首詩看似寫景,實則抒情,是一種理想和抱負的暢想,是一種自我安慰,也是一種浪漫的釋放,是一文化和自然結(jié)合的藝術(shù),并賦予了靈魂,寫出了詩一樣的山,寫出了詩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