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微醉,月未圓,花半開,是欣賞景色最佳的狀態(tài);
一筆青色,一筆淡泊,是水墨畫最極致的狀態(tài);
而將滿未滿,萬事求缺,則是人生最好的狀態(tài)。
曾國藩曾說:“話不說盡有余地,事不做盡有余路,情不散盡有余韻?!?/p>
凡事留有余地,人生才能游刃有余。
話不說盡
古人云:“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
行于世間,話莫說盡。
留半句成詩,如清風善待歲月;進半句成戟,傷人也傷了自己。
言以寡為貴。人與人之間的緣分與情誼,有時就取決于話說七分的智慧。
海明威曾說:“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p>
在紅塵中翻滾,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易,又何必處處拆穿。
適時的沉默,勝過萬語千言。
讓我們唇齒留慈悲,給別人一個領悟的空間,給自己一個優(yōu)雅轉身的機會。
說話時,不讓人尷尬,不揭人傷疤,看破不說破,留三分薄面給他人,七分真言給自己。
事不做絕
人生百年,兜兜轉轉,風水輪流轉,強者未必一直強,弱者亦可能翻身。在自己春風得意時,莫要對人趕盡殺絕,給別人留余地,也是給自己留退路。
王陽明曾說:“智者搭橋,愚者筑墻?!?/strong>
事不做絕,是一個種格局,人的胸襟越寬闊,人生的道路也更寬闊。
與人為善,不究過往,一旦遇到生活的暴風雨,就會有人來為你撐傘,助你越過泥濘。
凡事留余地,多鋪路,少拆橋。如此,方可走得更穩(wěn),走得更遠。
做人忌滿,萬事求缺
萬事萬物不能苛求完美,物極必反;
為人處世不能苛求圓滿,盛極必衰。
自古人生最忌滿,浮生若夢半且安。
人生的劇本,有陰晴圓缺,有跌宕起伏,有坦途險阻,只要我們抱著一顆求缺的心,積極修行,定能向幸福而生,給劇本一個滿意的結尾。
《道德經》有云:“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p>
最完美的東西,也有殘缺,但它的力量不會衰竭;
最充盈的東西,也有空虛,但它的作用不會窮盡。
將滿未滿的人生,才是我們剛剛好的人生。
凡事留余地
凡事留有余地,才有可以回旋的空間,也才有發(fā)展的空間。
說話有點余地,是三月的春風,溫暖人心;
做事留點余地,是退一步后的天空,歲月寬展;
人生有點缺憾,是留白的樂章,宛轉悠揚。
一輩子,短短數(shù)十載,讓我們用凡事有余的心態(tài),過自在豁達的人生。